企业家新风尚:到书院读书

2016-03-21 15:23蒋李张巧
支点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书会书院企业家

蒋李 张巧

核心提示:置身书院,企业家收获了知识力量、内心宁静的同时,也肩负起传承文化的责任。

1月24日,武汉最低气温没有跌到传说中的-16℃,却也是寒气逼人,最高气温仅仅1℃,东湖水面浪打冰。

中午12点,在东湖樱园经心书院,是一番火热的景象:2016年第一场经心读书会“开读”,近百个座位全部坐满,均瑶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王均豪导读《讲给生意人听的故事——儒商子贡》。

导读之前,王均豪给在场读书人说了“抱歉”,“这场读书会时间调了又调,昨天好不容易定下来,和省市很多会议冲突了,只能定在今天中午。”

事务忙碌并没有影响王均豪的激情,他热情洋溢地演讲了两个小时,台下读书人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不停地做笔记。

“中午边啃面包边读书”,这酷似大学时代考试之前的学习生活。这个插曲,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企业家对读书的重视。读书是一种高雅生活,到书院读书已成为企业界的新风尚。

读书替代了打高尔夫

经心书院开办仅仅半年,已闻名企业界、文化界。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家聚集在经心书院的屋檐之下。书院成员以“家人”或“读书人”相称,意为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

1月1日,尚格展览创始人、黑马会华中分会会长张珺,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经心书院读书会2016活动预告,并附上一句“推荐语”——“阅读、越读、悦读、跃读,跟我们一起读吧”,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张珺回忆说,2014年夏天,经心书院主要发起人熊华敏找到他,说起复建经心书院的事情,并给他一大摞书院资料,令他非常兴奋和感动,同时他没想到熊华敏已经做了如此大量的功课,当即决定参与复建书院。

“作为文化人,我们心中都有种情结,对传统文化非常神往。作为湖北人,看到荆楚大地还没有一座影响全国的书院,这挺遗憾的,何况湖北还是文化大省呢。作为企业家,熊总、奥山集团邬剑刚老总和我,在北京一起参与众筹‘金融客咖啡’。根据经验判断,若以众筹方式复建书院,非常可行!”张珺如此感慨。

为何最近这几年来,企业家爱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呢?“企业家热衷读书,这现象是成立的。2015年,我只打了一次高尔夫。参加读书会之类的活动多了好多。”张珺分析,世界格局在重构,中国经济在转型,企业家对学习的认知普遍提高,不学难以跟上变化,比如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光靠实践摸索恐怕还不行,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提高效率和认知。

张珺的阅读书籍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未来的“新书”,旨在学习新知识;一类是回归传统文化的“老书”,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这种“书单”颇具代表性。奥山集团董事长邬剑刚与《支点》记者交流时,说起他的读书偏好,“主要看两种书,一部分是历史文化书籍,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一部分是经济管理书籍,包括企业或企业家传记,这主要是为了更新和储备知识,用于经营实践。”

分享经营之道

“现在,好的学者都集中在大学、研究院中。企业家为何不去大学的国学院感受、学习、交流,而偏偏要选择去书院?”《支点》记者向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经心书院名誉山长郭齐勇抛出这一疑问。

郭齐勇从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其一,企业家比较忙碌,一般很难到大学接受系统化教育;其二,民办书院虽因体制因素而缺乏优良师资,但活动形式、内容方面都更为灵活,更能吸引企业家关注。”

从经心书院全年规划中,亦能看出这种灵活性。经心书院除了保留传统的祭祀、讲学、藏书等功能,还延伸出全新的内容和形式。以经心大讲堂、道德讲堂、企业家大讲堂为代表的“文化传承”类活动突出公益性,而包括经心读书会与能量午餐的“智慧分享”功能和“孵化创新”功能,则聚焦企业家群体。

“经心读书会”所选择的书籍、话题,除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外,还注重与企业管理挂钩。譬如2015年6月27日,“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所著《活法》的中文译者曹岫云便作为读书导师,与听众分享读书心得。

更让“读书人”感兴趣的是,把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现代文学名著和管理经营之道相结合。2015年11月29日,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在经心读书会上分享心得——从《笑傲江湖》里看企业发展。

阎志首先从五岳剑派看企业联合:“五岳剑派其实是个松散型的企业联盟。参与各门派规模都不大,有抱团需要;行业相同(都用剑),有抱团可能;没有直接利益冲突,联合效果很好。”

不过,为什么五岳剑派可以联盟却并购失败?阎志认为原因在于这些“企业”彼此规模相当,并购后股权分散,必然天天吵架。而且各个“企业”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吃饭口味都不一样,这种跨区域并购就必须谨慎。

小说中武功第一的东方不败,则被阎志当作了“反面教材”:“企业不能有法外之权。任盈盈的‘圣姑’职位就是典型法外之权,不仅用‘企业资源’营救令狐冲,还联手逼宫,这是东方不败失败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活动“能量午餐”则相对小众,每次仅有20位左右发起人参与,由一位发起人分享企业管理、行业发展或生活经验之后,其他发起人陆续提问交流,形成线上分享智慧、线下定期活动的互动空间。

2015年8月26日,百捷公司创始人王军主持“能量午餐”分享《互联网老兵自述》,“一个企业,如果老板不能对下属发出千元微信红包,基本是转型无望”的观点,让嘉宾印象深刻。

两个月后,经心书院第10场能量午餐则与“餐”字紧密挂钩,湖北省中医院的三位名中医来到书院,分享“冬季养生进补”。

经心书院主要发起人熊华敏说,我们更想赋予书院现代思想和方式,让文化在这里生动传承。

与创业创新相对接

经心书院对发起人有严格标准,成员均为全国及省市“两会”代表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上市公司董事长、行业龙头企业创始人等。

“对发起人的行业背景我们也有一些标准,会更青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生物产业。”经心书院秘书长陈雨倩说。

不过,企业家参与经心书院日常活动便能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并形成“朋友圈”。为何一定要成为发起人,将真金白银投入到经心书院建设之中?

冈部置业董事长魏彬表示,复建书院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企业家能在书院自修自强,并把这种影响带给年轻人,也是对社会尽到应有责任。”

经心书院组织的活动,都未设置互换名片、产品推介等环节,大家的身份是读书人,关系干净、简单,而“能量午餐”分享者也不能太过宣传企业。

郭齐勇时不时提醒发起人,坚持做个“好好读书的非盈利平台”。接受《支点》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叮嘱书院制作好今年的读书计划。

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非盈利”不代表不讲经营,主要界定方式是产生的利润是否会滚动投入到运营建设当中。

目前,有意参与“经心读书会”的读者,可通过书院网站、微信中的联系方式报名,经心书院对读书会成员收取一定费用,用来支撑日常开支。“每次举办活动时,发起人也会主动给我们资金支持。”陈雨倩说。

谈及未来规划,陈雨倩表示,“孵化创新”将成为经心书院重要的造血板块: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贯通不同行业优势资源搭建创新孵化平台、助力创新路演,与投融资机构如华夏基金、洪泰基金等无缝对接,并助推传统行业进军资本市场。

从活动布局便可看出端倪:2015年6月经心大讲堂首次开讲便邀请了“众筹教父”杨勇,8月邀请“北京约瑟投资”创办人陈九霖,9月邀请洪泰基金合伙人盛希泰。这几位,均为金融投资行业精英。

不仅孕育机会,书院也在践行公益。去年11月底,经心书院发起了一次众筹,在贫困山区兴建500所经心希望书屋。消息一发出,24小时内就收到了160多万元认捐款。

书院的成员们都在期待,“通过传递时光积淀的智慧,更多的自信、温暖与创想,可以经略文化、深入人心。”(支点杂志2016年3月刊)

猜你喜欢
读书会书院企业家
朵云书院黄岩店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白鹿洞书院记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