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权 谢修庆 尚庆伟
摘 要:通榆河是连云港市区应急水源及沿海开发重要水源地。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农药、化肥使用量、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畜禽养殖数量、粪便排放以及利用情况等数据资料,探索分析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通榆河;连云港段;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72-03
Abstract:Tongyu river i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for emergency water supply and coastal development in Lian yungang city.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pesticide,fertilizer us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the number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the discharge of feces and the use of the situation and other data,to explore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watersh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 order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ian yungang City,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Tongyu River; Lianyungang section;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Control measures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多源性、随机性、时空差异性、排放不确定性等特点。众多学者针对农业面污染控制作了研究,主要有“3R”技术(reduce-retain-restoration)、“4R”技术(reduce-retain-reuse-restoration)等[1]。在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正逐渐显现[2]。农业面源污染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本文以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为契机,通过调研、污染普查等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通榆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索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治理、标准化生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法途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通榆河从盐城市响水县的灌河流入灌南县,经灌南县、灌云县、海州区、东海县、赣榆区,最后经赣榆区柘汪镇龙北干渠流入大海,在连云港市境内全长150km。2012年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条例》将整个流域分为“一、二、三”3级保护区。通榆河连云港段一级保护区内耕地面积1.71万hm2,流域耕地面积26.30万hm2,向连云港市供水30~50m3/s,为连云港市区应急水源及沿海开发提供水源保障。陆尤尤等[3]研究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污染物为TN(总氮)、TP(总磷),以及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粪便等,因此研究通榆河农业面源污染对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整个流域面源污染控制至关重要。
1 通榆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通榆河流域共涉及连云港市55个乡镇,流域乡镇耕地面积约26.30万hm2,稻麦复种面积约30.67万hm2。2014年流域内农药使用量约0.18万t、化肥使用量约15万t,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9 850个,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875万t,通过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4-7]。
1.1 一级保护区内污染控制情况 海州区中心城区及板浦、赣榆城区柘汪镇和罗阳镇以及灌云县城区对应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内耕地面积约1.71万hm2,主栽农作物复种面积约2.13万hm2。流域内种植业已全部搬离,只有少部分种植业存在,具体情况见表1。
表1结果表明,在一级保护区内农业复种面积小于实际耕地面积2倍面积,部分农田没有完全复种;农药及化肥使用量在整个一级保护区内呈下降趋势,2014年农药、化肥使用量分别仅为2012年的93.05%和89.62%;2012年-2014年平均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的使用量为13.17kg/hm2、12.68kg/hm2和12.25kg/hm2,化肥的使用量分别为1.187t/hm2、1.086t/hm2和1.064t/hm2,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递减,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
1.2 二三级护区内污染控制
1.2.1 畜禽养殖情况 据调查,通榆河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内现有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9 850个,养殖总量6 544.59万头,粪便年产生量约1 303.01万t。针对人畜粪便污染的治理,主要采取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通过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有机肥加工工程等治理畜禽粪便污染。现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个,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80处,有机肥加工厂5处,年处理畜禽粪便1 240t,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超过95%(表2、表3)。
1.2.2 种植业情况 (1)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程。2013年二、三级保护区内完成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累计为20.30万hm2。其中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11万hm2,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9.52万hm2,玉米、蔬菜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1.57万hm2。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后,氮肥减施率达6.2%,肥料利用率提高3.82%,节约纯氮72.6kg/hm2;水稻产量达615kg/667m2,肥料利用率提高3.4%,节约纯氮34.95kg/hm2。2013年,累计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21.04万hm2,推广率达80%,推广防虫网面积1066.67hm2,农药减施率达13.7%。保护区在2012年—2014年平均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的使用量为5.15kg/hm2、5.10kg/hm2和4.28kg/hm2,化肥的使用量分别为0.43t/hm2、0.41t/hm2和0.40t/hm2,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呈逐年递减态势,但化肥使用量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4t/hm2)。
(2)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工程。农业生产标准化是减少投入品使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流域内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示范带动面积6.67万hm2;制定10项省地方农业标准,15项市地方农业标准;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0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10个。
(3)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采用“1+X”秸秆综合利用模式。1是秸秆机械化还田,X是指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材料化等利用方式。2014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约92.1%,其中机械化还田143万t,占37.6%;能源化利用约50万t,占13%;材料化利用90万t,占23.7%;饲料化利用约60万t,占15.8%;基料化利用约4万t,占1%。
2 存在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散、复杂,排放存在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所造成的危害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因此,许多干部、农民认识不到位,在工作、劳动和生活中不能针对性地采取减少面源污染的措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效果不佳。
2.2 政策落实不到位 现行管理办法较为笼统,可操作性差;中小型养殖场管理不规范,存在畜禽粪便未经过无害化处理随水流入河道的现象;培训针对性不强,农民职业化程度低,还存在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
2.3 投入不到位 农业面源污染面广量大,治理成本高。民间资源利用不够,各级财政投入这方面的专款资金有限,仅靠财政资金难以完成这项工作。
2.4 监管不到位 污染治理成本高,监管对象多而杂,治理主体不明确,导致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效率不高;农村卫生条件差,存在生活污水未经过无害化处理流入河中的现象。
3 对策建议
3.1 健全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在通榆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坚持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业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根据工作职责严格督查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2 强化技术指导 现阶段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是“4R”技术体系,源头减量是基础,养分再利用是关键。开展各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规模化生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减少化肥污染。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展统防统治,使用先进的静电式喷药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
3.3 提升治污科技水平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户用沼气、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收储体系等项目。实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治理人畜粪便污染、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治理化肥污染、实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程,治理农药污染。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
3.4 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二是完善《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按照《江苏省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补偿转移支付让农民放弃在一级保护区内耕种;三是建立一个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为民间资金融入拓宽空间。
3.5 加强宣传培训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与相关法规政策,对不按要求实施面源污染治理和非法排污、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加强对农民清洁生产技术培训,逐步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变成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营造良好防污治污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永红,胡正义,杨林章.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减源—拦截—修复”(3R)理论与实践[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1-6.
[2]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
[3]陆尤尤,胡清宇,段华平,等.基于“压力-响应”机制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简析及其空间特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1(6):731-735.
[4]杨林章,施卫明,薛利红,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治理技术:总体思路与“4R”治理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1-8.
[5]薛利红,杨林章,施卫明,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5):881-888.
[6]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1):2105-2111.
[7]常志州,黄红英,靳红梅,等.农村面源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氮磷养分循环利用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0):1697-1704.
[8]栾江,仇焕广,井月,等.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869-1878.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