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新滩小学 黄 俊
浅谈如何让小学体育课堂充满趣味
江西省铅山县新滩小学 黄 俊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已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 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新奇事物。趣味体育教学不仅让小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可以缓解由文化课带来的疲劳,起到左右脑调节和休息作用。
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的身体处在快速发育过程中,需要综合锻炼。趣味横生的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愉悦合作的状态下体验各种体育运动,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趣味性教学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提高小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能促使其不断探索、发现,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能力与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在开展活动时需要以游戏为基本。”很多体育游戏的设计本身思想性较强,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小学体育课堂很多游戏活动的设计可充分融合其他文化类课程的学科内容,将文化和体育相结合。
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的提出让教师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游戏教学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智力。
例如,教学《冲过火刀网》这一游戏时,游戏之前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投中活动目标、如何有效躲避投来的球。这些应变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包含着情感的互动与心灵的交汇,情感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情感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然而,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将情感与教学剥离,这是不可取的。情感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真实流露,这样的课堂才是人性化课堂,才是使学生深深依恋的课堂。
1.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
教师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教师应该做到的不是让学生怕,而应该是让学生爱,让学生尊重,让学生懂得合作、利他。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自然呈现出来,把关心和爱护传达给学生,这种状态自然会感染学生。
情感是会传递的,学生接受教师情感的同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产生着良性互动,这样的课堂氛围值得教师关注。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前的做法,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自己表现在学生面前。
面向学生的时候,教师应更多表现自己的热情、敬业、关爱。职业特点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这都是教师应该做到的。每位教师都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学生、为社会传递更多积极能量。
2.以学生的情感激励教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不仅能影响和感染学生,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可以使教师得到激励与鼓舞。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是对教师积极的回馈,是对教师工作的正面强化,可以激发教师对工作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如果学生缺乏对教师的认可,会使教师心灰意懒,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教师应努力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教师,应具备让学生爱自己、爱学科的能力。因此,学生情感上的消极反应本身就是对教师的督促,使教师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体育课堂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这需要教师提前做足功课,将体育游戏的过程、意外情况、保护措施等都提前认真告诉学生,将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除去安全因素,体育游戏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感受的乐趣。很多体育游戏是经典游戏,教师有很多的经验。有时候我们会尝试一些新游戏,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多查阅资料,多求教,把游戏研究透,以免由于经验缺乏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降低。
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全场,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如有的学生受到意外伤害,这需要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如果受伤情况严重需要就医,教师需要立刻联系校医甚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是学生之间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教师需立即介入,避免事态扩大,要对当事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攻击性较强,在课堂上屡次与其他同学起冲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其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沟通,进行必要的教育干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探索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仲红红.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法的分析探讨[J].学苑教育,2013.05
[2]李秀华.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之我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ISSN2095-6711/Z01-201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