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环保攻坚:向污染说不

2016-03-21 10:04姚远
当代贵州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贵州省贵州

姚远

编者按:环保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贵州还存在哪些污染问题?环保攻坚的目标是什么?“十三五”开局之年,哪些重大环保项目即将落地?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决心何来、信心何在?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发出拒绝污染“最强音”

:岁末年初,贵州省委办公厅接连出台《贵州省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方案》和《贵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贵州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暨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随之举行。省委省政府针对环保问题接连出招,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姜 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贵州最大的优势在于优美、清洁的环境。守护好生态环境,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战略部署。

“十二五”期间,贵州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4600多亿到2015年突破万亿。但是,在挖掘金山银山的同时,贵州也保住了绿水青山,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特别是2013年以来,《关于做好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的通知》《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贵州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等方案相继出台,投资500多亿元,建设2000多个项目。截至2015年年底,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超过95%,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由2010年的5个下降为0个,贵阳在31个省会城市AQI评比中名列前茅;河流水质达标率为83.5%,较2010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全省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4%,水量达标率为98.3%。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指标,从环境监测数据整体来看,“十五”至今,贵州省2015年环境质量达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坚守两条底线、生态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

姜 平:不仅如此,“十三五”规划建议还进一步提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跨越”。我认为,这个新目标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一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二是贯彻落实“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三是持续改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质量。

其中,环境质量的改善任务重、责任大,但成效也将是最明显的,群众能够切身体会到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因此,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之时,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两项文件推进环保工作,随后又举行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暨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目的在于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的最强音,下决心守住“山上、天上、水里、土里”四条生态底线。

源头治理解决污染问题

:目前,全省范围内还有哪些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姜 平:一是气,二是水,三是人居环境,这是问题比较突出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空气污染的防治。目前,九市州及贵安新区的中心城市已没有大的污染源,很多城市实行“退二进三”的政策,从源头上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如今,相对而言,城市最大的工业污染源是用于生活服务的燃煤锅炉。“十三五”期间,设市城市建成区十蒸吨以下的锅炉将被淘汰,替换为清洁能源,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还能提速增效。

其次,机动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也不容小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扩大,居民拥有机动车的数量也不断提升。以贵阳为例,在实行“摇号限购”政策的前提下,机动车的数量仍然以每年35000辆的速度增加。

再者,工地扬尘和道路扬尘问题亟需解决。扬尘是主城区PM2.5、PM10的主要来源。以六盘水为例,在按照老标准进行三项指标监测时,其空气质量指数排名长期位于全省前列。近年来,六盘水城市建设加快,施工项目较多,以新标准六项指标监测时,受PM2.5、PM10的监测数据影响,其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就掉了位次。

除此之外,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一定的空气污染。例如夜市烧烤、烧柴取暖等。总的来看,贵州各地空气质量均属于较好水平,没有解决不掉的大污染源,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加强保护。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同样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目前有哪些领域,哪些问题亟待处理?

姜 平:目前,贵州最大的水污染源,就是瓮福集团、开磷集团、川恒化工等企业。近年来,这些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污染治理。但历史原因造成的“欠账”还需要时间来弥补:多年来,这些企业处理工业废渣的方法是挖坑填埋,而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和地表水不停交换,污染物随之渗漏,对水质造成持久性污染。

因此,“十三五”期间,水污染治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基本解决这几家企业的污染问题。

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贵州最大的短板在于农村。污染量大、环保设施投入少、村民环保意识差。前面提到的集中式饮用水源,我曾到某县调研,当地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一起前往。我们翻过几座山到达水源地之后,那里的环境状况和水质令人震惊。这位副县长感慨:“我第一次来,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情况,这是每天要喝的水呀。”

对于全县人每天饮用的水源,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没看过一眼,依水而居的村民则认为垃圾倒进水中才“干净”。大量乱倒乱丢的生活垃圾,不仅让居住环境“脏、乱、差”,被雨水冲刷析出的物质还会污染水质。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既是污染较为突出的领域,也是城乡居民感受最直观的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挥发性污染物、噪声污染等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2016年初,贵州吹响环保攻坚的冲锋号,就是针对这些污染问题,从源头下手,打一场污染“歼灭战”。

齐抓共管建设生态贵州

:加强环保设施投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环保观念,从源头上解决这三大问题,才能真正“拒绝污染”。对此,省环保厅有何计划?

姜 平:生产生活方式及环保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日之功,而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而环保设施建设刻不容缓,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1月7日举行的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暨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计划安排全省2016至2017年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建设项目共2357个,投资估算267亿元,涉及煤矿废水治理、酿酒企业废水治理、重金属治理、工业渣场建设、医疗废物处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产业园区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燃煤锅炉和黄标车淘汰、监测能力建设等19个类别。

同时出台的《全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工作方案(2016-2017年)》则明确提出了攻坚的目标:通过实施六大攻坚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方案还在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细化指标。

从长远来看,“十三五”期间,各级环保部门要在环保攻坚行动的基础上,继续以设施建设、总量控制、改革创新、科技进步、法制保障“五大支撑”为手段,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确保到2020 年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目标。

:号角已吹响、路径已确定、目标已明晰,剩下的一件事就是:干。

姜 平:建设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生态贵州,需要各级环保部门的实干、苦干、坚持干,也需要城市管理、工业建设、农业发展等各部门,尤其是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齐心协力,更需要所有贵州人的支持与参与。

值得关注的是,《贵州省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方案》的出台,就是为了建立“各有所管、各尽其责、信息畅通、集约高效”的环境监管格局,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措施,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无缝衔接。截至目前,黔南州已经落实此项方案,其他地区也在抓紧推进,而省环保厅已经启动环保约谈机制,督促各地区政府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我相信,只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环保执法到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贵州一定能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徐海星)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贵州省贵州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