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洋,宁菲菲,张 靖(株洲市气象局,湖南 株洲 412000)
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
郑宇洋,宁菲菲,张靖(株洲市气象局,湖南株洲412000)
地面测报比其他气象测报方法发明更早,使用范围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测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本文以全国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中计算机综合处理科目为实例,详细探究地面气象测报数据审核要点和解决方法。
气象测报;信息;数据处理
地面气象测报所涉及到的信息点多、面广,处理难度较大,在气象预报中引入地面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气象预报的整体效果。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阻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详细探究气象文件的处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气象局在2007年、2009年相继举办了全国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在气象测报竞赛中,具体的竞赛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计算机综合处理、云天观测、地面气象报告编制以及地面气象观测等等。本文主要以2007年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审核经验,试图科学、合理地对地面气象信息化A,J数据文件的人工和计算机审核疑误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3.1正点的缺测处理方式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解答第一号》中的相关规定:如果能够获取非正点的分钟数据,则应该优先考虑用正点前后10min接近正点的记录来进行代替。具体的做法如下:如果在正点前10min内有数据,则可以用正点前10min接近正点的记录进行代替;如果正点前10min内的分钟数据有却测的现象,则可以使用正点后10min内接近正点的记录数据进行代替。在本次竞赛数据中,25日18:00本站气压缺测,对此,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使用自动气象站质量控制软件查取D:OSSMO2004RestoreData口录下的“逐分钟地面数据文件(AWS*.RTD)”选择对应时问文件,查得17:59843.9hPa记录代替。
3.2台站参数疑误信息处理
在格式检查中,常常会出现参数错误的情况,如参数与参数间的对应值无法衔接等。要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必须仔细的观察所有的参数变化,并且对于每个月观测任务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更清晰的展现参数的变化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有效避免参数错误的出现,从而避免月与月之间的气象数据错误现象发生[1]。
在本次比赛中,在格式审核竞赛数据A文件中显示:“文件首部参数与台站参数表不符”的错误信息。通过对文件进行检查,首部参数标识“y1y2y3...y18y19y20”所对应的数值为“11111090010000111909”,即冻土标识符(y18)为9,可以用于表示全月数据缺测,而台站参数设置有冻土观测项口,两者相互矛盾,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冻土观测最后月的B文件转换成A文件是在次月初进行的,而次月的台站参数己无冻土观测项目的设置了。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测站中设置观测任务变动进行提示,观测员在进行B文件转A (J)文件时应特别留意需转换月与当前月观测任务的变化,对台站基本参数进行正确选择。
3.3降水量与降水现象不一致疑误信息处理
在比赛中,检查时发现A文件的降水现象与降水量有很大差距,4~5h的降水量,但是却没有出现降水现象,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传感器失控J传输信息出现滞后,最终导致两个数据的失衡。为了妥善解决这一失衡问题,首先判断降水量滞后情况,而且应该将滞后时限控制在2h内,按照这样的规律对这一期间得到的数据进行累加。但是,如果滞后的时间已经超出 2h,失衡情况比较严重,则应该立即删除这组数据,并重新进行观测。
3.4上跨日期与上月文件不符合的疑误信息处理
气象测报软件不仅能够对跨月连续降水日期进行挑取,而且还能够挑取上跨的连续降水量,但是在实际挑取过程中,气象信息也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通常情况下,错误信息会提示为“上跨日期与上月文件不符”。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预审人员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上跨日期、连续降水量以及上月A文件进行仔细审查,确保无误。
在本次竞赛中,A文件中显示“上跨降水日期与上月A文件的30/04/2007不符”的疑误信息。测报软件虽然能够自动挑取跨月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但是也不能够避免出现偏差,对此,预审工作人员必须对上跨日期和连续降水量与上一个月的A文件进行仔细核对。
(1)分钟数据缺测。对J文件进行审核时,可能会出现系统中提示信息某一日正点时间的气温对应A文件中所显示的正点值不一致,这种错误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采集器在工作状态下受到雷击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所采集的数据有所偏差。②在传感器标校或者传感器更换过程中,数据记录可能有缺测。对于这一问题,应该根据地面观测相关文件规定的 “当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分钟数据出现偏差时,在确定正点分钟数据出现偏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正点值进行替代。在本次竞赛中,通过对J文件进行审查,系统提示5日20:00气温缺测,与对应的A文件正点值(14.4)有所偏差。通常情况下,这一问题出现在自动站采集器被雷击、标校、更换传感器等环节。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解答第一号》中的相关规定,如果自动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分钟数据有所偏差,则可以使用正点值进行代替,因此,在本次竞赛中,对于5日20:00气温值,可以使用气温正点值14.4℃进行代替。
(2)分钟数据异常跳变。计算机在对J文件进行审核时,可能会出现分钟间数据异常的问题[2]。比如,在本次气象竞赛中,J文件机审显示,分钟间数据异常的有以下集中:31日20:51本 站 气 压 为840.3hPa,20:52为 842.3hPa,20:53为840.3hPa,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该分钟值用前后分钟数据内插求得为840.3hPa。
由于地面测报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记录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因此,进行人工审核显得非常重要。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云能见度等记录错误;天气现场出现的顺序记录错误,如雨天记录时间提前;记录了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天气,如夏天下大雪等。比如,比赛当天在A文件的天气现象记录中出现了六处错误,20日的晴天和雨天的记录顺序错误,24日的大雪不可能出现,22日的雷不应该记录在闪电的前面。
5.1审查要求
在信息进行审查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自动式的审查设备,如自动气象业务系统,这一设备可以提高审查的效率和精确度,但是它审核的范围有限,无法对能见度及云等天气现象进行审查,所以其仍然是有缺陷的。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在审查中,通常可以采取人工审查的方式,这一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影响天气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
5.2能见度、云、天气现象审核要点及疑误信息处理
对于天气现象的记录,需要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即全面性。要对天气中的降水数量、降水记录、雾的浓度等做详细的记录,并结合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来分析结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不会存在片面性的问题。由于云的记录与其他记录比较更为复杂,所以在记录时,应该做到细心,不仅要对云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非常熟悉,还要注意它和雨、雷、闪电及其他现象的关系,此外还要注意云的变化过程。由于能见度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所以在进行能见度的审查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传达到位三原则。在能见度低于10km的情况下,在记录中往往会有雾、沙尘、或者烟雾等出现,因为这些现象是造成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相反,在能见度高的情沉下,这些现象将不会出现在记录中。
5.3质量控制码疑误信息处理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文件中的规定,在控制段中,质量控制码通常表示为3位整数,从大到小,百、十、个位分别代表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如果任何数据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数据格式出现错误。因此,如果台站观测数据出现修改或者缺测的情况,都应该对质量控制码进行检查和更正。
5.4其他人工审核重点
在地面气象测报审查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工审核,在人工审核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气象数据,这样才能够为后期气象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对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高作责任感和进取心,快速掌握和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便于顺利的开展气象测报工作[3]。
在处理与修改信息化资料中,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情况下,对此必须做好备注工作。备注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备注内容的选择性。备注内容必须详细记载影响记录的说明,比如,仪器安装是否正常、观测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更改站名等等。②填写备注必须简明扼要,条理清晰。③如果备注内容类型相同,则应该进行归纳整理,所有的备注都应该确保符合一定的规范,台站变动历史或常见的备注事项为记载类型。
本文主要结合某次比赛,对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气象观测技术必须对收集的气象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核和分析,尤其是要对A、J文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另外,工作人员也应该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观测,这样才能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随着这一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运用,未来,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必将大放光彩。
[1]刘兰芳,关荣溢,李晓欣,等.地面气象测报数据文件质量控制的处理技术[J].广东气象,2014(01):73~75.
[2]孙存明.地面测报数据审核及疑误分析[J].北京农业,2014(24):37~38.
[3]黄 靖,黄玲芬,郑东齐.探析如何做好地面气象测报数据审核工作[J].农技服务,2015(07):143.
张 靖(1989-),男,湖南娄底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P413
A
2095-2066(2016)11-0214-02
2016-3-8
郑宇洋(1987-),男,湖南株洲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地面测报工作。
宁菲菲(1986-),女,湖南攸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公共气象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