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卉
去年秋,我去了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土中,俨然一片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一个精灵。
当年,它向大地垂下第一条气生根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是对生的本能渴望。当它垂下第二条、第三条气生根时,或许除了求生的欲念之外,还萌生了要结束难挨的寂寞的想法。随着一条条根的形成壮大,它的生命王国构筑坚固了,便精心地追求一种自然协调的美,人们称颂它营造了一道风景,并送给它一个别致的名字——独树成林,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十余年前,我也曾在新疆的一片戈壁滩上见过一棵孤独的树,那是一棵胡杨。茫茫戈壁无边无际,残阳如血,为凄泣的秋风染上几分悲壮。我们五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内,在黄土地上已经走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不知谁喊了一声:“树!快看,树!”果然,在茫茫戈壁上闪出一丝苍翠。我们跳下车来,奔过去,被面前的场景惊呆了。它曾经遭过雷击,那粗糙的躯体一半横在地上,另一半仍然挺立着,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于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土地。在残阳的烘染中,这棵胡杨像一位披着鲜红铠甲遍体鳞伤的斗士,悲壮,惨烈。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胡杨林,然而,最后只剩下这棵历经沧桑、依然傲立的胡杨。它用生命凝结成一座墓碑,或许是为了警示人类,或许只是为了生存,或许这便是它毕生的追求。朋友告诉我,胡杨有“长成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的神誉。
生存和追求有时是很难分辨清楚的,那棵榕树给人以新奇的愉悦感,那棵胡杨给人以悲壮的警示,很难说哪个更有价值,然而却都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最终是成为一道风景,还是成为一座墓碑?虽然自己难以预料,然而生命的价值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选自《厦门日报》)
【阅读训练】
1.作者看到“大榕树”和“胡杨”时的感受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感受?
2.结合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品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的根几乎全部裸露于地面,像传说中龙的爪,奋力地抓着碎石和干涸的土地。
3.读完全文,你觉得文中的“大榕树”和“胡杨”分别象征了社会生活中的哪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