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破”后更要“立”
《社会科学报》10月8日刊登贺军的文章说,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败运动意义深远,可视为一场刮骨疗伤式的自我革命,对于过去的政商体系来说,反腐败是一个“破”的过程。以“破”为主的变革在政商领域“制造”了不少空间,“破”之后要开始“立”,“破”是手段,“立”才是最终目的。
国内当前在“立”的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部分既定的重大改革如国企改革推进相对缓慢。二是官员体系的队伍建设与信心重建还存在一些缺口。三是在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背景下,部分地方经济低迷、产业萧条,地区发展的社会信心有待重建。
当前“立”的问题十分迫切,如果以腐败官员为代表的旧体制弊端被割除后,没有新的发展内容来填补空间,没有新的体系建设,那么反腐败就有可能真的变成“净成本”了。
处理政治事件要为经济发展创造空间。出现问题的地方人心不齐,有历史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恐怕还是习近平主席谈改革目标时所说,要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有获得感。要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最重要的就是搞好经济,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因此,“以政促经”应该成为发展的基本思路。
同时,要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改革。要以法治化来强化震荡后的制度环境,以法治来保障市场化改革。
反腐败在官员体系和政治体制上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中国要抓住“破”带来的机遇,以抓好经济和法治建设来填补反腐败之后带来的政商空间。
(摘自《报刊文摘》2016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