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沾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沾益655500)
论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开放式管理
张洁(沾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沾益6555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种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主要对比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建立这种模式的意义。
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变革
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1.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代理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基本上只对本单位的人事档案负责,对其进行收集和管理工作,但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县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
1.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的服务对象、管理对象以及管理结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这往往会导致人事档案复杂的结构内容和广泛的来源。在以往管理人事档案的过程中,各个单位内部的人事机构形式提供、处理和收集人事档案的权利,但是这种单一的人事档案来源决定了其内容也相对简单,只适用于本机构人员。而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社会化,增加了来源的渠道,拓宽了各类人员的来源,再加上不同的人员身份,较为复杂的群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档案的内容,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
1.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人才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亦或者是外资企业,在招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利用人事档案。由于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类型不同,对人事档案的利用通常也就千差万别,因此,人事管理从传递方式、载体以及内容方面来尽可能的满足多样性的需求,人事档案的重要性使得其不仅仅是在单位组织部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使用,组织上需要人事档案,个人同样也需要,部分人事档案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息息相关,为组织、个人的利用和查阅提供了便利,不尽相同的要求呈现出了需求的多样性。
1.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事档案的神秘化程度和政治化程度大大减弱了,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还可以将人事档案上传到网上(这里的人事档案特指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人事档案),这种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增强了外界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用开放式的交流模式取缔了传统的单一途径。
(1)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种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出现,即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当中,单位内部组织认识机构管理人事档案,比较内向、比较封闭,尽管这种传统模式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当下也被大范围的应用,但是就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中,这并不是唯一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传统模式的更新和改革势在必行。
人事档案管理的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并存于现阶段的发展当中,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对人事档案进行保护和保密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本机构的使用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导致利用面比较狭窄,增加了网络化、规范化管理的难度系数;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可以有较为广阔的辐射面,为社会各个人员和机构的利用提供便利,增强了实现网络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可能性,但是会存在人事档案丢失、泄密等弊端。因此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完善和充实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2)在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会采用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里的流动人员包括辞退、辞职、脱离原单位的人员,或者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相较于一般人事档案,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择管理方式和模式上也会略有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具有工作变动大,无固定工作单位的特点,与原单位几乎无关联,因此,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会肩负起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任,人才交流中心机构具有市场性、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有助于实现档案管理模式的开放化和社会化,但是目前还不规范的人才市场,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诸多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就是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当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资源的优势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渐增强人才流动的质量和数量,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当中,人才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户籍和人事档案的制约,如果某人想要调去更适合自己发展特长的地方去工作,在没有得到原单位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转走户籍和人事档案,因此,即便本人可以调走,但是以后的住房、家庭、工作以及婚姻都会诸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凸显了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每个人并不在受制于单位,而是作为社会人存在,户籍和人事档案由人材机构统一管理,协调运行人事代理制度和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解决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化的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往小了说,有助于各个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往大了说,有助于社会对户籍和人事档案的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具备可实施的条件和环境,尽管现阶段这种模式主要用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方面,但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在更多类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我们期待着这种管理模式的拓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1]邵新影.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J].学理论,2010(22):162,176.
[2]赵泽芳.试论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J].办公室业务,2011(3):52~53.
[3]姜建明.人事代理制度下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J].档案学研究,2009(6):42~44.
[4]杨 琳.试论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模式[J].办公室业务,2012(7):21~22.
[5]朱 莎.人事档案管理研究探讨[J].中文信息,2014(5):34~35.
[6]巨卫红.做好档案鉴定销毁工作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J].档案与建设,2012(5):64~66.
[7]张 蓉.关于石油企业档案鉴定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2):316.
2016-3-8
G271
A
2095-2066(2016)10-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