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夕阳不服老

2016-03-19 12:27牧童
当代工人(A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能人大夫沈阳

文|牧童

总有夕阳不服老

文|牧童

退休,从来不意味着退休的人老得不行了。

20多年前,老龚从沈阳退休时,正赶上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女儿生孩子。他和老伴儿受邀赴京照顾外孙子。这一去,除了年节回来看看在沈的另外几个子女,小住几日,他就再没有回沈。他成了老“新北京人”。

只说一件事,你就知道老龚的新北京人身份当之无愧。照顾外孙子的活儿老伴儿包了,他只是买买菜。每天,他要么骑自行车,要么乘公交坐地铁,半年多工夫,连买菜带逛街,把北京跑遍了,哪条街路有啥单位,哪有什么饭店,他都门儿清。成了当地一百度地图。连楼上楼下的北京人都愿意来咨询他。用他老儿子小龚——也55岁了——的话说,我爸就是不服老。

不服老的退休老人太多了。就说去年首届沈阳国际马拉松赛,《华商晨报》报道说,在报名选手中,年龄最长者84岁。但《辽沈晚报》说年龄最大的75岁,还给出了名字,王复山。姑且以王复山为准吧,他是来自抚顺市的退休警察,此前已跑过9个全程马拉松,最远参赛地是海南。他还有遗憾呢,“跑太原马拉松时,有个80岁的老头,比我快了15分钟。”

进一步说,退休群体里不服老的能人也不少。就说央视报道过的大国工匠,高风林、孟剑锋、顾秋亮、胡双钱、张冬伟、周东红、宁允展、管延安,他们要是退休,不仅是退休群体里的大能人,还是超大能人。

说说身边的,沈阳鼓风机厂的徐强46岁,正当壮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方文墨更年轻,32岁,他们离退休还远着呢!他们一旦退了,那退休群体能人标准肯定大幅提高。当然,这是未来时,说一个现在时的,就是沈鼓技术大拿杨建华,他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唯一的蓝领,今年63岁,按规定已经退休了——退休群体里一位大大大大咖!

再进一步而言,退休群体里不服老的能人有多少呢?不用细想,肯定非常非常多。就说大咖杨建华,一身超群的技艺,退休后能服老吗?

“身体不错,闲不下来。”这是很多人退休后再就业的普遍原因。

王迪英,教授,退休前任职长沙理工大学,是路基路面建设行业的专家,退休后受聘于郑州310国道指挥部做监理。她说退休后的新工作让她“心情非常舒畅”。李瑞深,汕头市金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专家,退休后一直在私人医院工作,亦称补差。医术高超的他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让我们看看身边退休群体中不服老的能人。

沈阳的莫先生和她的3个姐姐记得,1974年,10岁的莫先生患急性阑尾炎,住进沈阳第四人民医院做手术。主治医生姓钱,个头不高的一位南方人,对病人非常和蔼。26年后的2000年,莫先生的母亲因患肝胆结石,也住进这家医院做手术。大夫不知换了多少拨,给莫先生母亲主刀的大夫看上去不到40岁。让莫先生和他姐姐感到很巧的是,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后不一会儿,一位老人出现,并走进手术室,“哟,这不是钱大夫吗?”姐弟4人都认出了这位老人。钱大夫明显老了,脸上有了老人斑,但依旧精神矍铄。跟护士一打听方知,钱大夫早已退休,但院里手术需要他时,他会马上赶来。有患者家属插言,“他外号钱一刀,有名,很了不起。”

钱大夫从手术室出来时,莫家姐弟拥上前鞠躬问候。钱大夫肯定不记得他们了,但他们深深记得他,一位已经退休的人,退休群体中的一位能人,退休群体中不服老的一位能人,以他精湛的医术,持续服务于一个家庭两代人。这样的退休人,于患者是宝,于医院是宝,于社会更是宝!

这样的老年人力资源,在退休后被埋没,委实是极大的浪费。

继延迟退休后,国家忽然又发现了另一处宝藏……

猜你喜欢
能人大夫沈阳
村里的能人
山西李成等20人入选文旅部乡村文旅能人支持项目
沈阳分店
宁大宏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进步太快
邬大夫就诊记
间接性失忆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