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 李 双 古良玲
对慕课变革的思考
重庆理工大学 李 双 古良玲
慕课掀起的教育变革浪潮,是新型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结合的必然结果。本文比较慕课与以往的远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分析慕课引起教育变革的必然性,阐述其优势与不足。
慕课 MOOC 变革 学习管理 优势与不足
科技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不同的尝试,如各种有趣的教辅工具、创新的教学模式、新鲜的教育理念等,每一次改变都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教育的发展。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是大规模的学习者,一门课程的人数可达几十万人,只要拥有一台与网络连接的电脑,人人都可以自由灵活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注册并申请参与在线课程的学习。
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的 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此后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 三大课程提供商在互联网上提供免费在线课程,短时间内超过百万人次的学习者加入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慕课一时席卷全球,许多慕课平台建立起来,《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1.课程资源具有优质性、权威性。三大平台Coursera、Edx、Udacity拓展的是顶级名校名师的教学资源或行业精英制定的课程,这对学习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Udacity主要提供斯坦福大学教授AI的在线课程,课程数量不大,主要以IT技术为主,主要依靠企业标准设置课程,与行业内的科技巨头合作。课程资源的发布具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性,有很强的号召力。
2.具有创新性的学习互动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在线课堂,除提供各种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外,教育的实施十分被动,由于与学生的互动形式不足,不能使学习者深入思考、练习、创新。网络教育沦为现行传统教育的内容补充,没有突破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慕课使学习者真正有机会进入学习的每个环节,新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实现有效的网络学习。慕课的每门课都设有频繁的小测验,通过在线练习、虚拟实验、游戏化的教学,实现及时性、趣味性的学习反馈,增加学习者的兴趣以及学习互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程。另外,慕课设立学生互相批改的模式,加强作业批改的判断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慕课课程中通常设立讨论平台,在这里就同一个主题和问题有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
3.学习管理系统被加入课程中。传统教学中,学生能在课堂中被要求、被提醒、被管理以完成学习,学习进度受教师和学校规则的管理。离开教室与教师的束缚,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挑战,完善网络教学的学习管理环节成为新型网络教育模式的成败关键。虽然慕课依然存在完成率低的问题,但随着学习管理系统的完善,其教学有效性逐步提高。目前,慕课采用一些学习管理措施,如每周更新教学视频、课程按时间表进行,学习者必须跟进课程进度,进行随堂测验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反馈和控制。学生项目可以利用评审员网络进行审核,甚至通过颁发大学的学分、证书、甚至学位以激励学生完成课程。
1.完成率低。目前,课程完成率低成为各平台存在的共同问题。2013年发布的《“慕课”和开放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白皮书显示,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学慕课的辍学率高达85%~90%。在欧洲,慕课通过率最高的5个国家其实并不高,如希腊为13.6%、西班牙为13.1%、斯洛文尼亚为13.0%、德国为12.8%、捷克为10.1%。全球范围内,慕课获得证书的平均比率在4.3%。这和我国的调查相比,无论是辍学率,还是完成率或通过率,数据大体相仿。
笔者认为语言障碍、主观意愿、目标动力是造成慕课低完成率的主要因素。目前,三大慕课平台主要用英文进行授课,这对多数英文不好的学习者制造了门槛。由于学习者对课程期望的不同以及各自能力、学习习惯、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原因,慕课存在完成不足的现象。目标动力不足方面,如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学分对校内的奖学金评比、未来的求职没有帮助,一些学员只是凭兴趣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作为完成课程的动力,需设立更多的激励制度。Coursera选择的方法是用“授学位”试图打破僵局。Udacity在类似尝试之后,从高等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将拓展全球最具影响力互联网公司为重点,除针对职位开设课程外,还给予就业机会。国际和国内的一些高校开始着手于慕课学分的认证,目前多认可慕课作为选修课的学分。
2.课程体系不完整。传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大学的课程、课程体系及学习安排经过数十年的调整而来的,课程与课程间的传承、衔接关系非常严密,各门课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清晰。从目前大多数的慕课课程看,多以提供专业课程为单位提供在线学习,没有根据专业要求提供在线学习。学习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课程,这缺乏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注重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很难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传统的大学教育分年级、班级进行教学。研究生阶段,为便于交流和沟通,确保教学质量,学校采用小班教育,每个班的人数不多,有的甚至只有3~5个人。世界著名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把人数小于20的教学班数量占总教学班数量的比例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博士研究生阶段,一些学校更加强调导师的言传身教,基本是一个导师带3~5个学生。MOOC的重要特点是“大规模”,学生人数没有限制,一门课程甚至可达几十万数量的学生。拥有大规模学习者的同时,教师资源在一个课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分配值很低,相对传统小班级教学而言在教学质量上难以保证。
4.缺乏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虽然慕课有许多创新的地方,但要代替学校教育是不可能的。慕课可以使学习者学习到优质的教学内容,聆听名师授课。但是,慕课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的,只提供和传递知识、信息,缺乏校园文化熏陶。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除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应培养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
国内各大高校及企业纷纷加入慕课行列,先后建立慕课平台,或加入成熟的平台中发布课程资源。2013年初,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EDX;同年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与Coursera平台签订协议。2014年由网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的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拥有70所合作大学。由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目前运行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60多所国内外高校的超过500门课程,涵盖计算机、经管创业、理学、工程、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果壳网的慕课学院收录了主流的三大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的所有课程,并将大部分课程的课程简介翻译成中文,是讨论慕课课程的学习社区,定位于讨论、点评和记录课程,专注于帮助学习者互相交流、发现课程。
慕课作为新型教育的改革先锋需要完善。这一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变革的产物必将席卷全世界,成为教育变革的开始。慕课的变革必然造成课程、教育模式、教师、学校甚至教育制度的改变。对教师而言,慕课的兴起是他们变革自我的一次契机,必须适应新形势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慕课会促进师资能力增强。教师适应新的教育方式的同时,自己也是学习者。擅长讲课和擅长教务、答疑的教师会进行分工,教师的职能将得到重新定义。对学校而言,可以在这场变革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开展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加强自身的建设和与其他学校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网络扩展自身影响力,这对学校的运作模式是新挑战。随着慕课的改进,学分互认机制将会得到加强。
全球高等教育的支出增加以及教育资源在全世界分布的不平等性,这要求慕课使每个人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场变革将使每个人受益,让教育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权利,促使人们终生学习。慕课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会。
[1]李华群.慕课在高等教育发展应用中优劣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
[2]姜朝晖.“慕课”高辍学率亦不妨理性看待[J].中国教育报,2014.09
ISSN2095-6711/Z01-2016-10-0150
李双,女,学士,重庆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网络教育;古良玲,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重庆理工大学,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