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赖南京
木兰乡有好去处
文 赖南京
前不久,我们石城县20多名老同志,来到石城县木兰乡东坑村池家坳太平天国古战场、古岭隧式亭、陈联围屋、田江土楼等地游览。
那天上午8点钟左右,我们在当地乡村干部的引领下,从池家坳村出发,沿着盘山小路往古战场遗址进发。石城是太平天国的终结地,池家坳有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一战的遗址。山高路陡,但大家全然不顾,克服年纪大、体力弱的困难,你追我赶,奋力向前。
越往山高处走,羊肠小道越来越窄、越来越陡。男同志替女同志背行李,年轻的帮助年长的同伴拿东西。年逾八旬的郝树华、黄运兴也和大家一起奋力登上了太平军作战的前沿阵地——一炮台。炮台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可能是太平军将士在战斗没有打响之前,备下的“武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又来到太平军作战的纵深阵地——二炮台,向导告诉我们半山腰的那一块平平的地方就是练兵场。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举目一看,练兵场竟有篮球场那么大,高山出平地难得一见。大家仿佛看到往昔太平军在练兵场苦练本领的情景。
向导在介绍完二炮台的情况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问是继续登山,还是打道回府。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不到三炮台不罢休,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温礼明更像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跑前跑后拍照,拍摄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他感慨地说:“我今天大有收获。”
经过奋力攀登,我们终于登上了太平军阵地的制高点——三炮台,仿佛看到太平军将士在前沿阵地和纵深阵地失守后,据守三炮台的将士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的场景。
看了太平军三个炮台,我们觉得阵地选得好,易守难攻,三个阵地可以相互接应,也便于收缩。指挥所距三炮台不远,便于指挥。但是,由于太平军经过长途跋涉,是疲惫之师,又连吃败仗,军心不稳,加上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终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最后在此落下帷幕。
下午,我们离开新修的新河村古岭通往广昌县杨溪乡的水泥公路,周围尽是人头高的茅草和芦苇,而石阶路一带似乎有人刚砍过。年近六旬的古岭村民小组长温昌福告诉我们:“知道你们要来,前两天我专门到这里砍草清路。”他还介绍道,这条路是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广昌杨溪通往石城,乃至福建长汀的必经之路。明朝万历年间,石城贤达曾荣贤和妻子吴氏及曾氏兄弟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古岭山坳处,修建了一座拱式古岭隧式亭,方便过往行人歇息。后来,广昌县的贤达也在紧靠凉亭一侧修建了另一座凉亭,形成两座凉亭紧密相连的景观。
说话间,古岭隧式亭不知不觉展现在我们眼前。温礼明和几位摄影爱好者不断按动相机快门、手机按键,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面。
古岭隧式亭墙壁上嵌有一块 “万古长春”碑,我们从碑上得知,凉亭是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所建,已有401年历史,已经是一块珍稀之宝。广昌人兴建的凉亭门额上嵌有已经模糊不清的几个字,经过细细辨认才认出是“双寿亭”三个字。
几名细心的同志量出了两座凉亭的长、宽、高,收集了相关的文物信息,大家兴尽而归。
如今,古岭隧式亭和双寿亭基本没行人过往,也没有过去那样的热闹场面,但是,它们仍然像亲密无间的兄弟,默默守护在古岭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