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关小学 赵文友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关小学 赵文友
如何进行一年级新生班级的教学工作,对新入职场的教师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参加工作以来,笔者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领导的信任,加之笔者自身具备一定的钻研学习能力,使笔者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一工作。
一年级学生 卫生 习惯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因此,寄宿制学校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很多,既需要抓学生学习,还要抓班级纪律,既要抓生活琐事,又要抓劳动、卫生。
笔者经常一天花费很多时间要留在学校照顾学生,但在工作中依旧会出现纰漏。例如,这名学生找不到东西,另外几名学生发生生活冲突。
到放学时间,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级小,不会打扫卫生,于是挽起裤腿,拿起笤帚亲自上阵,打扫班级地面垃圾。
笔者带领四名学生用半节课的时间把教室打扫干净。笔者所在学校要求一日“三扫”,可“一扫”就需要这么久时间,卫生清扫占据很多时间,势必会耽误学生学习,会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影响学生的自习计划。
笔者向班中学生提出禁止向地上扔垃圾的规定,虽然几天过后地面上的垃圾少了许多,但还是不能达到要求。于是笔者在班级内成立由四名学生组成的“环保小队”。他们专门负责捡地上垃圾。这项举措试行两天,“环保小队”的学生感觉很累。
笔者提出班级中每名学生负责自己座位下的区域,有垃圾随手捡,做得好的学生笔者会奖励贴纸。实行一周后,教室卫生果然比以前干净许多。有时学生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桌下垃圾,学校进行卫生抽检时依旧不能达到标准。
笔者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废纸垃圾?一些学生基本不会随手往地上乱扔垃圾,垃圾是怎么掉到地上的?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废纸垃圾产生最多的时段是周一学生返校、周六学生串座位完成手工课后。垃圾的来源,一是学习用品类所产生的垃圾,如纸片、纸团、橡皮等;二是零食类产生的垃圾,如果皮、瓜子皮、小食品袋等;三类是学生的鞋从室外带进来的泥土,以阴雨天为最重。还有一类是学生不注意掉在地上的物品,如铅笔、橡皮等。
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地面上的垃圾刚开始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手乱扔造成的,后来这些垃圾是由学生放在书桌内或是书桌上没有及时清理,翻找学习用品时被带到地上的。不大的书桌被没用的物品塞得满满,个别学生书桌上也是“狼藉一片”。
原因找到了,笔者试着与学生一起研究解决的方法。笔者制定如下四点新规定:
一是,要求学生不随意产生垃圾,爱惜学习用品,不撕书本,认真书写,减少橡皮的使用量,尽量少吃或不吃零食,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是,要求学生物品摆放有序,把彩笔盒、橡皮泥、转笔刀、字典、笛子等比较抗挤压的物品放到书包里或挂到椅子上,书和本则分为两类按照大小进行摆放,每次下课都要及时把当堂用过的物品收好,把下一节课要用的物品准备好;
三是,把当堂课产生的垃圾随时放到本小组准备好的垃圾袋里;
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与评比,制定奖惩措施。
经过近一学年制度的实行,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笔者所在班级已经不再用笤帚扫地,每天只用拖布擦拭两遍即可,彻底告别学生书本不到期末便找不到的状况;
其次,学生的书写页更加规范、整洁;
再次,学生乱吃零食的现象明显改善。
学校每次进行地面卫生和物品摆放抽检的卫生抽检工作,笔者的班级都名列前茅。
想不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带来如此大的效益。通过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笔者亲自实践、应对一年级的教育生活工作,为笔者以后解决类似的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笔者深刻体会到那句:“在班主任生涯中如果没有就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经历,你将是不完美的。”笔者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地理解,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道理。
ISSN2095-6711/Z01-2016-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