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能说”、“会说”
——评周宏的《说说感动》课例

2016-03-20 14:17谢玉娇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言

谢玉娇

“敢说”、“能说”、“会说”
——评周宏的《说说感动》课例

谢玉娇

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中学阶段则正是这种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面对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如何真正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周宏老师的《说说感动》课例,结合“真语文”的教学理念,从“敢说”、“能说”、“会说”三个方面深入教学,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口语交际;周宏;真语文;敢说;能说;会说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如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所说的: “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则谓之文,合起来称语文。”[1]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口语语言的表达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然而,很显然的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现在,尽管口语交际教学开始出现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但其依然没有摆脱主体尴尬的地位,基本只是个摆设。因其课程与选拔考试无关,又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教师缺乏专门的教学研究与设计,学生缺乏热情等种种原因,导致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真语文”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将口语交际课列入了当前语文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大问题之一, 在其 “求真”、 “学真”的理念之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那么,一堂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应该上什么内容,以怎样的形式去上,怎样去引导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从而达到说真话、诉真情、做真人的目的呢?

一、鼓励学生 “敢说”

长期以来,为了规范课堂秩序,把控课堂节奏,语文课堂成为了教师的 “讲坛”,学生成为了忠实的听众。但2016年 “真语文”活动南昌站周宏老师的 《说说感动》这堂示范课却不一样。 “真语文”的核心要求是“说真话, 写真文, 诉真情, 做真人”[2], 周老师将学生大胆动嘴的训练放在了教学中的首位,多次提醒学生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就没有,不要硬编”,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一) 登台表述,克服 “怕说”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时常会出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现象。由于其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词不达意的局面,进而,从 “不说”的心理演变到 “怕说”的心理。而口语交际课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强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周老师一开始上课就说到: “因为今天是口语交际课,所以请各位注意待会得请你们发言,都请站在讲台上来发言,这样可以锻炼自己。”为什么周老师会强调这是口语交际课,要求学生们上台发言呢?因为登台表述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有效消除学生 “怕说”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 “敢说”,增强其自信心,综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这堂课中,可以发现学生有一个从课堂伊始老师要求其登台表述,课堂中段的提醒其登台表达,到课堂末端的自主、积极登台表述的转变过程。学生对登台表述的态度不断积极化,在逐渐克服 “怕说”的同时,也逐渐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真正解放了嘴巴,敢于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消除紧张,和谐氛围

一堂口语交际课想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周宏老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享受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

由于这是一堂示范课,教师和学生又是第一次见面,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导致学生在课堂初始,有些拘束、紧张,甚至沉默。面对此时此景,周老师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这个坐姿都不适合上口语交际课,来,大家放松。我看那位笑的同学很可爱,你的头发一根根都只竖着,我都想摸摸你的头发。你感动过吗?有过什么感动?摸一下好了,哇,将来一定是一个很坚强的男子汉。”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听后,立马有所改变,学生的坐姿也不再像雕塑一样直挺挺的,而是还原为了平时较放松的状态。

周宏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的点赞的方式你们已经懂了 (拍桌子)。为什么叫你们这样敲,以为是好玩么?不是的,一敲就放松了,一放松就敢于上来说话了对不对”。 “拍桌子”的方式,有效地化解了学生的拘束和尴尬。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进行, “拍桌子”的声音接连不断,学生的欢声笑语也逐渐充盈于课堂,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化解了课堂的压抑。

(三)民主平等,给足信心

让我印象颇深的是每次听完学生的发言后, 周老师一定会说 “谢谢”、 “很不错”。周宏老师将自己和学生摆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其思维和说话方式,而不是时时刻刻将自己摆放在教师高学生一等的角色中。在教学过程中, “我真的很欣赏这样的学生,敢于说我没错”、 “我还没说完”、 “我喜欢我的学生和我辩论,不喜欢唯唯诺诺的人。”周老师通过这些话很好地传达出了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了鼓励作用。 “说出你的想法,无需顾及我的面子”、 “感觉有点自讨没趣哦”,周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学生打成一片。在我看来,这堂课所展现的对话交流,不像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更像是朋友间的交流,给予了学生足够的信心去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训练学生 “能说”

“能说”即 “怎么去说”。学生 “敢说”是 “口语交际能力”的起步,而训练以 “能说”为侧重点的第二层次的说话训练,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

(一)如何使学生 “能说”

要想使学生 “能说”,必须要使学生有材料说,有情可以抒发。 “真语文”强调的是说真话、诉真情,而周老师将 “说说感动”作为这堂口语交际课的主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反映了 “真语文” 的理念。“说说感动”这个主题在学生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选取出他想讲的素材。从真实事例出发,真实地重现并抒发当时的感受,而不需要为了刻意地抒发情感而生编硬造。所以,本课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有话可以讲,有情抒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出真话、说出真情。

(二) “能说”到底是怎么说

我们来看看周宏老师是如何处理的:

师:你觉得刚刚你说的有没有像你平时写的作文?

生: 有。

师:那作文和口语表达有区别么?

生:有区别。

师: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作文是经过构思的,口语表达是自己心里想些什么就说些什么。

师:作文是自己想的未必说。口语表达是自己想些什么就说什么。那作文的意思就是自己想的未必都能说,是吧?作文为什么不能多说?

生:字数限制。

师:字数限制。口语交际也是有限制的,不能超过三分钟。他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口语表达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些什么就说些什么,作文不是这样的。作文真的不是这样的么?你们想想看。所谓的作文痕迹,在于好像少了一点真情实感,我觉得他里面讲到了一点细节,挺好的,讲到了老人身上的雨水,老人给他撑伞,他写了很多细节对不对。你看我用了一个词写了很多细节,对不对?但怎么把写的变成说的呢?

生:那就需要通过声音,语言的表达力来感染。

师:语言的表达力是什么意思?

生:也就是说一个调子上不停地讲一件事情,没有凸显出最感动的那个点。

师:那你说的是语调,还不完全是语言的表达力。语言的表达力除了这个,还包括什么?

生:像修辞之类的一些特殊手法。

师:也就是说,在内容上似乎可以再生动一些,多一些细节,少一些评论性的话。你看看他站到现在,姿势没有变过,眼睛没有瞄过我一眼。说明他很有定力。但这也恰恰是他的不足,他没有综合运用口语表达的方式,声音、语言、感染力以及表情动作的综合展现。

第一位同学从自身的真实经历出发,描述的是一个老人在雨天艰难地送自己回家的故事。可惜的是,这个故事只有述说故事的同学本人感动,班上的其他同学却不感动。周老师从班上同学的反应中,进一步推动教学,训练学生 “能说”。周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的结论,而只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推断出为什么大家没有感动的原因,从而自然得出结论:没有综合运用口语表达的方式,缺少声音、语言、感染力和动作表情的综合展现。自然,在第二位同学描述让他感动的事情的时候,他就自然加入语调的变化、动作表情,稍强地展现了感染力。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推断、概括的方式,把学生始终放于课堂的主体,学生能在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中,理解 “能说”到底怎么说,内化知识点。

(三)如何训练学生 “能说”

周老师对于口语交际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口语表达的背后是思维能力的展现。”

本课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是 “感动”,围绕主题 “感动”出现的两个主问题是 “说说你的感动”和 “说说有什么是别人感动,你觉得没什么感动的”。在教学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班上同学的思维出现了暂时性 “短路”——围绕主题表达时,只能从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身边的事情而进行描述。周老师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干扰项: “说说现在年轻人缺少感动,不会感动、冷漠的原因。你又会怎么想?”周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和干扰问题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提问,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促使学生从更多角度去理解 “说说感动”这个主题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感动。学生开始学会尽可能从多重角度去描述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周老师经常会把 “同学们想一想”, “还有没有同学有想法”, “多思考一下”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我们发现,有时虽然周老师的问题设置得很简单,但学生回答问题时却会出现角度上的偏差,学生很容易被周老师的 “错误信息”给误导,这时候周老师总会提醒学生 “要懂得反驳我”、 “为自己辩护”。周老师在口语交际课上非常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回答问题需要抓住切入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其积极性。

三、学生达到 “会说”

想要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就必须 “会说”。 “会说”是指学生能根据主题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打动和感染听众。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便是最好的口语示范。它是“敢说”、 “能说” 能力上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口语交际课训练的最终目标。

在第一位学生的故事没有打动和感染班上的同学时,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对所说的内容进行点评,也自然地得出了这之间的原因:缺少了声音、语言、感染力以及表情动作的综合展现。教师对第一位同学得当的分析也促使后面发言的同学对 “说说感动”这个主题的描述更为完善。最明显的便是第二位学生关于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故事赢得了全体的掌声。当老师提问 “什么地方让你最为感动”。学生纷纷发言: “就是当他说抚摸这些战士的骨灰盒的时候,看到这些战士为战争而死”、 “他说的时候心情是比较澎湃的,比较激情的”、 “刚刚他的发言,都投入了他自己的感情。通过他的语气,我会比较专注地听他说话的内容,感受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可以看出,第二位同学通过语言的细致描述、声音的波动使得故事的感染力增强,也使得班上同学被他所讲的内容所吸引。而周老师则是从他的表情动作进行评价, “从他的表情、动作上看出了感动,而且也被他的表情、动作感染了。开始的一小半时间特别的语无伦次,以至于有点停顿,有点抖”,认为他是懂了真情。周老师将 “真语文”中的 “诉真情”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一直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这情要感人,就是要真。可以说,第二位学生达到了情感上的“会说”。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周老师提问:“现在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一个人说感动的话让别人感动,大概要说哪些东西?怎么说比较好一点?”学生通过一堂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很容易就能回答道: “你要说感动,可以说你感动的是什么,你感动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当时经历这件事情的内心、脸色是怎样的,你希望带给大家的又是什么。”通过学习,最后一位发言的学生对于 “说说感动”这个主题,已经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去描述,达到了内容上的 “会说”。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周老师虽没有明确地指出口语交际课所学习的知识点,但他将知识重点自然、自如地穿插在了学生自主表述的过程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归纳。他鼓励学生 “敢说”,使学生 “能说”, 促使学生 “会说”。

四、结语

周宏老师 《说说感动》这堂口语交际示范课无疑是成功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他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自己融入学生群体当中,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 “敢说”;从学生实例出发,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围绕一话题多角度提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懂得 “能说”;在知识点完整串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时自然带入表达技巧,综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会说”。周宏老师用最本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练、说真话、诉真情。这也恰恰迎合了真语文 “归真”的教学理念。

在当今飞速发展、交际频繁化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便是口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站在讲台上的演讲,来到新班级的自我介绍,与商人洽谈生意等生活场景几乎都包含着 “口才”的展示环节,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甚至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表述: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3]因此,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进行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顺应社会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注释:

[1]张志公:《张志公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页。

[2]王旭明:《以求真务实精神促进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兼论真语文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语文建设》,2015年第12期,第12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页。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舍予

责任编辑:文海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酒中的口语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口语对对碰
我有我语言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