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推进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途径探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6-03-20 13:15:22阿坝师范学院周艳康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力政治课理想信念

阿坝师范学院 周艳康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法院民一庭 陈 杨

思想政治课推进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途径探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阿坝师范学院 周艳康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法院民一庭 陈 杨

大学生软实力是大学生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个人品德、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试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相关章节出发,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途径。

思想政治课 软实力 途径

一、大学生软实力概述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软实力。关于软实力定义,有“软实力之父”美誉的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指出,软实力是区别于依赖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因素之外的迂回方式,是“权力的第二张面孔”,是“某种令人倾慕的价值观”。有专家预言,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对一个国家已是如此重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更是不可估量。

2.大学生软实力及对大学生的意义。大学生实力一般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分析。硬实力一般指能展现学生实力的有形的载体,也就是俗话说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学历水平、资历证书、专业技能等有固化的标准可量化进行评判的东西。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力量,如个人文化心理素质、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创新精神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软实力。大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在注重在校成绩、计算机英语等级等传统条件外,更加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课外实践经历及获得成果,这些能力是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可以长久发挥作用的后劲,是长期学习、实践的积累,其中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本领。加强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直至成为社会精英、行业骨干意义重大。

二、思修课对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内容涵盖理想信念、爱国传统、道德修养、法制精神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在推动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上能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如下。

1.励志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目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大学“严进宽出”,摆脱了紧张严肃的中学教育,大学新生进入新的环境不适应,容易荒废学业,导致不能毕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案例不少,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一章着重讲解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在新阶段对自己、对社会有新的认识,从而立志。教师应教育大学生认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立志当高远,更须躬行。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每年开学初,都会结合理想信念给学生布置写自己理想及对大学生活规划的作业。理想信念就是动力,能推动一个人主动学习、接受新事物,提升软实力。

2.价值观、生活观教育促进大学生与自我、与社会和谐相处。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优越的成长背景加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容易造就当代大学生吃苦能力差,面对逆境承受能力较差。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通过科学对待人生观环境的章节,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学生走入社会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通过自我修养,用积极地态度直面逆境。

3.增进法制知识的理解。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从法律精神、法治理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运行;国家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通过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教会大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维护自身利益,这将对大学生的一生都受益匪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树立大学生的法制思维,让法制成为文化“基因”的一分子,时时刻刻警示自己,保护自己。

4.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素质是一个人软实力的最凸显表现。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也不仅仅通过课堂就能培养,但课堂的教育意义重大。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课从公共生活中、职业生活中、婚姻家庭生活与法律及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大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不同角色中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这是大学生要面临就业,面对人生新阶段时必备的软实力。

三、思修课与提升学生软实力相结合的现实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对高校教师进行及时培训、进修,尤其应注重入职新教师专业的业务培训,从师资力量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课予以质量保障。当前思想政治课快速发展,学校应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内外施力,共同联动,明确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及关注。

2.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校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征,尤其是接受特征,在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在爱国主义精神章节,可由一些时事如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地缘政治形势等方面进行课堂导入,激起大学生的兴趣,起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课后作业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可参考一些相关课后练习题,这样学生印象较深。也可进行一些开放型话题,如对当前社会某些现象的看法、对法律的了解等,既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巩固也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一举两得。

3.开拓课外实践途径。现有的课外实践方式因学校专业及其他因素不同而不尽相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都有课外实践手册,分为影视、文学、社会调研三大类,考察方式为论文方式,通过读(观)后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及总结能力,也是软实力提升的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实地考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

4.活跃校园文化,为提升大学生软实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课外活动活力的体现。高校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先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呈现出文化大交融、思想大碰撞的景象,高校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站稳意识形态这块高地,也就要求学校必须上好思想政治课。一般认为,大学文化由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组成。大学精神所包含的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和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提升大学生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课外教育与实践,培育能赶上社会发展能为时代做出贡献的大学生,切实达到育人的作用。

5.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就业是当前的社会难题,除外部环境外,也受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影响。理想信念的缺失、对自身技能提升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就业大军中不占优势,部分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讲,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对学生进入职场后的长足发展也十分必要。许多同一单位的同事毕业自不同学校,学历也不尽相同,但从他们在单位的发展来看,一些相对学历低,学校名气小的员工做得更好,这就是软实力的作用。后劲持久,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特色。

四、结束语

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接轨,就要在大学阶段加强对大学生软实力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学校要实现多方力量联动,共同策划,通过与思想政治课的巧妙结合,进一步研讨推进大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途径,开拓更有效的模式,实现与时俱进。

[1]孙振琳,王仁菊,何思佳.浅议当代大学生“软实力”的现状及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3

[2]戚 红,巩 岩.论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3]宁德强,罗庆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ISSN2095-6711/Z01-2016-10-0152

周艳康(1987—),女,汉族,河南延津人,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杨(1985—),女,满族,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法院

猜你喜欢
实力政治课理想信念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