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20 13:15:22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张绍林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工学院专业学位硕士

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 刘 鑫 张绍林

青岛工学院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 刘 鑫 张绍林

青岛工学院的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学校创造条件争取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具备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但也存在学校层面重视和推进不够、相关机构不到位,双师型教授和企业导师相对较少、科学研究基础相对较弱、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提出推进青岛工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青岛工学院 专业学位硕士教研室 对策建议

青岛工学院前身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申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青岛伊力特德泰科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传承中国海洋大学“高标准、严要求”的治学理念,发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着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模式,培育和塑造青岛工学院的办学特色。

一、青岛工学院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青岛工学院已经明确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争取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发展目标,这一“顶层设计”意味着学校将有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以着手开展此项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青岛工学院已具备如下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产学研合作教育逐渐成熟

青岛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特别是自转设为民办高校以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开展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确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明确应用型人才指能将所学的成熟知识和技术,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能获得良好效果的人才的基本定义。

根据学校以工科为主、管理学和文学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构建青岛工学院“教(人才培养)、研(科技研发)、产(加工生产)、销(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小型企业和基层单位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坚持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并举,设立“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基金”,提高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同时,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高层次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申报工作。截至2015年底,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5项,教研课题15项,横向课题2项;校级科研课题55项,教研课题88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课题37项。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51篇,SCI、EI、ISTP收录 4篇。专利授权23项,2015年申报发明专利28项。获各类科技竞赛的国家级奖励23项、省级172项、市级76项。

2.优势特色专业群,引领促进学科发展明显

目前,青岛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国际商务6个专业,入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每个专业山东省划拨专项经费200万,学校配套200万。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青岛工学院以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本着“服务需求、培养应用、突出特色”的原则,紧紧围绕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这些特色专业在学校学科建设工作起到很好的引领效应、示范效应。

3.管理体制、机制较为灵活

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青岛工学院在不断发展过程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目前,青岛工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学校实行政治上党委领导、行政上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发挥党委会对决策(董事会)、执行(校长团队)全过程的指导、监督、检查、保障作用,强化监事会对股东负责的意识、对决策(董事会)和执行(校长团队)全过程的监控、督查作用,激发战略咨询委员会建言献策,发挥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体现教授治校的效能,确保学校有序、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国家寄希望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动态学位授予机制的情况下,青岛工学院管理机制的灵活性优势显现出来。学校可以快速依据经济社会需求对学科专业设置做出相应调整,为动态学位授予机制的探索构建提供试点经验。

4.“双师型”师资队伍作用凸显

青岛工学院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师生比趋于合理,满足了办学需要。学校坚持培养、引进和外聘相结合的原则,外聘教师保持一定的比例,增加办学活力。学校既有来自公办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在教学或科研一线专兼职的“理论导师”,还有大量来自企业、行业具有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导师”。学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行业背景与实践机会,充分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优势与特色。

二、青岛工学院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不足

1.学校层面重视和推进不够,相关机构不到位

学校两年前提出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争取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办学层次定位,几个二级学院在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实施方案中均提到下一步着手准备开展研究生教育。但由于近两年全校忙于准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工作,学校层面没有将研究生教育的具体推进和落实提上日程。学校科研处下设置了研究生机构,但没有专人和专门办公机构。

2.“双师型”教授和企业导师相对较少

高校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学生在校内参加由校内导师讲授的有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校外或合作培养基地接受由校外导师指导专业技能的实践。一般情况,校外导师由学校聘请相关专业领域内,长期工作在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当,充分利用其在行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培养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性及应用性素养,缩短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适应阶段。

目前,青岛工学院各学科中高级职称教师退休返聘的较多,有专任教师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少。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缺乏,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或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70余人,仅占任教师总数的15%。学校为加强对应用型学生的培养,聘请一些企业高管兼任实践课程校外指导教师,但一些指导教师为中小企业高管,指导能力和水平有限。

3.科学研究基础相对较弱

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学生互动、高水准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实践四个方面。应用型研究生更要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青岛工学院在科研、学术和培养氛围方面较弱,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较少,国家级课题项目少,各级层次的横向课题少,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申报。

4.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应用为向导,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适应性为综合要求的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目前,青岛工学院校企合作开展实践基地仅有40余家,教学覆盖面小,受益学生数量有限。

各学院与相关企业签订实践教育基地协议,但部分基地只签协议、挂牌,未充分利用。基地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仅根据自身用人计划选拔少数优秀学生参与实习,为企业储备人才,导致进入相应单位实习的学生数量不多。部分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学校监控难度大。

5.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

为搞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相关文件和制度建设必不可少。目前,青岛工学院借鉴公办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相关资料,制定了部分的文件和制度,但还不完善,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建设特点和发展状况。

三、推进青岛工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策略

结合国家申请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根据青岛工学院开展专业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推进青岛工学院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对策。

1.学校领导尽快做出战略部署,成立相应机构

专业硕士从酝酿学科及方向,到准备资料申请以及批准实施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目前,青岛工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已经结束,下一步学校应在着力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学校应进一步明确专业硕士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推进实施计划,做出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研究生部或相关机构,专门负责搜集相关资料,稳步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

2.加大“双导师”的培养力度

建设一支适应新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是实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首要工作。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有能力的年轻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及企业管理等工作,了解企业需求的具体情况,从中进行选题联合研究。这样能为教师的科研实践提供平台,有助于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派遣高职称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校外导师是培养专业硕士的一支新力量。他们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建设这样一支导师队伍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学校应多方联络,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层和高管作为校外导师,真正为培养应用专业硕士提供业务指导。

3.多措并举创新支持方式,促进科研发展

学校及二级学院应根据科研方向成立不同科研团队,让有经验的教授担任小组组长,对各类基金项目申请实行一对一全过程指导,定期举办青年科技论坛,鼓励各学院、教研室,以沙龙、专题研讨、研究进展汇报等形式,开展内部学术交流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科研团队、项目组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帮扶作用。学校应完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青年教师自由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4.加大投入,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首先,学校应深化与现有基地的升级合作,进一步提升现有实践基地的合作水平,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加强科研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教材建设、科研课题申报、横向课题等深层次的合作。同时,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外联部门,积极利用教师、学生、校友及其他资源,积极走出去,拓宽渠道,加强与驻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增加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合作质量。

5.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设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各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必备管理文件。为做好未来专业硕士点的申报与实施工作,学校应做好未来五年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

[1]青岛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简介[EB/OL].http://www.oucqdc. edu.cn/a/xuexiaogaikuang/xuexiaojianjie/

[2]中国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民办高校开展专业硕士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EB/OL].http://www.eduei.com/ gongchengshuoshi/6846.html

[3]曹 洁,张小玲,武文杰.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

[4]学信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措并举提升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EB/OL].http://www.chsi.com.cn/ jyzx/201603/20160307/1524688647.html

(本文系青岛工学院2015年董事长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JY006)

ISSN2095-6711/Z01-2016-10-0066

刘鑫(1975—),男,汉族,山东莱芜人,青岛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民办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工学院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