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磊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科研处,江苏无锡214086)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改革逻辑
黄磊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科研处,江苏无锡214086)
摘要:“四个全面”的提出既坚持了改革的政策,也实践着系统的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概括了“四个全面”系统改革的科学性,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系统逻辑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四个全面”的系统改革逻辑,描述这一逻辑的理论称为系统改革论。“四个全面”与系统改革论是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改革;逻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三期叠加的经济社会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呈现。这“四个全面”内在地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1]。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逻辑,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的提出既坚持了改革的政策,也实践着系统的逻辑,二者共同构成了系统改革的逻辑,这一逻辑的理论提炼就是系统改革论。系统改革论是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2013年12月13日,中央党校谢志强教授在《系统改革论应当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一文中,首次从国家战略思想的高度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理论。系统改革论的要义就是通过系统性变革和调整,优化社会系统结构,改善社会系统功能,增强社会系统活力,也就是要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为契机,凝心聚力,扎牢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根基。系统改革论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层次性、结构性、开放性等特点。系统改革论既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系统,又把具体的改革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强调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用系统性思维指导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这与“四个全面”的本质要求相一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拥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清晰的历史逻辑、务实的现实逻辑、成熟的系统逻辑,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改革逻辑,体现了系统改革论的指导性、实践性、时代性和科学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伟大创造,其系统改革逻辑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继往开来、结合实际、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四个全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等等。“四个全面”坚持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谋划治国大计,彰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传统。“四个全面”的内容包含了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相互关联,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揭示着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变化及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2]一个战略目标三个战略举措条分缕析,逻辑清晰,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抓好主攻方向,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的科学原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新时期的改革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依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四个全面”作系统设计,化助力为动力,努力使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状况适应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在系统改革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系统改革由此拉开序幕。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的十二大明确把“小康社会”确定为1981年到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即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2012 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不能脱离制度和组织的保障,否则,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既和谐发展又充满活力。因此,党的十五大以来,法治建设稳步推进。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开启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从严治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推进各项工作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整体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重点突破到协调发展的转型逻辑。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顶层设计和具体探索相结合,从坚持计划经济到发展市场经济;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综合改革到系统改革,各个方面都闪耀着系统发展、系统改革的光辉,孕育着“四个全面”的诞生。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从“科学发展观”到“系统改革论”,都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整体谋划基础上的系统改革。
格局变动需要系统优化,形势复杂需要系统调整,结构性矛盾需要系统治理,民生问题需要系统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变革从经济到政治、社会与安全的各个领域,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悄然改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与中国关系紧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严峻的经济危机及西方的阻挠遏制,为了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中国制定指引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标,积极调整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新常态下,中国在科技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收入结构、发展方式等方面还不合理,住房、教育、医疗、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等等。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党的建设的关联性更强,抛开整个大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都难以厘清,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取得长足发展。近几年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诫我们,单方面地改变对象系统的某一环节,有时会波及其他众多环节,甚至影响全局[6]。因此,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论即是在邓小平理论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理论,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7]。“四个全面”是现实逻辑的延续,是改革的再出发,是认识在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系统科学认为,社会系统是一种庞大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大量的要素,各种要素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可以从“关系—结构”视角出发,梳理“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并进行结构分析,展现成熟的系统逻辑。
关系是结构的构成要素。“四个全面”不是彼此孤立的政策设计,而是一个布局严谨、联系紧密的整体。“四个全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第一,“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间是指引和被指引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8]。目标指引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框定了其他三个战略举措的发展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四个全面”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既包括全面依法治国,又包括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不仅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而且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坚持正确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实现各项既定目标的根本保证。
结构是系统建构的前提。“四个全面”的辨证关系构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结构逻辑,这个结构逻辑就是战略布局始终着眼于内部与外部、顶层与基层、整体与部分、历史与未来的治理逻辑。“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围绕并服务于邦兴民富这个整体和大局。从战略结构上看,当前世界局部局势动荡不安,国际社会形势异常复杂,但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依靠强大的战略定力,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展形象、谋合作,继续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和发展战略,“四个全面”应运而生。从布局结构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计划在2020年实现的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打造能带动车行、引领鸟飞的“火车头”[9]。这一战略布局有目标有举措,有全局有局部,有整体有重点,有机地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顶层设计。从需求结构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告别了一穷二白的时代。面对发展起来之后的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社会呼吁加强党建、严明党纪、系统改革、协调推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社会秩序,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道路。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性质、功能的整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种存在方式[10]。人类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它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关联在一起,构成复杂的有机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子系统,各子系统下又形成功能完整的子系统。系统理论被从自然科学引入到社会科学,揭示出现实世界一系列新的规律,开拓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使人们的认识出现了新的飞跃。稳定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四个全面”是一个大系统,每一个“全面”又是一个小系统,环环相扣,自成体系。“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总体系统。总的来说,系统论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动态过程,改革开放的历史是系统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系统改革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系统改革论。系统改革论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浓缩,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特别是凝聚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是实践的升华,认识的再飞跃,理论的再提升,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11]。
“四个全面”是顺应时代潮流、履行历史使命、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布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哲学基础概括了“四个全面”系统改革的科学性,而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系统逻辑分别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四个全面”的系统改革逻辑,描述这一逻辑的理论称为系统改革论。“四个全面”强调顶层设计、系统治理,并把“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系统地衔接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系统论强调理论性和逻辑性,改革论强调实践性和可行性,因此“四个全面”与系统改革论是一脉相承的辨证关系。“四个全面”和系统改革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高度,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系统改革逻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系统科学领导,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系统改革的哲学方法论,树立系统改革战略思维,正确看待系统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国家治理迈向中国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邸乘光.“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60.
[3]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5]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N].人民日报,2015-02-13(1).
[6]陈依元.系统方法与全面改革[J].青海社会科学,1988(1).
[7]徐绍史.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学习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11-19(7).
[8]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1).
[9]宋福范.用“四个全面”统领党的工作全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
[10]吴元樑.社会系统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3.
[11]谢志强.系统改革论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J].人民论坛,2014(12).
[责任编辑:于洋]
作者简介:黄磊(1988-),男,江苏无锡人,中共无锡市委党校科研处教师;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收稿日期:2015-12-30
文章编号:1671-6183(2016)01-0009-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