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文
(贵州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杨生文
(贵州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地区为岩溶分布典型地区,岩溶水资源丰富,是贵州主要水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使地表水下沉,同时也污染了地下岩溶水,有些地方饮用水出现了严重缺乏,因此对地下岩溶水的保护及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贵州岩溶地下水保护及利用
贵州处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每年降水量较大,地表水丰富,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其岩溶作用强烈,溶孔、溶隙、溶洞及暗河水系十分发育,岩溶地区地表水常漏失为岩溶水,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而居民地区和土地分布的岩溶高原地区,形成水土不配套的现象,岩溶水更成为贵州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因此在贵州这个岩溶裂隙发育的典范省份,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尤为重要。
2.1 岩溶地下水的特点
贵州虽然年降水量较多,但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特殊,造成水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匀,可利用水资源不足:
①地形切割严重、地形高差大、岩溶发育、土层薄容易干旱、水涵养能力低等原因,导致山区地表水缺失,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②土地居民零散分布,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造成工程性缺水。
2.2 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模式
目前,贵州开发岩溶水资源的方式,除了溶洞暗河内修建地下坝,形成地下水库之外,尚有多种方式开发岩溶水资源,根据野外调查统计,主要有利用天然露头形式和人工开挖等两种形式,利用方式则根据不同的地貌及地质环境有差异,总体分为蓄、引、提、人工浅井、人工隧洞、人工水窑等;这些表层带岩溶水的利用虽然方便成本低,但也有很大的缺点,如:①表层带岩溶水的水量容易随季节发生变化,雨水量少的季节就会干枯;②容易被人畜的生活污染,降低水的质量;③水量较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畜用水量也大大增加,以前的小挖小凿已跟不上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钻孔抽取岩溶水及暗河洞穴内直接抽取岩溶水资源值得推广,因为其水量较为稳定,可以解决土地居民分散,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等工程性缺水问题。
贵州自201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抗旱救灾钻孔4千多口钻井,加强了对地下岩溶水的利用。岩溶水的成井条件较为复杂,需要充分的前期勘探工作,如对于岩溶地区的成井复杂性估计不足,可能会导致钻井失败,因此建议增加岩溶地区勘查工作的力度,调查岩溶地区地下水的形成、转换和富集规律,最好做物探探测,进而提高成井率。
另外,钻孔取水也有一些缺点,下面笔者对有效完成贵州抗旱救灾任务表达一些看法:
①贵州省内水文钻孔数目众多,导致地下水水位进一步下沉;
如贵安新区有些厂房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7口水文钻井,导致第一口水井每天700立方的水量在第二口成井后水量下降到不足400立方。因此,在出水量足够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减少钻孔,保证出水量。
②钻孔质量有待提高;贵州省内虽然打了很多水井,解决了不少人民群众的饮水、用水问题,但其中也有很多干孔,这些干孔不仅浪费经费,更重要的是破坏地下水的平衡,因此在确定钻孔之前,必须使用准确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勘探,找到合理的位置,不能盲目、抱有侥幸心理设置钻孔位置,合理的开发宝贵的水资源。
③私人个体钻孔数目众多,政府应统筹安排;我国对地下水的开发保护在相关法律、政策上不完善,很多个人想钻孔就钻孔,也不管地下有没有水,或已经到了含水层还继续往下打;这样不仅破坏、污染了地下水,还导致地下水越来越深;为了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不能盲目的为个人的私利,而把地表破坏的千疮百孔。因此政府应该统筹区域性钻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水质良好、分布广泛、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等原因,它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在贵州省甚至是全国,地下水往往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供水水源。因此保护地下水至关重要,以下为保护性建议:
3.1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兴建地下水库,提倡节约用水新技术。对于重大的生产项目,一定要做好前期水资源的论证评估,特别是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应当把用水需求当成制约项目的重要因素。农业是全球耗水的“龙头老大”,消耗掉全世界水需求量的近80%,农业又是“浪费大户”,其消费的水资源中,近60%会流失、蒸发,而全球有至少1/3的灌溉采用地下水。因此,建议在田间地头设置蓄水池,农户根据耕地面积和作物需水情况确定蓄水量。蓄水少了不行,少了不够用;多了也不行,多了排不出去。同时提倡一水多用,以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代替优质地下水,用于农业用水方法。
3.2 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加强水质监测系统
积极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水质监测站网,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定点监测与大范围内水质普查相结合,特别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
3.3 加强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要切实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了避免地下水遭受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力求污染物质经处理后再行排放。要建立污水处理厂,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自然界中,这样能把对地下水资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再根据岩性以及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污染条件,尽量将可能发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易污染地下水的位置。
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从个人做起,节约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是我们保持地球生态平衡、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要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起来,人人都行动起来,以预防为主进行保护,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机会,就能很好的控制好地下水的污染,更合理充分的利用我们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贵州省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王明章
『2』岩溶水文地质环境演化与工程效应研究.卢~如
『3』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卢~如
『4』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研究.袁丙华
『7』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
P345[文献码]B
1000-405X(2016)-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