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晶 康霄羽
素材如花巧“采摘”
◎崔晶康霄羽
有时会听到一些电教工作者聊起,党建工作片由于受到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限制,较难突破传统的拍摄方法,而其中对素材的积累与提炼也时常令人力不从心。确实,无论是前期策划时对拟用素材的设计、拍摄过程中对镜头素材的储备,还是后期制作时对已有素材的编辑,倘若没有经过精心的选择与处理都难以信手拈来为“好片”所用。
其实,有效地做好工作片的素材提炼,无非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素材与主题的关系、素材与素材的关系以及素材与相关信息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借析由青岛市委组织部摄制的典型工作片《天天我都在》来分享关于工作片素材提炼方面的思考。
素材与主题的关系——“冰山理论”不要忘。正如我们熟悉的“冰山理论”一样,人们在水面上看到的冰山景色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更大部分的冰山却是难得一见的。这之于工作片素材的积累与提炼,一方面体现在素材量的积累与质的保证,无论是预先搜集的既有素材还是现场拍摄的镜头素材,都需要拍摄者经过较长时间的耐心选择、积累,以获取足够多的高质量素材,这一过程切忌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提炼素材不能搞“拿来主义”,镜头中的素材只是专题片呈现出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冰山一角”,是片子深刻主题的表现载体。片子真正的主题、情感、内蕴、逻辑等都蕴藏在素材的表现之下,因而,素材的选取必须精心为之。例如,我们在《天天我都在》片中看到,片子在介绍到海琴社区“365工作法”所涉及的做法简介、社区概况、网格化管理等具体实例需要制作字幕动画素材来说明相关数字、表格、结构图时,本可以单纯采用字幕动画,而片子却别出心裁地在字幕后衬上社区楼宇、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虚化背景画面,顿时让冷冰冰的数字与主题温馨对接起来,素材立刻有了生气。
素材与素材的关系——“前因后果”衔接好。好的素材提炼,仿佛能串联成一段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乐章,悄然引领着观众去感知片中情绪的张弛起伏。因此,素材的选配与衔接要体现出“前因后果”,让观众看得明白。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内在逻辑,二是外在剪辑。前一个素材与后一个素材之间须是有逻辑关联的,可以介绍出此项工作的缘由、背景、环节、发展变化以及后续的效果、反馈等,将党建典型工作的重要节点分别引带出来。通过逻辑的衔接,使素材与素材之间前后呼应,打好“团队配合战”。拍摄完成进入到后期剪辑工作中,则需通过对画面、音效、光效、解说的处理与融合将内在逻辑准确地传达出来。《天天我都在》一片讲述海琴社区创建的“365工作法”时,主要总结了“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做法,层层递进、过渡自然。片子还依照逻辑惯性依次讲述了诸如海琴社区的前身及客观情况、社区带头人夏玉波的简介等系列素材,为后续引出让社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65工作法”做足了铺垫。
素材与相关信息的关系——“就近原则”可先行。忠实于素材产生的“原生环境”,就要求不孤立地“拎出”工作做法、成果来突兀展现,而要巧妙地通过跟工作相关的人或事来引出主旨,写工作的同时也写人写事,借由人的活动和事的发展来生动鲜活地展示工作。这些相关信息并非“跑题”或者重点不突出,而是可以看作一种柔性表达或“曲线救国”,即通过与主要素材相关的信息,让观众全面去理解所要表达的主题,增强片子的整体表现力度。《天天我都在》片中,在介绍工作做法时适时穿插进若干小故事来辅助说明、展现:“还是这一年的正月,社区里一对小夫妻吵架闹离婚。夏玉波二话没说坐上了去海阳的长途车,在女方娘家门口半尺深的雪地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人家的怨气消了答应跟她回去。”这样质朴感人的故事能让片子主旨展示的典型党建工作做法更加真实可感、更有人情味儿,自然也就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这就是素材表现的妙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