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范式研究

2016-03-21 08:29金乾伟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广西

金乾伟(广西科技大学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范式研究

金乾伟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客观理性基础上的科学分析,特别是验证新时期广西民族高等教育贯彻特殊政策取得的成果,通过问卷调查、学校调研、理论总结三个维度研究,直面时代挑战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民族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广西;民族高等教育;范式研究

所谓范式研究就是归纳考察对象选好切入口作出实际内容的探究,高等教育培养高水准的专业人才,民族地区因地制宜采取种种优惠政策也是为了推出更多优秀人才,因为历史上形成的文化语境不同,民族教育需要国家实施特殊政策扶持成长,广西民族高等教育新时期采取的政策及取得的成绩需要认真总结,为全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序言写道:“我所谓的范式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1](P4)提供问题和解答,就是发现问题找不足,然后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提出合法合理合情的建议.

就此深入分析,研究务必建立在科学方法、据实探究上,所谓范式研究就是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理论总结,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选取民族教育相关的学生作答,深入到有代表性的高校实地调研,搜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教育十二五规划”进行理论总结.

1 问卷调查:广西民族高等教育面对问题

围绕广西民族高等教育调查采取的特殊政策,从高考招收、学费减免、奖学金制度、民族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升学优惠政策、就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具体到某个问题还会附加具体相关小问题深度调查,2015年7月选择三地四校共发放1000份问卷,分别是南宁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柳州高校科技大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实施调查,在各高校教师和同学配合下,收回有效问卷为987份,有效率为98.7%,能够反映高校学生感受到的扶持政策,以及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

高等教育面对的是由全国各地各族的优秀青少年入学到伴随大学校园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青年,调查问卷发放根据民族来源不同,显示结果就不一样,一类为汉族为主的普通大学生,一类为少数民族为主的民族大学生,普通大学生调查数据如下:

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业政策99.8%  33.5%  32. 7%  36. 8%  79. 8%  66. 3%学费减免奖学金辅助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升学政策

民族大学生调查数据如下:

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业政策100%  94.7%  33. 9%  76. 8%  94. 7%  97. 9%学费减免奖学金辅助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升学政策

就以上主要问题回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对于入学学费减免知道有三成多,当然调查民族专业学生知道就高达九成多,奖学金与民族教育辅助方面知道的也不多,很可能奖学金面对所有学生,没有身份区别,所以民族学生也认为与他们关系不大,而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与民族教育有关的调查结果,汉族大学生了解只有三成多,而民族学生知道的就接近八成,升学方面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有少数民族骨干高层次人才特殊政策,民族学生几乎都清楚,就业方面大多数学生了解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有优惠政策,特别是民族学生更知道利用特殊政策知道满意的工作.

根据问卷作答情况,发现因为学生来源情况不同,大家关注广西民族高等教育不一,包括民族学生在内在某些方面也没有达到理想数据,就此应该加大特殊政策宣传力度,真正做到每一个民族学生在法规政策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具体建议如下:

1.民族地区针对优秀大学生有减免学费的奖励政策,该项政策要宣传到位,特别是偏远山村也要知晓,通过学校、教师、各级干部做到宣传无死角,真正让这项惠民政策落实好,为更多优秀民族考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2.大学就读奖学金本着人人都有机会获取的原则,在保证公平基础上,还要想法设法为民族学生搭建更多的平台,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培养更优秀的民族大学生;3.特色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壮语文明显针对广西民族主体设立的,广西有壮汉以外的苗、侗、瑶等10多个世居民族,不同民族生源需求专业不同,特色课程也有同样的问题,希望扩充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以满足更多民族生的选择;4.升学与就业政策,除了提供研究生、公务员考试降分优惠,更多的是加大扶持民族地区“老、少、边、山、穷”经济发展,为更多优秀青年弘扬民族文化搭建愿意来、留得下的建设平台.

2 实地调研:广西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内容

新时代教育已是直面十三亿中国人的大工程,各地发展又不均衡,因此深入广西有代表性的高校调研才有现实意义,笔者选择四所大学就相关问题与学校单位和教师广泛交流,收获甚多.

2.1学校按照相关法规落实民族教育政策,每个高校在自身条件积极招收民族预科生,从师资到设备尽可能满足学习需要,尽可能为民族贫困生争取到奖(助)学金,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目光长远,专业设置“根据需求、事实和理想所作的变化,”[2](P3)充分利用饱学之士、科研一流专家建设民族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层次都有体现,广西科技大学人文领域充分与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弥足珍贵;大学要保持超越时代的活力,因为一流专业教师不是只有知识,而是有前瞻性的科研意识、成果,并在行动上完全表现出对真理、公平、有序的积极呼应,确保文化多样谱写民族教育新篇章.

2.2教师授业与民族学生成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古人认识非常到位,西方学者也认为大学教师承担“以传授知识,培养理性为己任”,[3](P2)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教学、科研相结合,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大学教师对自己职业满意度较高,因为教授对象是很快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群体,因为具有世界意识和掌握高深知识容易转化为科研成果,特别是与民族教育相关课题激活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引导民族学生有意识进行田野调查,真切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可贵之处,传承的价值就在于不但促动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还能保护创新,让其焕发适应时代的潜在能量,特别是专业教师让学生明白民族教育的意义,从而成长为传承民族文化并有所创新意识可能情况下的付诸行动.

2.3家长观念与学生就业,社会存在城乡差异,越是偏远贫困之地往往保留着较多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当地习以为常的意识中没有传统文化得以保护的太多惊喜,相反就生活贫富之别就给人感性的体认,要让孩子读书到大地方工作,离开最好的方式就是高考到重点大学,打工进城也是一个出路,因此,民族地区家长表现的这种观念不在少数,从民族专业就读学生数量可窥一斑,壮语文就是专为壮族学生设立的,并没有出现踊跃报名的现象,其实家长也知道民族文化珍贵,可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改变孩子命运之间存在矛盾,民族大学生就业愿意回到故土不是太多,争取留在城里成为首选,家长观念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家长支持更重要,弘扬民族文化不单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更是民族地区家长不可推卸的重任,让更多孩子珍惜民族文化,让学有专长、胆识俱佳的大学生自觉担负这一使命.

3 理论总结:广西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民族教育是我国实施相关法规政策的必然,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特别是在管理、资金、师资等方面给予坚定的支持,广西高等民族教育根据实际区情和资源配置切实贯彻“教育为本”方针,为民族文化传承、经济繁荣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是缩小中西部差距,真正惠民扶贫具有战略意义的壮举.

3.1基于民族团结采取的对少数民族倾斜的民族教育政策,高考加分属于弥补与发达地区教育质量的差距,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相对于东部发达省份城市高考重点中学,不乏几乎所有学生全部问鼎全国一流高校,广西显然存在较多“老、少、边、山、穷”典型区域,由于历史的长期原因,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教育质量,把不同学生放在一个起跑线上也不无法竞争,也只有采取特殊政策帮扶民族学生考入高校,甚至还要对采取助学经费资助,因为毕竟有些学生家庭无法提供动辄数千元的学费,外加在校日常生活费用,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凸显“以省财政投入为主”实施体制,不但确保在校民族学生读书生活,还要为他们提供大学出路,报读研究生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就业方面也有招考方面的特殊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大发展,消除东西部差距,才能体现民族大团结.

3.2提升教育质量是实施民族教育政策的重点,新时代建构高效科学的民族教育教学模式尤其重要,核心问题就是提升教育质量.一则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广西历史上崇敬儒学,汉壮文化交流自觉强化在明清表现出突出的成果,有清一代出现了历史上读书成才庞大的广西籍状元群,壮乡文化因子有明显的亲近汉族儒家文化的成分,广西籍壮族学生不会说、更不会写壮语的不在少数,这个跨文化适应其实是强调民族学生自觉担负学习本族语言文字的使命,为弘扬本族传统文化再立新功;二则民族文化内化素质的培养,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千百年有极强的生命力,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民族学生要利用大学学习的难得机遇,扎扎实实领悟本族文化精髓,并内化为综合素质一部分,在文化多元共生基础上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并创新在新时代体现出应用的作用.

3.3发挥高校教育主体地位,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大学是知识的储备库、技能培养的科学基地,占据了师资和设备及积累的先进成果优势,作为民族地区要建成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大学,主要指知识传授不存在人为的界限,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提倡有计划的向社会开放,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已经做到了,通过大学应有的条件为那些积极上进的社会成人提供学历层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积极探讨建构终身教育的可行机制,民族地区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不好无法提供优越的岗位、人力、物力等等硬件,同时也缺少敢于进取、敢于竞争的思想意识等软件,当然不是说上大学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终身教育确实能够解决就业需要的技能知识等必要素质,因此,建议各地政府统筹规划积极和有关大学合作,为当地社会人员提供上岗、生产、就业等培训,并建立带有终身教育意义的保障机制,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起到可持续作用.

广西实施高等民族教育政策取得效果,从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基础上实事求是面对各类问题,从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更多高素质民族人才的高度提出建议,为学术深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进行理论总结,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深化民族教育改革,为民族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等再辉煌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美]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团结视角下的广西扶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研究》(2015C392)

收稿日期:2015-11-05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99-02

猜你喜欢
广西
广西贵港
梦圆广西
壮美广西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宁明
广西尼的呀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