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刘 芳
构建WEB3.0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应对与引导机制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刘 芳
信息化促使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载体,使高校网络发展迈入现代化的变革时期。本文基于互联网Web3.0时代下舆论传播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对舆论态势的影响,分析新媒体环境中高职院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进而有效引导和控制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走向,营造具有和谐氛围、健康积极的高职校园网络环境。
Web3.0时代 高职院校 舆情事件 引导机制 新媒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Web3.0的网络大环境下,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了解舆情事件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设备的普及,使网络线上交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其中,高校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群体,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关注社会事件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不例外,这些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和朋友联络感情等。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表观点和看法的重要途径。
在迅速、高效的网络交流中,高职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待事情的情绪、态度等,都可以在网上比较真实地得到体现。因此,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变得捉摸不定,难以进行监管和控制。
所以,高职院校要对新时期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行培养,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网络舆论事件发展,准确判断事件的发展态势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做法对维护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Web3.0时代舆论传播的主要特点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交互性、实效性和便捷性、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并存。
(1)Web3.0舆论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
在微时代,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络和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日益结合,新媒体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出者可以借助多种信息的传播通道,以实现信息的交互,尤其是对公共领域出现的一些舆论问题。它使舆论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传播,而且在新媒体影响下,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不断释放,使其能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发展成为社会舆论,吸引人们的关注而引发热议,同时得到即时反馈。
(2)Web3.0舆论传播具有实效性和便捷性等特点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QQ、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的移动互联网和通信设备逐渐结合,进而形成微时代的基本特征。这些新型媒介赢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以这些新型媒介为依托,在校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动态。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他们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反映,使更多的人员参与社会舆论。
(3)Web3.0舆论传播具有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并存的特点
处在Web3.0时代中,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无权力中心”。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接收者和发出者可以借助多种信息传播通道,以实现信息的交互,尤其是对公共领域出现的一些舆论问题,都可以处在话语的“中心”位置发布信息。
2.Web3.0时代下新媒体对舆论态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Web3.0时代下,新媒体对舆论态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新媒体“细化”舆论的结构和内容;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趋势,受到“逆中心化”的影响;新媒体改变传统的舆论格局,给舆论引导和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
新媒体“细化”舆论的结构和内容。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涉及的来源、参与主体、传播渠道和舆论话题等方面出现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以新型媒介为依托,更多的受众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并做出各自的反映,这使舆论指向变得“多向化”和“深入化”。网络舆论事件的发展不断加剧。
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趋势,受到“逆中心化”的影响。由于社会舆论中存在“意见领袖”,他们在社会舆论事件中扮演 “专家”角色。由于他们知识丰富可以对该舆论事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专业地讲解和分析,从而使舆论本身呈现出科学性的特点。这些意见领袖一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揭露舆论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因素,与社会大众形成共鸣,使舆论的信息传播效果增强。
新媒体改变传统的舆论格局,给舆论引导和管理造成很大挑战。新媒体正在为信息的传播创造更为便捷的传播渠道,个体和社会群体可以借助更多的媒体平台自由地表达观点和看法。移动互联网和通信设备逐渐结合,舆论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影响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能在短时间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不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舆论方式,也给社会的舆论引导和控制工作增添众多挑战。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以社会舆论、媒体舆论、网络舆论、手机舆论等相互影响的舆论新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面临的主要引导瓶颈表现为两个方面: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相对薄弱和师生针对高职院校内构建新媒体的主体意识缺位。
1.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相对薄弱
近些年,基于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的双向发展下,我国社会供需结构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发事件使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突发事件也使高职院校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职院校需要对社会舆论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引导和控制。这不仅关乎国家教育、社会稳定和和谐校园目标的发展,更关乎在校高职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和思想形态的形成,关系到高职院校形象的塑造。
目前,社会组织或个人明显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素养,使高职院校面对新媒体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
2.构建新媒体的主体意识缺位
目前,新媒体正为信息的传播创造更为便捷的传播渠道,个体和社会群体可以借助更多的媒体平台自由地表达观点。移动互联网和通信设备逐渐结合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欢迎。以新型媒介为依托,广大民众可以广泛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但是,对社会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比较滞后。
高职院校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一些高校官网对待议题设置、语言选择和报道互动性等问题时并不认真,舆论引导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等尚不健全,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同时,高职院校的新媒体建设意识缺位,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理解和定位,使舆论引导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新媒体理解和定位不成熟,舆论引导理念滞后。
1.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当前,新媒体的出现“细化”了舆论的结构和内容,新媒体的“去中心化”趋势遭遇了“逆中心化”的冲击,新媒体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给舆论引导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来说,高职院校要善于应用新媒体对校内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如果处理得不够及时或处理不得当,会导致高职院校的公信力受到质疑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健全舆论引导和制约机制,即面对突发事件时紧跟官方舆论方向,避免利益冲突。
2.提高主体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QQ、微信、微博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和通信设备逐渐结合,进而形成微时代的基本特征。这些新型媒介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喜爱。以这些新型媒介为依托,高职院校师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内动态。
在微时代,高职院校内任何师生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校内网络增强对校内的舆论引导,提升校内师生的新媒体意识。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对校内事件产生的舆论进行关注并搜集有效信息,对热点问题进行实时跟踪,以此获得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和制约权。
3.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舆论的可控性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背景下的舆论所涉及的信息来源、参与主体、传播渠道和舆论话题等方面出现多样化与复杂化的趋势。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是减少舆论危害影响的最有力工具。
因此,建立和健全针对高职院校内的舆论引导与制约机制,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对校内事件引发舆论的控制,只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负面影响。
Web3.0时代,基于突发事件的舆论控制和引导机制的构建已成为当务之急。此机制构建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机制,确保有效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二是有效减少和降低舆论污名化的现象发生,合理进行定位和对舆论目标的引导;三是紧跟高校的舆论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1.建立权威发布机制,推进媒体融合
为有效控制和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减小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时,高职院校要把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体两者结合起来,即把QQ、微博和微信等新型信息传播渠道和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这些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
2.减少舆论污名化,合理定位和引导目标
传播突发事件时,新媒介扮演重要角色。公众在新闻传播角度、情感表达和对事件的价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高职院校和社会组织要警惕舆论污名化现象,合理定位引导目标,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可信任”信息,将舆论控制在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紧跟高校舆论热点,发挥新媒体引导作用
目前,我们处在网络web3.0时代,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高职院校的师生均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了解社会动态。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新媒体应紧跟大众关注的舆论热点,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传播特性及优势,创建高校内良性的舆论氛围,引导突发事件向着可预期的方向发展。
[1]肖文涛,范达超.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
[2]张一文,齐佳音,方滨兴等.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0
[3]赵文永.高校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探讨[J].理论导刊,2015
[4]王国华,邓海峰,王雅蕾.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情关联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2
(本文系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基金科研项目“构建WEB3.0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应对与引导机制”,项目编号:2015B01)
ISSN2095-6711/Z01-2016-10-0230
刘芳(1982—),女,广东东莞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就职于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主要从事大学生服务管理与思想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