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 杨永辉 孙义权 陈雪波
基于校企协同的信息类研究生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辽宁科技大学 杨永辉 孙义权 陈雪波
本文基于辽宁科技大学电信学院现有的多家校企协同合作基地,分析目前研究生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信息类研究生创新工程教育模式,建议整合企业和学业资源搭建智慧工业控制创新中心,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提出对策意见,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 工程教育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生源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工作实践不同。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工程意识淡薄,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对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对专业硕士。
辽宁科技大学为贯彻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方针,按照辽宁省教育厅的整体部署,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和地域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省内外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构建信息类研究生创新工程教育模式,整合企业和学业资源搭建智慧工业控制创新中心,以此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长效机制的对策意见。
为满足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与企业人才对接,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然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传统的培养模式,限制研究生实践培养。研究生参与企业的融合度不够,未参与工程项目研发,潜力发挥有限。这种培养状态下,学校没有改善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现状,可能使他们既没有学术硕士的理论素养,也没有工程硕士的专业素养。
同时,研究生一年半的课题研究阶段面临着更为实际的问题,怎样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学校怎样将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与企业产品研发周期进行匹配,以确保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目标培养的同时,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如何实现研究生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基地实践学习合理的时间分配,探索一套新型的符合全日制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
2.课题来源的局限性和成果转化的滞后性
课题来源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1)科技类横向课题来源受到企业或单位的限制。虽然科技类横向课题解决的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接受实践检验,但是课题是由于委托方遇到问题或者需要而设立的,课题的研究受到基地企业创新需求、科技成果市场转化能力和最终用户单位对课题目标需求等情况约束。
(2)企业纵向课题的研究具有知识储备广、覆盖面宽、工程应用背景强的特点。研究生专业课程受自身学科方向限制,与多学科交叉的纵向课题需求不匹配,导致研究生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应用研究时间不足。
3.依托单位积极性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在利益分配方面,政府、学术机构、产业组织以及学生等作为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参与者,各方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制约因素多,任何单方面都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元联动育人和利益相关者权益均衡的问题。实践教学考核方面缺乏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的评估机制。学校要将实习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此展现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面对依托单位积极性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学校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改善此困境。
针对我校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先进的培养模式,学校提出关于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加以验证,使之符合我校特色。辽宁科技大学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与企业负责人多轮磋商,确定多家校企协同的研究生工程教育基地。
在对历史的、外校经验总结借鉴的基础上,学校在实践中建立和检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研究影响机制运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达到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长效机制。
1.建立以实践案例分析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实施以项目创新基地实践教学为主、课堂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采用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素材,在教学方法上开展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模拟教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实践学习上,学生要以本行业从业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学生跨学科、专业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从而建立校内以教师讲授为基础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校外实践基地以工程案例教学为基础的专业技术课程模块和专业交叉课程模块等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建立横纵向项目转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横向课题,学校要首先进行课题诊断、分析,发现并确定课题的攻关难点;其次,将攻关难点落实于实践基地每个参与人员身上,可在缓解课题不足的同时,更快推进课题完成;再者,将横向课题的攻关难点进行汇总,为纵向课题的申请进行知识储备,可将纵向课题所涉及技术攻关难点结合企业或单位的实际生产问题,发展相关横向课题,实现横纵向课题相辅相成,推进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学校提供技术支撑,协同企业构建考核评价准则。研究生培养需建立科学的、先进的、可操作的、广泛适用的考核评价标准,以便实现对研究生的真正评价,包括明确考核目标,调整培养计划,细化校企实践基地量化标准,实施项目阶段管理考核办法,实施递进式考核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4.共同组建师资队伍。企业定期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为学生授课,优秀的企业家到校作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学校引进、聘用企业专业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学校教师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学校规定新编教材、教学资料,须有企业相关人员参编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知识和设备共享,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教学质量。
5.合作采用交融式的机制方式。近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辽宁科技大学一直采用交融式校企合作机制。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成功的,卓有成效的。交融式校企合作机制能使高等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企业科技进步、设备资源利用等方面,其以校企双赢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交叉、融合的方式进行合作。
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校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先进的培养模式,提出关于我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此培养模式的实践、评价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我校特色,以此为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Z].中发[2003]11号,2003
[2]杨永辉,王晓宇,高 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2015
[3]李 琳,陈京京,王 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4]陈以一.协同性、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
ISSN2095-6711/Z01-2016-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