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初 奇
浅谈历史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
——以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初 奇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提倡探究式学习,建立操作性强的学习模式。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2中的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例,探讨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 探究式学习
1.创设历史情境,提出问题。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如何呈现探究问题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关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中,其主要内容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艰难与曲折的发展。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课前布置作业,题目是:假如你是近代的普通中国商人,你将投资哪个行业,如何经营你的生意?从本节课看,学生探究学习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创设一个假说。教师让学生在课前用学过的“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知识内容总结近代社会经济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假说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2.合作探究。确定探究主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研究能力有限,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搜集资料。探究式学习提倡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供学生研习,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想法就要表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式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方式共同探究并解决问题。
历史必修2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教师可以根据作业情况和教学内容选出两名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宣读,进一步探究。
同学一:我会开办一个轮船零件配制厂。原因是,从经济实力和背后的势力,我远不如官办和外商,所以我不开轮船厂。开办轮船零件配制厂,没有太高风险,不会受到排挤,即获取利润,又立于不败之地。
同学二:我会开一家饭馆。我做的饭味美而价廉,这样吃饭的人就多了,就有收益。
教师:同学们,请选出你认为可行的一种方案,并说明原因。
经过讨论后,其他学生的意见是:
方案一不可行,因为方案一需要的资金大且当时轮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僚手中,普通商人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方案二可行,但利润太低。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教材,通过研究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评价这几个行业。
教师运用多媒体列表演示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请学生阅读教材,把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填写进去,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学生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重新认识前面两个方案。方案一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面夹攻,受到技术、资金和规模的制约,普通商人发展困难,前途渺茫。方案二收入稳定,虽也面临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但民以食为天,其对技术资金要求不高,能够维持生计,总体较稳定。
3.总结评价
教师:通过对这两个方案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
教师:通过以上探究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习。同学们课上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
教师的总结是对探究成绩与效果的巩固和检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简要归纳的方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回顾讨论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在总结、肯定学生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指路,使学生牢记探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中,以上三个步骤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提出或生成探究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得出认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历史探究教学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历史探究式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探究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作用,这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尽管探究式学习具有很多优点,但不是所有的历史课程都适合运用探究式教学。历史学科包含的知识点多、面广,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离不开教师的系统讲述,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探究必然受到限制。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探究式学习,会影响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如果教师的讲授可以激励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那么讲授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1]杨 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朱 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ISSN2095-6711/Z01-2016-1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