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周 佳
电子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
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周 佳
本文阐述电子信息技术在音乐欣赏课堂应用的优点。电子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电子信息技术 音乐欣赏 应用
音乐是一种通过情感宣泄展现其表现力的艺术。音乐艺术教育是一种刻画人的个性人格的教育。我国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发展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全面。审美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设施被广泛使用于各行各业,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以直观、新颖、活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这种表达形式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多个感官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无法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制作多种教学情境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抽象深奥的音乐知识形象化,提高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初中学生的视野。
教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设备为初中学生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初中学生眼、耳、脑多种感官同时接收信息,吸引初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使初中学生的注意力持久,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讲到少数民族音乐《新疆木卡姆艺术》时,让初中学生观看一段影像。画面表现的是维吾尔族人民在自家院子里载歌载舞,喜气洋洋地庆祝孩子成人礼的场面。通过观看声像并茂的视频,初中学生进入一个热闹欢腾的氛围,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课堂情境,以此使初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奠定情绪和心理上的基础,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简单易懂的知识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其过程,可以让初中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讨论、总结,使初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发展,做到把课堂交给初中学生。
例如,教师课堂上讲解音的长短时,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告诉初中学生什么声音长,什么声音短,初中学生印象不深刻,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如果把声音结合动态的图像播放出来,使初中学生直观到发音的物体,那么效果就大有不同。这时教师让初中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生动的画面和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使初中学生理解音乐的同时,还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感受和作品带来的感官冲击。
例如,欣赏外国交响乐民族乐派的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段《沃尔塔瓦河》这首经典作品时,教师首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播放我国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刺激初中学生的听觉,唤起初中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后,教师播放关于斯美塔那的生平视频,通过图像等介绍沃尔塔瓦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以此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将视频与音响结合,让学生感受每小结音乐运用什么样的乐器和节奏表现母亲河。初中学生所掌握的专业音乐知识水平较低,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聆听音乐,不会深刻理解音乐作品。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宰,学生被动学习。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与初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微信互动。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分享到朋友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作品聆听,或者复习曾经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一对一的与初中学生单独交流,也可根据初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制作相关课程课件,把声像图文整合到一起,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节省了板书书写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在有限时间内拓宽了初中学生的视野。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增加了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初中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提供了良好途径,使抽象的、难于理解的音乐作品变得通俗易懂。教师应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点,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吴 斌,金亚文.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中国音乐教育,2002
[2]韩锺恩.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上册)[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周海宏.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勾美学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王 霞.新理念、新角色、新形象——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深层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
ISSN2095-6711/Z01-2016-1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