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流通与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贵州省图书馆2008—2015年古籍图书借阅情况的调查

2016-03-18 21:33:27李素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古籍馆藏贵州省

李素华

(贵州省图书馆,贵州 贵阳550004)



图书馆古籍流通与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贵州省图书馆2008—2015年古籍图书借阅情况的调查

李素华

(贵州省图书馆,贵州贵阳550004)

论文以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阅览室2008年至2015年借阅情况为参照,分析公共图书馆古籍流通与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问题,探讨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览服务的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古籍阅览服务的职能。

图书馆;古籍图书;公共服务

对于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对于古籍阅览室的免费开放,成为了文化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古籍图书本身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双重效应,图书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免遇到诸多的问题,对于重要的古籍图书的借阅不得不设置一些条件限制,这种古籍藏与用之间的矛盾,成为公共图书馆古籍室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公共服务的特点及问题

1、 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科研目的性强,但现有古籍保护现状和馆藏目录不能满足需要。2008—2015年古籍读者共计1018人次,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55人次,占25%;本科学历499人次,占49%;大专学历91人次,占9%;高中以下173人次,占17%;本科以上学历读者占比总计70%以上。这些古籍读者,其中高等院校学生数量最多,326人次,占32%;高等院校教师234人次,占23%;其他非教育类行政事业单位275人次,占27%;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1人次,占8%;其他工人、农民、个体、自由职业者等102人次,占10%。高等院校教师、学生占比总计过半,说明使用古籍文献的读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专业性,多为从事古文献研究的专家、学者,或高校、社科院等系统的高知人员。他们专业知识积累扎实,视野开阔,对文献的需求层次较高,多为从事某项研究课题而查阅资料;也包括青年学子,为从事论文写作而进行必要的资料积累。这表明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馆藏是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了支持科研的作用。这些读者查询、借阅古籍的主要依据就是古籍馆藏目录。本馆当前有多种目录,如柜装卡片目录、书本式的馆藏古籍目录、古籍联合目录、稿抄本提要目录、地方文献提要目录等,虽然这些目录已经发挥了重要的“即类求书、因书究学”[1]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纸张老化、气候潮湿等原因,许多现存古籍出现虫蛀、霉烂、结块、破损、脆化等问题,轻则发黄发脆,重则整张书页一碰即破”[2],这些珍贵古籍虽被收入目录,却已不能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亟待抢救性修复整理,同时亦有部分藏书由于破损严重或尚待整理而未被列入目录。因此,要发挥古籍馆藏目录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3]的作用,归类、整理一套齐全、统一的古籍馆藏目录工作就势在必行。

2、服务群体范围相对狭小,馆藏古籍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古籍读者年龄结构来看,15-18岁少年10人次,占1%;19-35岁青年407人次,占40%;36-59岁中年人326人次,占32%; 60-86岁老年人275人次,占27%。中年、青年群体占比合计达72%,是古籍阅览主要人群,另外,老年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也是古籍服务的一个重要群体。古籍读者囿于学历水平高、年龄结构大的小众群体,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文化教育方式与aehuang古籍本身的竖排、繁体、文言特点的脱节,特别是繁体字成为现代人阅读古籍的最主要障碍。古籍读者年龄结构数据从侧面验证了高校师生、社会高学历层次人员为主要古籍阅览者,也说明了古籍文献艰涩的文言文和特定的文化背景, 要求读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范围。从古籍读者性别结构来看,男性读者702人次,占69%,女性读者316人次,占31%。可见得,自然人的性别差异对他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女性读者较少,如何扩大女性阅读群体的问题。从读者来源区域来看,贵州省图书馆所在地贵阳市本地读者占多数,达621人次,占比61%,来自省内其他市州和省外大学的读者分别为122、132人次,合计占比25%。说明省图书馆受地域、交通等因素限制,服务群体以本地人群为主, 如何扩大读者区域范围和更好服务这些省内其他市州和省外大学的读者也是更好发挥馆藏古籍价值需要思考的问题。

3、古籍读者选读古籍类别集中和集中月份明显,凸显古籍存量、阅览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的配给的闲置与不足同时存在的问题。古籍读者选读的3225种次古籍按经、史、子、集和现代版“经典藏书”(指我馆古籍阅览室所收藏的公开出版了的传世藏书、四库全书、四库禁书、永乐大典等书籍的总称。此类书与上面的经、史、子、集有所交叉,但因各书自成体系,且此类书在借阅时也不方便进行分类统计,故将它们与上面四种进行并列比较。)进行大致分类,可以明显看出史部达1838种次,占比达57%,集部其次,达677种次,占比达21%。其中史部里的志书达1226种次,占比38%,集部里的别集和集部总集里的地方艺文达581种次,占比18%,二者合计占比达56%,一方面说明贵州省图书馆在地方志和诗集艺文古籍收藏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些数据也表明,由于经、子类古籍整理出版较为全面,市场供应充分,读者对图书馆中这类古籍的需求并不强,而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史、集类资料更加青睐。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版经典藏书虽然只占第三位,但由于书类相对集中,重复选读率是最高的。从人次月份分布来看,下半年读者数量明显多于上半年。1-6月,各月人数均较少,平均只有38人次,但从7月份开始,人数忽然激增至248人次,以后月份也平均稳定在109人次左右。下半年平均132人次的读者数量是上半年的3.5倍。古籍读者选读古籍类别集中和集中月份明显的特点,在当前馆藏图书普查和修复任务异常繁重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就产生了如何突出古籍重点整理方向以及按峰调剂阅览服务人员与普查和修复人员的问题。

二、贵州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和阅览服务的对策

1、加强古籍修复与保护,完善馆藏目录,充分发挥服务科研的作用。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馆藏破损古籍的修复整理工作力度,以进一步提高馆藏古籍的质量和可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对我省优质古籍资源相对集中的贵州省图书馆、贵州师大图书馆和贵州省博物馆的古籍资源进行整合,突出古籍保护中心的中心管理地位。另外,利用本馆收藏条件良好优势,可以与收藏条件欠缺的收藏者合作,开展免费的保护性的古籍保存和修复,这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馆藏,也能为长远性的古籍延续做好准备工作。贵州省图书馆除了继续加强、完善目前的珍善本兵书体系和地方志体系特色馆藏外,还应加强贵州省特色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整理工作。如进一步加强布依族傩书、经书,《西南彝志》等彝文文献和水书文献的收集、整理,以更好地发挥省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优势。 同时,应抓住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的机遇,结合古籍修复工作,对当前馆藏古籍对照《贵州省古籍联合目录》进行剥离、更新,制作纸质及电子版《贵州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以方便读者“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充分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支持科研的作用。

2、普及古籍基础知识,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服务读者功能。针对当前服务群体范围相对狭小的问题,一是为克服古籍阅读障碍,古籍阅读服务部门可以搜集、整理繁体字识认教程和古籍文献阅读技巧等方面的资料在古籍阅览室以实物方式配备赠阅,同时利用门户网站及举办社会推广宣传活动,普及古籍相关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激发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情,引导读者加深对古籍独有价值的认识,营造全社会热爱古籍、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二是建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开发、引进高效、精准的古籍扫描、转换(从图片到文档格式)并进行现代文翻译的软件及设备,以市场化的手段在全国各地古籍保护单位进行推广应用,以进一步降低古籍阅读能力门槛,扩大阅读群体。三是可以利用古籍普查的机关,搜集整理受女性读者阅读欢迎的古籍书目,开辟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女性读者充分利用古籍资源。四是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发挥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功能。“古籍的数字化使读者可以在不翻阅原书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和使用,改变了古籍‘重藏轻用’的传统。古籍的数字化、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异地学者为搜集资料所受的奔波之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4]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尽快实现古籍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化,突破当前古籍馆藏服务载体限制和地域限制,方便省内其它市州、省外甚至海外读者在线阅读古籍书目,充分发掘贵州古籍的服务功能。同时结合上一条开发、引进高效、精准的古籍扫描、转换(从图片到文档格式)并进行现代文翻译软件及设备的建议,各地古籍保护及服务部门,可以结合当前古籍普查、修复及电子化保存工作,以最小翻损古籍实物的原则,制作馆藏古籍的图片格式、文档格式的古文和现代译文一体的信息化资源数据库,利用门户网站进行馆藏古籍信息资源的实时推送和在线服务,并在一定阶段实现全国古籍信息资源的联网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古籍资源利用率,同时对降低原件阅览量而进一步加强对古籍原件的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我馆史部书籍阅读频率较高的情况,在我馆可以优先考虑史部书籍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运用。

3、增配、调剂古籍专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当前中心古籍普查和修复任务繁重,同时古籍阅览服务的质量必须予以保障,有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从系统内调剂、增配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在当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古籍图书借阅种次集中月份明显的特征,在阅读集中的月份调剂其它岗位的古籍专业人员加入古籍阅览服务工作,以保证读者高峰期的服务质量,在借阅需求相对较少的月份,调剂古籍阅览服务人员兼职保障古籍普查、修复工作有力开展。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服务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寒暑两端的特点,图书馆要主动考虑增加相应的防寒防暑设施,为借阅者创造更好的环境;针对古籍读者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大的特点,图书馆古籍阅览室不仅要营造一个安静、清雅,传统文化浓郁、老年服务设施充分的硬件环境氛围,更要配备文化素质和古籍认知水平较高、服务态度较好的专业古籍阅览服务人员,提高古籍阅览服务的软实力;针对古籍选读类别集中的特点,对借阅率高的古籍原本和其他馆藏珍本、残本、孤本古籍实行影印替代阅览,在提供良好的古籍阅览服务同时,加强对古籍原本的保存和保护;针对服务科研目的强的特点,古籍保护与服务工作者,也要利用工作之余从事科研活动,不仅仅限于文献学、版本学和古籍普查、修复、整理方面的研究,还要针对馆藏珍贵古籍文献的载体内容等,加强对古籍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参与部分读者的科研课题,以发挥对馆藏资料熟悉的优势,并通过读者的信息反馈,纠正知识挖掘的方向和方法,做到服务与开展学术研究相结合。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靠纳税人维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公益性决定了它的一切服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以人为本”精神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的目标和要求,这一理念集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视读者为我们工作的主体,以满足读者需求,为读者创造优美与和谐的借阅环境应该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自觉维护读者权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赢得读者认可和尊重,使图书馆成为大众直接获取知识的殿堂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1]陈琳·贵州省古籍联合目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i.

[2]贵州日报·延伸文明链条——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小记[EB/OL].http://gzrb.gog.com.cn/system/ 2008/08/14/010329566.shtml.

[3]陈琳·贵州省古籍联合目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ⅴ.

[4]李文遴,刘红·图书馆古籍藏与用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4):92.

(责任编辑:郑朝彬)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irculation and the Public Service about Ancient Books in the Library——Taking the Librar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 Suhua

(Guizhou Provincial Library,Guiyang550004,Guizhou, China)

Based on the ancient books reading room from 2008 to 2015 in Guizhou province library borrowing situation as reference,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of the public library circul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ublic service between ancient books, discussion of ancient books reading service in public librar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o the public library of the ancient books reading service functions.

library,ancient books,public service

2016-07-05

李素华(1979.06~),女,苗族,贵州省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历史文献、方志。

G258

A

1673-9507(2016)05-0118-03

猜你喜欢
古籍馆藏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06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08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我是古籍修复师
金桥(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1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