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 郭利辉
地方高校行业学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许昌学院电气
(机电)工程学院 郭利辉
地方高校为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与当地优势企业合作办学,成立行业学院。地方高校应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设计培养计划,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服务能力。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行业学院 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践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全面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水平不高,容易出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的矛盾。大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动手实践能力差”“对自己定位不清”等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许昌学院于2002年由许昌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多年来,坚持探索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于2012年顺利通过本科评估。2013年,许昌学院被评为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坚持以“内涵提升、创新引领”为核心的转型发展之路,在特色专业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和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发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为切实做到促进许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原电气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许昌学院与当地龙头企业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联合建立了行业学院——电梯学院,整合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实践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搭建了现代化的平台。
面向行业,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行业学院指的是“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为体现服务地方的深刻性,主动选择所处区域的若干支柱行业(产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并与行业和主干企业合作办学,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追求与行业协同发展,追求对行业的支撑度。”行业学院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学校联合地方的支柱企业或行业联合共建的“二级学院”,旨在为地方支柱企业或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人文教育等都要求贴近行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
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与依托行业密切相关。行业学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发展要求为标杆。
2.行业学院的课程设置以行业特色为基准。
3.行业学院的就业指导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
4.行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以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准则。
5.行业学院的科学研究以行业学院的技术需求和科技创新为根本。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服务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有必要对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实践教学模式特点进行研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史金联指出,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源远等指出,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而实践教学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具有工具属性,实践育人既是手段又是目标。因此,实践教学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教学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因素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进行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服务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行业学院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行业背景的培养目标。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主要为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根据行业市场需求,针对行业就业岗位需求,开展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行业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
2.行业特色的实践课程设置。行业学院的实践课程设置贴近行业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测试检验、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
3.校企合作的优势实践平台。行业学院通过整合学校和行业内各大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全方位、处于一线地位的实践学习平台,从研发基地到生产流水线现场,确保学生在各阶段、各岗位都能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
世界发达国家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起步早、进步快、成效大。研究和借鉴这些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Dales System)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企业的“学徒”,在企业中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是学校的“学生”,在学校跟着教师学习“为什么”,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学生可以在两种身份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该模式下,入学学生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获得入学资格;学生学习时间比较集中,没有寒暑假,只有企业合同规定的带薪休假,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天数占学习总天数的74%;实践教学部分主要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工作问题,涉及研发、生产、管理和营销等各个环节。可见德国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十分重视。
2.加拿大CBE模式。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即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以工作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四个方面,涉及知识领域、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和评价领域。该模式的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岗位针对性和实践性;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设定专项能力培养目标;学生接受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比约为1∶4,理论服务实践;企业参与度高,提供经费建设各种培训基地,并承担各种设备和器材的购置和维护工作等。
3.澳大利亚TAFE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是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以客户(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该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为产业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学习方式开放灵活,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全日制或半日制,函授或远程学习等;学生在教室或者实践教学中心边学习边操作,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
行业学院是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创新的新型合作教育模式。例如,许昌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的办学定位,围绕许昌周边区域的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群,并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合作,先后成立了电梯学院、瑞贝卡学院、汽车学院等行业学院。
电梯学院是许昌学院与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二级学院。电梯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电梯产业培养从事电梯的安装、维修、维保、检验、营销、技术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式一个高质量的电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提升许昌电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服务于区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电梯学院自成立以来就针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强化联合培养教学理念,行业学院实践教学目标的实施要借助政府、地方支柱行业或企业、学校的综合力量共同推进。重视市场机制,将社会经济需求作为实践课题引入行业学院。根据电梯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现状,许昌学院电梯学院实践教学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培养为可从事电梯、扶梯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维护维修、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
2.深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推进“层次化”实践教学。结合电梯行业对应用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认真做好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全面推行实践教学形式层次化和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改革与实践。从实践教学形式上,由实验、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设计逐步推进到基地实训、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逐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内容上,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框架,确保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切实得到某种或几种能力的锻炼。例如,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环节,应要求学生使用各种编程软件、仿真软件和实验平台进行综综合性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以提高学生复杂系统的分析、处理和设计能力。在基地实训、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阶段,结合实际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坚持“互补双赢”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坚定“产学研就结合”的实践教育理念,与企业或行业、政府深入联合,在教学、产品研发、实训、实习等多层次展开合作。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备、生产线和高新技术为学生打造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课程设计指导、实践实训指导等,为企业打造一批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又明确了将来的就业方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昌学院电梯学院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体现了许昌学院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开创的行业学院办学特色,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了许昌学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推进兄弟院校的转型发展改革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1]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
[2]朱林生,孙金娟.行业学院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大学(学术版),2012
[3]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
[4]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5]蔡 跃.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0
[6]顾月琴.德国双元制和北美CBE职教模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
[7]于 雷.澳大利亚TAFE办学模式及其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01
[8]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GZS272;许昌学院第一批转型发展建设项目,项目编号:专业基础课程建设87;2015年度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2015058、02015008)
ISSN2095-6711/Z01-2016-10-0159
郭利辉(1981.11—),女,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现任单位: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高等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