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新认知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16-03-20 17:10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陈珮珮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陈珮珮

基于大学生新认知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陈珮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剧烈冲击。大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教师要着立于大学生新的认知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积极摸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 认知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贯穿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否新颖、方法是否得当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高校根据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变化,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思维,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认知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认知变化有可适应性的和非可适应性两个方面的特点:

1.大学生认知的可适应性变化

第一,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大学生的认知向全球化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科技、能源等方方面面,世界意识和人类主权意识成为他们新的思维方式。

第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关于全民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

第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促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劳动效率和生活观念发生改变。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他们选择专业和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由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超丰富资源,当代大学生接触事物的面更广,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更深刻。

2.大学生的非可适应性特点

第一,全球经济化发展使西方思潮涌入我国。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烈、认知敏锐感强,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容易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个别学生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思想。

第二,快节奏的社会环境让当代大学生出现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传统的理论学习无用论再次燃起,实用主义盛行,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常规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中小学的政治教育有很大的重复性和重叠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受到影响。

所以,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在他们人生关键时期给予合适的思想引导,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大学生认知可适应性的特点,改变和减小非可适应性特点的影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依靠思想政治教师工作者。高校需要走校企合作的路线。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企业要求结合起来。教师要用更生动的方式使大学生深刻了解法律精神、国家命运、社会发展规律及道德要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微时代”的特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校可以引进慕课、翻转课堂、微网络情感渗透教学法和微网络典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工具,改变过去的讲授为主的上课模式,使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负责引导思考和提出建议,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教育的摇篮。

其次,丰富校园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演讲、讲故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引导大学生思想方向的目的。

三、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企业形成和发展模式、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同时充分感受这其中遇到的艰辛困苦、人情冷暖,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性认识和世界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在这个过程中去旧存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特征,重新调整授课的知识结构和框架,选取新的教学案例和处理问题的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高校应清楚认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的新认知特点,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采取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育措施,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拓展教育渠道,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文明做贡献。

[1]张 莉,吴 倬.大学生接受德育的认知特点分析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7

[2]王海燕.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与思政教育创新[J].科教文汇,2011

[3]刘 妍.“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4]江春英.“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科路径探究[J].职业指导,2015

ISSN2095-6711/Z01-2016-11-0223

陈珮珮(1986—),女,汉族,湖南邵阳,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