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及现实意义

2016-03-19 12:34高素勤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特色

高素勤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经验教训及现实意义

高素勤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算起,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回顾五百年的沧桑巨变,总结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极其重要。总结历史经验但不否定历史;坚持真理但不思想僵化;坚持改革但不迷失方向;坚持必然性但不忽略长期性。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信念,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最早起源于151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一书。它最早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大众受压迫剥削的罪恶根源,最早提出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民主、和谐、公正的理想社会。虽然只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空想描述但含有科学的因素,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所以被举世公认为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从1516年莫尔著《乌托邦》到如今的2016年,社会主义已走过了整整半个千年。回顾五百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新形势下增强对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信念,加深对社会主义的全面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从世界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看五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期间,既有高潮迭起,又有低谷回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并给予科学的阶段划分成为摆在社会主义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但不同的认识视角往往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划分。同样,因为思考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有“两阶段说”,有“四阶段说”,还有“六阶段说”,三种划分各有侧重点。两阶段划分以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为界限,前一阶段主要是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后一阶段主要是从实际中探索怎样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现实转变。四阶段的划分,从思想、运动、制度和革新四个角度将社会主义划分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从传统模式到现在模式的革新。六个阶段的划分则从思想源头和实践历程上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划分为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阶段;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的实践阶段;苏联模式的形成和传播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形成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与时俱进的发展阶段。学者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断进步、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曾说过:“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至今,社会主义已经历了整整五百年的沧海巨变,波澜壮阔、流派众多、长波激流、高扬跌宕、精彩纷呈,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深化对我们所信仰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

(一)总结历史经验但不否定历史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可以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要着重探寻产生历史问题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那种非善即恶的单向思维,那种否定一切的态度,无助于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是不可取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果不加分析就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就挖掉了自己的根基,不仅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还会导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苏东国家就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过程中几度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风潮,从否定斯大林转向否定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甚至把“原罪”归向马克思,全面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最终发生了剧变和解体的悲剧。深刻的历史教训表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但总结经验绝不等于否定自己的历史。

(二)坚持真理但不思想僵化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广义上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它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人类发展趋势的预见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如果因为在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否定马克思主义,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思想就会混乱,人民群众就会失去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挫折和失败。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依据本国国情和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正如恩格斯在1847年《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的补充中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2]如果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必然使马克思主义失去生机与活力,从而不能正确指导实践。苏联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先是唯书唯上,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也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固守教条,不能很好地创新和变革。后来,又因为改革成效不大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苏东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照抄照搬西方,引发党内外的全面政治危机,最终酿成解体和剧变的悲剧。历史教训说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

(三)坚持改革但不迷失方向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产生以后,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并且现实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导致其成熟和完善更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改革。20世纪后半期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就面临着如何建设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照搬苏联。苏联模式本身就有许多弊端,再加上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以至于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改革势在必行。苏东各国在改革之初,总体上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但并未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成效不大。到后来,积弊愈重,危机日深。20世纪80年代,苏东国家的共产党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改革变成改向,使苏东国家付出沉重代价,最终剧变解体。历史教训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但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不仅是改革开放本身变质,而且会葬送社会主义。

(四)坚持必然性但不忽略长期性

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不断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种趋势之所以必然其客观依据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主观依据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所进行的自觉运动。了解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个必然趋势的实现和最终完成会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而艰巨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转变,它不仅是社会制度的更新,而且是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造,完成社会转变,实现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况且当代的资本主义依然能够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政治体制和运行体制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并且还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体系。除此之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巩固也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而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及其优越性的充分展现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过程是长期的和曲折的。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只看到必然性和规律性而忽视长期性和曲折性,容易犯急于求成和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像苏联妄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我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只看到长期性和曲折性而看不到必然性和规律性,就会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失去信心。

三、五百年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一)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社会主义在五百年的风雨历程中,有高歌猛进也有重大挫折。但是,社会主义事业总是能够在挫折中崛起,在困难中重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使世界社会主义不断壮大、逐步升扬。虽然世界社会主义因为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的剧变解体遭遇了重大挫折,陷入低潮,使得曾经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只剩下中国等少数国家继续坚持着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仅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没有也不可能逆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且这个过程中人民经受了锻炼,经验教训被后人学习,将促使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中国实践的成功表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必然会取得胜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1848年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的自觉运动加上新科技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历史变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这个过程是长期和复杂的,正如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它的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指引未来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全面认识社会主义。[5]回顾历史,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在学习前人优秀成果,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只是一种学说,之后是一系列的运动,是一种制度,是一面旗帜,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会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1世纪,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本主义已经由国家垄断逐渐发展为国际垄断,在国际垄断的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也可能会作出新的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有所缓解以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总之,资本主义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与竞争也会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并存、对立统一中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的了解,回顾资本主义的改革历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资本主义如何调整经济关系,都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21世纪,社会主义仍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和推动力量,但会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取得怎样的进步,这需要在实践发展中加深对之的认识。

(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与时俱进内在地包含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补充。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什么时候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不断进步。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列宁带领人民发动了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时候不能很好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我国“文化大革命”的弯路,苏联东欧剧变解体的悲剧,证明了这一点。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愿望,实事求是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来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艰苦奋斗、勇于创造和不断积累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加倍珍惜、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扎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表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必然。”[6]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我国的实践经验证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回顾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总结经验是为了少走弯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只能靠摸索前进。这就需要我们熟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久绽放。

[1]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编.科学社会主义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65-16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6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5]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56.

[6]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责任编辑:李敬晶〕

D1

A

1002-2341(2016)02-0089-04

2016-02-25

高素勤(1990-),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特色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