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黄智勇 陈建军
武警警官学院电子技术系 张丽丽
C语言教学的思考及教学优化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黄智勇 陈建军
武警警官学院电子技术系 张丽丽
C语言在软件开发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C语言技术人才是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C语言的特点出发,详细分析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优化C语言教学效果。
C语言 教学问题 教学优化
C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它具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优点,可以直接地控制计算机的底层硬件。通过学习C语言,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编程思想,为其使用软件提供帮助,为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处于知识传递的关键位置,如何教以及怎么教直接决定学生怎么学以及会不会学。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拿出有效的教学措施及实施方案,优化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功能性。C语言是人机交流的一种语言,很多语言是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基本能实现所有人机交流的需要。C语言具有强大的功能性。
2.灵活性。C语言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程序设计达到既定目的要求。人们采用哪种算法及语句实现程序设计功能不重要,这体现出C语言的编程灵活性。
3.实践性。C语言为应用服务,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是为掌握语法、语句以及编程思想,要达到学为用的目的,必须进行大量的工程实践。
4.繁琐性。C语言语法语句多,数据数组复杂,程序编写冗长,程序调试迂回。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足够充分,完成程序编写后进行调试。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多次的修改和完善,需要学生具有不畏失败、不畏繁琐的心态。
1.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
从一些高校C语言课程安排看,存在几个问题:
(1)课时较少。C语言课程内容较多,不易理解,需要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2)教学班次人数多。部分高校把C语言理论课程按大班次进行安排,人数较多,教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3)实践环节执行力不够。部分高校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2.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学习C语言存在的问题包括: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不了解C语言的重要性。一些高校的C语言课程在大一开设,学生处在茫然阶段,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上课而上课。
(2)畏难情绪严重。C语言的学习方法与人类语言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要进行程序编程实践,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易削弱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产生畏难情绪。
(3)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语法规则、语句结构不能实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使其实践动手能力差。
3.教师的问题
教师是课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好课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责任心不强。个别教师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降低。
(2)知识框架把握不准。个别教师经验不足,对知识框架不熟悉,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学生从中只学会知识点,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活用到工程实践中。
(3)授课技能缺乏,方法单一。一些学校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启发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应用,课堂氛围沉闷,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协调教管,精心策划,统筹做好C语言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C语言课程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实践课程穿插于理论教学,加重实践课程在教学课时中的分量,让学生及时将每个阶段所学到的语法应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学以致用的目的。
2.明确目的,尽快入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C语言和其他课程一样,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快速入门,掌握学习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只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才有动力,学生才会自觉学习。一些学生看到C语言的开发环境Visual C++6.0,认为C语言已经过时。针对这一观点,教师应在学生学习之前告诉学生C语言基础语法的重要性。
(2)让学生快速入门。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使学生尽快入门,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例子帮助学生入门。例如,电脑感染病毒后,会不停地出现对话框。结合病毒程序的演示,教师可以讲解应用C语言所对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除学习C语言本身的语法知识、语句结构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建立程序设计的思想,学习程序设计的各种技巧、方法、概念。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坚实的基础,能做到举一反三,较快地掌握新知识。
3.善用考核制度检验工作成效,完善工作
考核是检验及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每学期几次考核、采用哪种考核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C语言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实践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较大。教师不能仅采用理论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方式。
学校应对教师做一些考核。如期中或期末让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给教师打分,同行之间进行民主测评。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考察,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本文系重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Y19)
ISSN2095-6711/Z01-2016-1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