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6-03-21 04:27:24袁博刘翔
地球 2016年6期
关键词:利用体系区域

■袁博 刘翔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湖南娄底417000)

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袁博 刘翔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湖南娄底417000)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不断增长。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的产生是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必须给以高度重视,才能避免过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发生。本文就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分析,以充分利用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地质灾害和地理环境利用这两个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最终实现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

1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构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相对较大,使得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经济和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总的来说,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有着不一样的特点,如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大部分是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为主,而东北部地区地质灾害则多因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为主,这些地质灾害给当地的经济、通信等带来极大危害,最终制约地方经济水平增强,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有效构建刻不容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地质灾害风险区的划分。对我国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科学划分,并建立合理的、可行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测体系,对于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安全威胁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依据各地的地质调查、预测数据等,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等级进行科学划分,以在掌握不同地质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可能性的基础上,为预警系统的完善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从而确保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得到防治。

二是,监测预警体系的有效完善。通过合理的构建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将其作为地质灾害发生前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在结合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对不同地区所发生的地质异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充分利用监测预警系统的各种信息,是争取救灾时间、转移时间等的重要保障。

三是,搬迁治理工程的有效建设。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各种监测预警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以在对相关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制度可行性的、可靠的搬迁治理方案。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比较大,必须立即采取搬迁、避险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情况,从而保障地质灾害区域民众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及时进行治理和灾后恢复建设,是保障民众正常生活、促进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是,应急措施的合理制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因此,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有效构建,必须注重应急措施的合理制定,才能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和发生后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最终缩小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

五是,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有效构建。在全球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其科学技术研究体系的完善,才能充分运用发挥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功能,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范能力,从而为地质灾害地区的灾后重建提供可靠保障。

2 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保障民众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任务,其次是财产安全,而地质环境的安全性与民众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必须对地质环境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效果。目前,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区域地质环境利用。在对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时,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区域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区域地质环境都具有服务、基础、公益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它们在地质勘查、环境调查等工作中的利用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性。通常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是在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利用情况进行准确监测的情况下形成的,从而根据实际情况下进行分类建设,最终实现地质环境的充分利用。由此可见,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不断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并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最终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合理评价需要注重其可行性、实用性等,才能确保地质灾害危险性监测任务的有效完成,最终促进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化建设中,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思路、方法和途径等,以不断提高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

其次,工程地质环境的利用。在有效利用地质环境的过程中,注重工程地质环境的合理建设,不断提高其安全性,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环境利用的风险性,最终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不断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地质环境利用风险意识等,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发展和人类发展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最终促进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地质环境的科学利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注重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和不断完善,才能在结合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真正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效果,最终降低地质灾害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影响。

[1]记者陈新.全国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服务土地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N].嘉兴日报,2015-06-26001.

[2]张会明.浅谈地质灾害风险区分与防治措施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49. [3]户巧梅.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理论分析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50.

[4]陈清圳.解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则和范围界定 [J].城市地理,2015,10:49.

P694[文献码]B

1000-405X(2016)-6-416-1

猜你喜欢
利用体系区域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区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