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象尊看商周祭祀文化

2016-03-19 21:55
公关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断代兽面铜器

从青铜象尊看商周祭祀文化

历史和艺术是一对孪生兄妹,它们一起出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命运或许就有所改变,并不能一直相伴到老。当我在卢浮宫里看《维纳斯》、在东京看梵高的《向日葵》、在纽约看勃鲁盖尔的《麦收》的时候,就有这样一种感触。面对着这样一些流落于异国他乡的艺术品的时候,人们所关注的往往是艺术本身的价值,次之才关注到这些作品创造者的国籍。由于世界历史的多桀多变,世界地图的轮替更迭,加之世界财富的转移,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也就不断变换着主人和国籍,不断变换着它们的陈列所,唯一不变的,就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

青铜器多见于夏、商、周朝,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迄今为止,象尊类器物共发现五件,在湖南出土的一件象尊最为珍贵。1975年湖南醴陵县发现一件以象为造型的青铜器,出土时右耳略残缺,象背上的盖已缺失。这件定名为象尊的青铜器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醴陵象尊的青铜久埋于地下,出土时呈碧绿色,周身铸满各种纹饰,通高22.8厘米、宽14.4厘米、长26.5厘米,重2.775公斤。象的造型,躯体肥硕结实,长鼻高翘。嘴向前突出,露出剑齿状门牙;颈粗短,眼、眉突起有较大耳盖,象背平直,四肢均匀,粗壮有力,形象生动、逼真。

现在流散在国外、据说也是湖南出土的一件夔纹象尊,它的形制、大小、花纹和铸造工艺都和醴陵象尊极为相似。

据介绍,象尊类迄今发现的五件器物中,《商周彝器通考》著录有三件,两件的时代断定为商代晚期(包括上述夔纹象尊),一件断为西周早期,均已流散海外。l974年宝鸡茹家庄一号西周墓出土一件象尊,形体肥硕、丰满,除象鼻高挑、鼻头翻卷及露出门牙等保存有象的特征外,整个躯体变成猪形,造型较差,时代断为西周中期。醴陵象尊出土时,未发现其他同层遗物共出,给铜器断代带来困难。考古学家根据器物造型与已出土的几件象尊对比,分析该器物的纹饰特征、风格,断定醴陵象尊为商代晚期器物。从目前考古资料可知,象尊类铜器其年代上限可及商代晚期,下限不过西周中期,存在时间不短,但仍可作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象是现代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其生活圈越来越小。近年来,在湖北天门石家河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现大批种类繁多的鸟兽类小型陶塑,其中有多种造型生动的泥红陶象塑,可以编队成群。这说明江汉平原北部的山林地区,4000多年前有象类生存出没其间。约千年后的商代,这种生态可能很少改观。《吕氏春秋·古乐》谈到“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说明商人有时打仗还出动象队。以真象为模特铸造青铜容器,才会出现如此逼真的象尊。

自从江西吴城商文化发现后,南方商文化的存在已引起学术界重视。湖南省的宁乡、岳阳、长沙历年来不断在山上、河湖畔出土过各种商代铜器,如兽面纹铜爵、人面纹铜鼎、铜尊、猪尊、兽面纹铜铙等等,都说明了南方商代青铜文化的发达。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孤立出土的铜器可能是当时奴隶主贵族祭祀山川、湖泊时,奉献所埋的器物。

(文章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猜你喜欢
断代兽面铜器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蕝”部小议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殷墟妇好墓铜器铭文研究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浅析殷周时期复合兽面纹饰
山西定襄中霍墓地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