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学生医德培养途径

2016-03-20 13:15:22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孙晨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徐 涛 孙晨嘉

浅谈医学生医德培养途径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徐 涛 孙晨嘉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从专业课程学习、校园文化熏陶、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素质教育。

医学生 医德教育

我们经常听闻这样一些现象:医院乱收费,医生开大处方、重复检查、不合理用药、对病人态度冷漠、不尊重病人、不告知治疗方案等。医生总是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针对此问题,本文从“源头”医学生医德培养方面进行分析。

医德是职业道德在医疗领域的表现形式,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内部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每位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德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扩充。1992年WHO卫生人力开发司教育处博士提出“五星级医生”概念,即未来医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卫生保健提供者;二是医疗决策者;三是健康教育者;四是社区领导者;五是服务管理者。“五星级医生”代表五种不同的角色,要演绎好这五种角色,仅从医学技术层面显然无法做到,更需要医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应注重培养以人为中心的医生而不是技术专家。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既有初步医学专业理论素质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各层次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医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医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考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自我道德水准。医学生医德素质的提高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密切相关,因此,在医德教育中,首先应认识到医德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应符合受教育对象医学道德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其次在医德教育的实施中应建立医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在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

作为对医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这一门课程在提高广大医学生的医德水平,促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质量管理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利于医学生以我完善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有利于医学生实现技术和伦理的统一;有利于医学生及义务工作者解决医德难题及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课堂教学主要通过专题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情景再现、临床医生现身说法、深入临床科室体验工作等形式,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师生良性互动共同受益的氛围。学校应紧密联系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道德品质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的《医学伦理学》教学,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欲为良医,先为好人”的道理。

二、专业课与医德教育相结合

医学院校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将医学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但如果将医德教育融入日常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熏陶,就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例如,进行解剖实验课时,应要求学生尊重每一具人体标本,怀着一颗感恩与敬畏的心参加试验,在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将人体标本摆放整齐并鞠躬以示敬意。又如,进行诊断学体格检查时,应要求学生有爱伤意识,耐心向病人解释检查目的并消除患者对检查的疑虑、取得患者配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和提升道德素养。主要通过以下几项举措: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如医学生誓词、宣传牌、历代医学家塑像、各种主题雕塑等;组织好各种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组织开展与医德教育有关的比赛及文艺演出等,以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道德讲堂,定期从校内或校外邀请道德模范,好人好事代表作优秀事迹报告和主题演讲。

四、建立完善的医德校内考评体系

学校进行医德教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医德素质水平,而在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套包括目标任务、考评方法、评价标准等在内的完善的考评体系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目标管理促进医德养成教育。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是一个将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要求通过理论教育、行为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内化为学生的医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以提高医德教育的普及性及有效性。与此同时,从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始到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为止建立起一套适应不同年级特点、可操作性强、逐步提升要求层次的道德评价与考核体系,以考核为手段、以标准要求为目标,突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勤于思索和反省,激励医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通过不断加强考核机制与评估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得以有效地、持续地发展,帮助医学生最终提高自身医德素养。

医疗行业是服务型行业,良好的医德是一名合格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医生、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在校医学生来说,良好的医德素养的养成,是其在学校除学好专业课之外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医德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新方式、新途径,才能巩固医德教育成果和提高我国医疗行业医德医风水平。

[1]高 明.临床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

[2]沈云佳.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8

ISSN2095-6711/Z01-2016-10-0139

徐涛(1987.10—),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外科学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3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