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石 铮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湖北省宜昌市第九中学 石 铮
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和学习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重要。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早在走上讲台之初,笔者的理想就是让笔者的学生不再畏惧数学。
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其在学习上存在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特点,这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即采用分层教学。
刚上班时,笔者所在学校改制为小班教学。学校的生源经过选拔,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好。分层教学似乎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近两年,相关政策的实施,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源有所变化。笔者接手了与之前较为不同的班级,学生之间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这使笔者意识到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也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笔者逐一了解班中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日常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所花时间、在家的学习环境、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态度等方面。
笔者采用家访、个别谈话、调查统计等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为:A层,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层,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学习成绩忽上忽下,但有一定的向上潜力;C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感到很吃力,成绩不理想;D层,数学学习兴趣较低,小学数学基础差。
笔者将这个层次记在心中。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真钻研教材,将统一的教学目标按不同层面学生的不同情况,重新设计,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分解,设计坡度,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以使其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上,我们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人小组,组内成员均衡搭配,保证每个小组4人分别为A、B、C、D 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新课时,笔者通过分层提高和练习,让小组成员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课堂上A、B层学生可以帮助C、D层学生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之间团结共进的和谐的数学课堂。
分层施教的过程中,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笔者始终关注他们,认真辅导。同时,笔者没有忽视对A、B层学生的个别辅导,以保证他们更好的发展,达到培优的目的。
作业布置方面,笔者把作业分成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精心设计。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使学生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选做题主要面向A层学生和部分B层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分层作业的目的是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练习时,笔者有针对性地巡视,指导A层学生自已落实“双基”要求,点拨B层学生发挥潜能,进行练习,帮助C层学生完成练习。对课堂上不能完成练习的一些D类学生,笔者课下跟踪掌握,耐心辅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兼顾到所有学生。
笔者鼓励所有学生都挑战选作题。对先完成选做题的学生,笔者及时进行 “面批”。笔者找准机会,鼓励C、D层学生参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班上掀起学习数学的热潮。
分层教学不只限于课堂和作业,还包括教师备课中对教材的再整合、对学生考核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方案。今后的教学中,这都是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分层教学的实施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会意识到努力了就一定会是进步的,进步了就会获得快乐。为让每一位学生在笔者的关爱下快乐地进步,笔者将继续努力将分层教学落到日常教学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的数学。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J].中学数学,1997
[2]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7
ISSN2095-6711/Z01-2016-1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