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江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探讨
赵春江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过多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特别是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应该在界面设计、组织结构、资料内容的建设中采取一定的适用策略。
中职;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学习项目
在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将需要更多数量的第一线劳动者,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生产对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而且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对具有创新精神和熟练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职业教育逐渐驶入了“快车道”。如何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利用好这个快车道。除了做好常规的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平台的革新,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1.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欠缺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有不下于三十门课程,加上选修及实践课程,往往要逼近四十门课程。由于历史及制度等原因,如教师编制等,教学科研人员严重不足,在职业学校,特别是综合性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辅导,尤其是对不同学生或不同问题的针对性辅导,往往不能周全。
2.教学课时的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是三年,而且其中有半年或者一年为顶岗实习。在上一项中提到在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每个专业都有三十门以上的课程。这样,分到每一门课上的学时相对就不多了。同时,专业技术课程,特别是有实操性质的课程,并不如文化基础课那样可以突出重点,其他的部分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而专业课则不同,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AutoCAD》的学习,虽然其中的各种工具也存在是否常用之分,但必须所有的工具都进行讲解,不可能放弃一部分,所以课时的缺口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职业教育社会化的问题
国家城市镇化的发展方针,大量适龄青少年以及在岗的无技术从业人员的存在,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利好,也是挑战。这从国家对职业学校的评估要求中有“必须要进行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条款就可以看到。但是要求所有的社会从业人员都进入学校进行职业培训,不管从经济还是时间的角度都是不现实的。
4.职业教育终身化的问题
同时,职业教育终身化的问题,由于职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不可能在学校的几年中学到的技能,应用一生,所以作为职业技术工作者必须是终生学习。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AutoCAD》的版本每年都在升级,毕业生几年后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就已经过时,必须更新。那么,职业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就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业课程的网络化,将技能的学习互联网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正确的途径。互联网全天候、大范围、互动性、持续性的特点,正是完全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其中的原因稍微熟悉网络的人基本上都可以理解,此处不做详细解释。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教学形式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平台。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比如全球范围的网上公开课活动,典型的如“网易公开课”。普通中等教育领域也有了大规模的远程教育,另外一个较大的领域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各种带有商业性质的专业网站,比如号称中国移动互联网设计高端教育门户网站的“火星时代”。
这些教学网络,每一类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各自特点。
1.高等教育领域的网络教学平台
这一类代表性的有网上公开课活动,典型的如“网易公开课”。其有以下两个特点:
(1)界面及结构简洁。此类网络教学平台通常只有目录菜单列出主题或课程名称,进入某主题后是课程的章节,再进入章节则是课堂的视频再现,基本没有特殊的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虽然有些简单,但是与高等教育的性质是相符的,因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并不是以传授具体知识为主,更不是细节的学习。高校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基础上的,教师扮演的是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网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化、多元化学习的信息资源即可。
(2)教学内容形式大多是以课堂教学的现场视频为主。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课程基本形式是,将主旨和相应主题的脉络结构介绍给学生,或者是教师将对课程主题的个人观点的演绎。这一类网络教学资源,其教学的目标着眼点在理论的普及或者学术观点的推广,所以采取课堂教学现场的视频展示形式。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
(1)界面比较有特色,通常会较活泼,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平台。这样的设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适应学生年龄段的性格特点。
(2)教学资源的排列结构是渐进式的,每门课程基本上是由浅到深的顺序结构。这也是符合普通中小学教学特点的,因为所有的文化基础课设置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所以这也导致了此类学习网络平台只能作为补充从而属于学校正常的课堂教学。
(3)教学资源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知识点,而是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的链接。因为课堂的重点在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而围绕着知识点的外围知识就放在了作为补充的网络上。
(4)教学平台中,学习进度的检测及测评作为一项重要功能。这也是适应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设置。首先,这个年龄段学生性格的特点导致其学习需要适当的外部督促。其次,现行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的其中一项任务是选拔人才,所以对学习阶段效果进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3.商业性质的网络教学平台
(1)结构简单。这一方面形式上类似高校,但其目的却有区别,因为此类网站的商业性质,必须要考虑点击量,所以其界面必须一目了然,让使用者能迅速了解页面的内容,进而抓住使用者。
(2)资源形式以视频为主。因为视频形式的教学更直观,更容易为学习者接受。相对于文字,视频内容更适合于实操性的学习内容,这也是符合商业性质的要求,但理论性和系统性会相对减弱。同时根据心理学研究,学习者对文字的记忆相较于影像会更加牢固。另外,网络上文字资源和视频资源间的一个较大差别是,文字内容的片段查询较容易,而视频资源要查找其中个别内容则比较麻烦。
(3)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资源围绕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组织,各种相关知识点的取舍,学习的流程,甚至包括课程名称也是以工作项目命名。这样的组织形式目的性强,突出了实用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中等职业的教育特点,我们看到商业性质教学平台应该是比较接近中职学校的网络教学,但是不是可以完全照搬呢?下面就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界面形式应以简洁菜单结构为主
教学平台的界面应该简洁,目标明确,过多的选择会影响学习的专注性,所以主题明确很重要。同时使用菜单形式,将学习内容分门别类,主项目让人一目了然,分项目在主项目的菜单内展开,避免在界面上寻找的过程。同时,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学习是需要一定系统性的,而不是快餐似的速成培训,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性人才,不可以缺少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应以学习项目为主线
前面提到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的组织形式,它的工作过程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我们要学习如何修理一个木凳,“修理木凳”即是属于工作项目,那么它的基本学习过程是,要钉钉子就学习锤子的使用方法,要拧螺丝就学习螺丝刀的使用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通俗的说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会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专业木工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首先学会工具的使用。但是工作项目有其实践性特征,应该将其保留,但可以进行适当改进。
具体做法,应是以学习项目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副线。拿上面的例子说明,基本菜单结构设置以“工具箱使用”为主项目,分项目为锤子、钳子、螺丝刀等,而具体地学习资料或者说学习内容都是围绕同一个工作项目而进行。
3.学习资料形式以文字和视频相结合
前面已经分析过视频教学和文字教程各自的利弊,作为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也不能放弃理论基础的学习,所以对具体每一项目的学习内容应该理论文字与视频教学内容同时进行。但并不是说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其中一项,而该是并行的,即同一内容应该同时有视频资料也有文字资料。这样既能入手简单,又提供了巩固知识的便捷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直接了解学习内容,在需要巩固知识点时查阅文字资料,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视频查阅不便的缺点。
4.学习项目的设定应以并列式为主
在确定各个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其相互关系是并列式的,而不是渐进式的。如上面提到的“工具箱使用”,其分项目为“锤子”“钳子”“螺丝刀”等,先学会使用锤子还是钳子,没有一定顺序,这样就属于并列式。这样做的目的是适应网络学习的环境,因为网络学习毕竟不同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学习计划,所以可以保证学习的系统性。而网络学习这些都不能保证,所以并列式的学习项目可以使学习的过程缩短,利用相对较少的时间达到相对完整的学习目标,即使未能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但学到的部分也是完整的知识,这也应该是职业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
同时也是便于检索,因为网络学习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课时不足的补充,学生可以把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放到网络上解决,而学生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并列式的学习项目可以方便学生选择。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照顾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别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
5.学习资料以短小精悍为主
在制作具体的学习资料时,特别是教学视频内容时,要注意控制时间,以15分钟为宜。网络学习受环境影响很大,最重要的是无法保证固定的学习时间,短小的学习内容可以便于学习者控制时间,避免半途而废,使每一次学习都相对完整,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另外,这样也是便于检索的一个方法。
网络教学平台不是新鲜的事物,但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如何利用好它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把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到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忽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本文就此结合实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实践中的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刘志文.转型与构建:网络教学变革的理论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4]Patrick McNeil.网页设计创意书[M].图灵编辑部,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5]罗辉.网络教学相关的学习理论[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0b7c0491ed9ad51f01df2b4.html.
[6]乐国安,韩振华.认知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何丽华
2015-11-26
赵春江(1971-),男,广州市海珠商务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教育。(广东广州/510220)。
本文为“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课题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C022。
G710
A
1005-1422(2016)01-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