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周芳珍
陪着父亲慢慢变老
——记进贤县民和第五小学校长李国清
文图 周芳珍
在江西省进贤县教师进修学校附近的一栋平房里,每天早晨和傍晚,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位偏瘫的老人在院子里做康复锻炼,他不时地和老人交流,老人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中年男子叫李国清,今年47岁,是进贤县民和五小校长,偏瘫的老人是他的父亲。10多年来,他悉心照顾偏瘫父亲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附近居民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说:“他真是个好儿子,做他家的老人真幸福。 ”
2000年,李国清的父亲因中风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住院期间,李国清每天在忙完工作之后,都要守在老人床前。出院后,李国清尽心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平日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剃头、泡脚,给父亲喂饭,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为了帮助父亲更好地恢复,他每天坚持给父亲按摩胳膊和腿,以促进血液循环。在李国清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父亲精神一直很好,半年后就能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了。由于长期卧床,老人容易便秘,碰到大便困难老人胀得难受时,李国清就用手一点一点地帮父亲抠出来。李国清为了不让父亲感到孤独,每天都要为父亲读报上的新闻,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
有时父亲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李国清说:“做你的父亲真幸福!下辈子还做你的父亲!”而李国清总是笑着对父亲说:“能在父亲身边陪着父亲慢慢变老,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李国清搀扶父亲出门
随着时代的发展,“孝”也开始逐渐被用金钱来衡量,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忙碌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老人,更有很多人认为“给了钱”“买了东西”就是尽了孝道。其实这些简单的物质给予,既不能抚慰父母精神上的寂寞,也不能满足老人对亲情的渴望。对待孝道,李国清有自己的理解:“如何真正孝敬父母,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缺什么,需要什么,我们不一定做得多,但一定要做得对。”他不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了,每到晚上老人就害怕一个人睡,李国清就坐在父亲床头守护了3个晚上。每次父亲醒来,他都会说:“爸,您醒了,您不用怕,安心睡吧,我会时刻守在您身边。”不管在哪儿,只要有李国清在,父亲就会很安心的。说起这16年来的坚持,李国清开着玩笑说:“还记得有一首歌唱道 ‘时间都去哪了’,我的时间除了工作外,就是陪伴父亲。照顾父亲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欣慰,因为这16年的坚持,换来了全家的坚强、乐观与和谐。”
虽然家里的琐事很多,但李国清并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影响工作。作为民和五小的校长,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工作和家里的事情,李国清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校,上午能做完的工作,决不拖到下午,当天能做完的事决不拖到第二天,工作上不必要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只要有时间,他就会骑车赶回家陪父亲聊天,尽心照料父亲的生活起居,尽一切努力让父亲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李国清用他博大的胸怀践行着孝道,印证了他的孝心。李国清说:“我苦点累点,远比父亲受病痛折磨要好得多,孝老爱亲是我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是应当的。”
李国清的爱人李贵玲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夫唱妇随”四个字在这个和谐家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令李国清欣慰的是,儿子李灏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开始像他们那样照顾起爷爷。每逢放假,李灏也不出去游玩,而是陪伴在爷爷奶奶身边,陪他们聊聊天,逗逗乐。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在李国清家,孝道文化和家风融合成一体,孝老美德得以传承。
李国清推着父亲散步
每年春节,李国清都会带着父母回老家西湖李家村过年。每年正月初一,200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对“好父子”“好婆媳”“长寿老人”“优秀村干部”“优秀村民”“优秀少年”“爱村模范”“管牛模范”“管卫生模范”等9类好村民进行表彰,李国清和父亲年年都被评为“好父子”。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如果说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之行是尚德,那对别人的父母尽帮助之义,就是大爱。李国清作为一校之长,每年都要号召全校师生向贫困地区捐款,向残疾人捐赠,并带领学校师生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李国清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德大爱。
俗话说:行孝一日易,行孝百日难。更何况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李国清就是这样把孝心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行成为了一种行为常态。这位工作中的好同事、好校长,生活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的儿子、学生树立着榜样,他的孝心孝行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让这孝心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