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 周明程 李思思 郝 伟
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宗教养老的优势及问题研究
济南大学 周明程 李思思 郝 伟
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过程中,宗教养老是新型的养老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宗教养老可以解决一定程度的养老问题,分担家庭的养老压力。由于是新型养老方式,其自身在养老方面的经验不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之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老龄化 宗教养老 优势 问题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65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19亿人,占8.87%。中国老龄化问题逐步严重。宗教是很多人的一种信仰。宗教养老成为很多老年人的新型养老趋势。
近年来,我国宗教界开展的公益慈善事业受到广泛关注,其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主要有安老助学、赈灾救灾、扶贫济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心灵慰藉、环境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宗教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宗教慈善事业的覆盖面、深入度和持续性等不断增强。在中国,最早的宗教养老机构出现在香港。
香港基督教会在香港政府部门注册成立老人服务机构。他们采取政府监督、教会主办的模式,服务人员由政府培训,工资由政府支付。教会负责组织协调,提供场所和部分义工。这样既能够减政府的负担,也让教会实现服务社会的教义。
第一,宗教养老居住的环境优美,有利于老人身心健康。随着老人年纪的增加,一些老人可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宗教养老的位置一般处在风景较好的地方,如寺院与群山为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养老,会感到比较舒适。寺庙的生活方式修身养性,老人在这种环境中,免去城市的嘈杂,有利于身心发展。
第二,宗教养老对老人的管理比较有序。宗教对人们来说是严肃的,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对老人进行管理的人员,不是养老院里的普通人员,而是一些宗教人士。这些宗教人士大都具有关爱他人、造福社会的奉献精神,对老人的照顾会比较贴心。这样,老人会很尊重宗教中的管理,使宗教养老对老人的管理十分有序。
第三,宗教对老人是一种精神支撑。一些老年人离开单位,逐步与社会脱轨。这些现象会使老人的心理增加很大的压力,心情会十分苦闷。宗教给老年人增添了心理上的寄托,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充实了他们的生活。老人通过学习宗教的很多内容,扩展自己的心胸,使很多问题与苦恼得以化解,协调自己的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有了宗教的精神上的支撑,老人的生活会更加舒适。
第四,宗教养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养老问题,分担家庭养老的压力。目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社会养老院达不到最初设立的预期效果。面对这种压力,宗教养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新的养老方法,在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分担家庭养老的压力。
第五,宗教养老在终极关怀、临终护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宗教可以对很多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带去安慰,可以减少老人对死亡的恐惧感。宗教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依托,宗教养老在终极关怀与临终护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第一,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我国是一个礼仪大国,养老一直以来是家庭承担的责任。养老院成立初期,很多人认为把老人送出去,不进行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子女不孝顺的表现。这就造成宗教养老新一轮的争议,即使子女无法照顾好老人,也不愿意将老人送到宗教中去。人们对宗教养老的认识程度影响宗教养老的发展。
第二,宗教发展差距较大。很多宗教养老在南方城市,很多北方人甚至没有听过宗教养老。宗教的发展在南方更加兴盛,为南方发展宗教养老做了较好的基础。南北方的差距,由地域文化差异导致,无法马上得到解决,造成宗教养老发展具有地域性,无法得到普及。
第三,宗教养老能否得到持续发展。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来源上,宗教养老是一种非盈利活动。养老需要一定的花销。随着宗教养老人数的增加,宗教养老数量达到饱和,宗教养老会无法继续开展。
第四,宗教养老在养老经验上存在不足。宗教养老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不多,没有专业的养老人员和管理人员。如果老人出现一定的问题,宗教养老可能没有办法进行妥善处理。这使宗教养老在发展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使自身得不到较好发展。
[1]滕兰花,梁刚毅.近代广西西方宗教的慈善事业评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
[2]丁 俊.同行善举和谐共生——教育与宗教慈善暨第三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9
[3]陶飞亚,陈 铃.合作的慈善:香港地区政府与宗教慈善公益组织的关系及启示[J].东岳论丛,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0-0257
周明程(1990—),男,山东滨州人,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口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