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伟,胡春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基于文献的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杨兰伟,胡春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51)
总结了河北省出台的关于林下经济的政策及林下经济五大类发展模式,分析了河北省林下经济区域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科技为先导,整合林业资源,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多目标立体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河北;林下经济;模式;布局
河北省地理位置较特殊,肩负着构筑京津冀绿色屏障的重任,河北紧紧围绕该主题,在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林业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各地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部分地区尝试发展了林禽、林畜、林菌、林草、林药、林粮、林下旅游等多种立体化复合种养模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雏形,发展形势较好[1-10]。
河北省根据本地实际,2007年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的指导意见》(冀林产字[2007]3号),为河北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开始蓬勃发展。2013年河北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函[2013]1号)。2016年7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河北省将基本建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指出发展林下产品采集、林下特种养殖、林下特色种植产业;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建设林下采集、种植、养殖及景观利用项目示范和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用地方面,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可使用不超过3%(最多1 hm2)的林地建设生产附属设施。
河北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多种多样,效益显著。各地因地制宜,主要分为林下间作复种、林下养殖、林下栽培、林下生态休闲旅游、林中采集等五大类。
2.1林下间作复种廊坊市林下经济是通过利用林下空间或时间交错来发展适宜的短周期种植业,长短结合,持续获得生态与经济效益。主要有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菇、猴头菇、草菇等食用菌。林花模式: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林下、林间发展花卉种植。邱县大力开展林药、林菌等林下产业,“以地生财,以林养林,长短结合,滚动发展”成为平原区高效林业发展模式。邯郸市发展模式最多,除林粮、林棉间作外,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草、林药、林花、林菜、林菌等15种林下经济模式。
2.2林下养殖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以放养为主)各类家禽,如鸡、鸭、鹅等禽类及养殖猪、羊等,生产无公害畜禽类绿色食品,且不受林龄限制。
2.3林下栽培就是利用林下光线弱、气温适宜、湿度较大的有利条件,加之人工选择、营造适宜菌类及各种蔬菜的生长小环境等措施,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设施栽培蔬菜、食用菌类、药用菌类、花卉等产品。
2.4林下生态休闲旅游将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下种养、林下无公害产品、消费结合起来,建立生态庄园。易县以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把生态建设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粮、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
2.5林中采集河北拥有丰富的纯天然野生、无污染而又独具特色的野生经济植物,植物种类多样,具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有黄芪、金莲花、灵芝、地榆、铃兰等;可酿制果酒和饮料产品的浆果类植物就有山杏、草莓等20余种;也有食用价值较高的蘑菇、蕨菜、黄花菜、毛瑧、平瑧等数十个品种。
河北省林下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林下产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
鉴于河北省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及当前林下经济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区域特点及相关产业融合的思路,通过地形、地貌条件划分为平原农区、滨海平原区、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及山区、张家口承德坝上高原区、城郊地带区等六种区域类型,突出各地品种特色的林下经济布局。
河北省经济林面积规模较大,其中,梨、红枣、板栗、杏扁等特色果品居全国首位,具有林下采摘、休闲、观光的天然优势。平原地区依托当地市场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重点发展林下特种养殖、林菌、林药、林粮、林菜间作;滨海平原可发展速丰林,重点在沧州、唐山、秦皇岛东部,结合临海、滨湖、滨水、滩涂等特性,应积极发展林下种草、渔猎渔家休闲旅游;浅山丘陵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小杂粮、林下家禽养殖、林果采摘、旅游休闲观光等,将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采摘,体验宁静、清新的山村风光,感受采摘、“农家乐”的好去处;燕山山地、西部太行山山区重点发展森林食品、中药材、野生菌类等产品的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开发利用为重点的林区经济;坝上高原重点在张家口市、承德市等山地区域,依托山场资源优势和退耕还林工程区域优势、畜牧业产业基础和前景都较好的产业特点,着重发展林下特种养殖、林禽等产业模式,延长畜牧业产业链,打造西北畜牧业产业增长极;城郊地带区林下经济依托距离城市近、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体验园区、旅游休闲观光园,发展壮大生态林业和旅游业,直接为城市居民消费服务。
总之,各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纵观河北省林下经济的发展,因发展时间短,林下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4.1科学技术支撑不够林下经济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因此其发展方式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间的联合和渗透,对技术依赖性高。目前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成熟技术,专项研究较少,专业技术指导较少,模式研究多,效益研究少,生态研究少,科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4.2发展规模小,分布不均衡,缺少典型示范林下种植、养殖多是个体家庭经营,存在严重的从众心理,缺乏成规模、起示范作用的企业或合作组织,林下资源利用少,尚未形成大气候,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缺乏产业龙头,无法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急需树立能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典型。
4.3资金制约、基础条件差,发展缺乏后劲大多数农民和农业企业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即使是转型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在首次投资完成的情况下,也存在后续资金困难问题,同时也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经营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徘徊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4.4经营管理水平低,不同模式经济效益差别巨大在种养过程中特别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认识、掌握不到位,种植、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差别巨大。
4.5管理政出多门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林业、农业、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参加,多个有关部门所颁布的“政令”有时候不统一、造成多头管理,缺乏合力,就会造成企业或个人无所适从。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科技为先导,整合林业资源,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多目标立体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11-22]。
5.1科学规划、规模发展按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林地自然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千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相结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结合当地实际,做好规划设计,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多角度、深层次地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主要是一家一户探讨式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政府、协会应做好组织引导,培育一批种植、养殖大户,形成“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达到规模发展。
5.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发展林下经济,农民最缺乏的是技术,产研结合,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为了促进林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首先,狠抓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大胆探索林间种养新模式,根据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形成成熟技术,二是要推进技术协作,加强协调和组织,为企业及农民与教育、科研、技术推广体系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引导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机制。
5.3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成立形式多样的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注重国营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使农民和利益相关方自愿把取得经营权的林地和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起来,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主要分为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两大类。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是林改后促进林下经济规模经营、加快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5.4强化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林下经济,一要搞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由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专业种养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引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主动组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进行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的质量认证。经常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现场指导,传授技术,推广普及林下种植、养殖技术知识,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二要搞好市场服务。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促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5.5注重市场流通体系研究充分借助市场需求的力量,加快实现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品牌型的转变,培育发展名特优新品种;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产品深加工,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形成优势产业带的需要,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要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共同搭建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平台,引导地方形成区域性规模生产,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引导科研和生产加工的有效联合,切实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生产与市场不对称的问题。
推进林下产品资源深度加工转化。通过深加工,延伸林下产业链,提高林下产品附加值。由简单地包装产品,转向拥有生产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市场认知度更高的产品。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具体形式上,可通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以推动产业的双向延伸。比较有效的形式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和运销业,形成“企业+物流运送+市场”的相对固定的产销网络,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5.6逐步实现林下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生产低碳化,实施特色林下产品的“走出去”战略。林下产品要走高附加值的高端市场,必须创造条件,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绿色农产品认证。林下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努力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这就需要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进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选育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林下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加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绿色龙头企业,形成包括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绿色产业链及产业群。
[1]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3]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林业科学,2010,38(13):7041-7043.
[4]廖灵芝,李显华.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云南省大关县的调查[J].中国林业经济,2012(1):10-12.
[5]鲁泽广.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J].河南农业,2007(11):46.
[6]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7]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组.林区可持续发展与多元生计途径[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8]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林下经济发展政策汇编[G].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9]刘彦民.国内关于林下经济研究的期刊论文外部特征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7):127-130,132.
[10]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21-24.
[11]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 ,2015,33(2):163-166,171.
[12]胡佳.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13]谢德斌,杨洋.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 ,2013,40(4):86-88.
[14]王虎,夏自谦.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布局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 ,2010(1):27-30.
[15]李丹,曹玉昆.东北林区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4,42( 4) :1085 -1087.
[16]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28(5):264-268.
[17]高桂琴.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瓶颈因素的分析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8]黄晓燕.三明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与优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9]甘剑伟,潘永光.山旮旯的致富梦:马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纪实[J].广西林业 ,2014(6):13-14.
[20]肖永青,孟宪平,李娟,等.河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J].河北林业科技,2013(2):81-88.
[21]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22]李秀珍.冀南地区林下种养生态模式的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Literature
YANG Lan-wei,HU Chun-f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Research,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Hebei 050051)
Policies about forest economy in Hebei Province and 5 types of development model were summariz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economy regional layout were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this,existing problems and effective way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nomy were proposed,namely persisting in scientific views of development,following forestry development law and market economy law,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guide,integrating forestry resources and planning scientifically,highlighting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regional,industrial and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idea,vigorously promoting multi-objective stereoscopic development model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forest land.
Hebei;Forest economy;Mode;Layout
河北省财政厅资助项目。
杨兰伟(1964- ),女,河北辛集人,研究馆员,从事农业信息管理研究。
2016-07-15
S 7-9;F 327.22
A
0517-6611(2016)25-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