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拉喀什》中的性别歧视*

2016-03-18 16:02张丛悦陈建平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马拉喀什奥威尔英国

张丛悦 陈建平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7)

论《马拉喀什》中的性别歧视*

张丛悦 陈建平*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7)

乔治·奥威尔的《马拉喀什》中女性地位卑微、生活辛酸、命运悲惨,文章从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和女性自我维权意识三个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讨论马拉喀什女性的生活现状及其原因,并试图与同一时期的英国国内进行对比,从而对《马拉喀什》里的性别歧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马拉喀什》;乔治·奥威尔;女性地位;英国

一、概述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一代人的冷峻良心”[1],他擅长以辛辣的笔触来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权力的追逐者。虽然英国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生性拘谨、小心、谨慎,但是英国的讽刺文学却独树一帜,自乔叟以下,斯威夫特,狄更斯,代有才人,各领风骚。而奥威尔小说的卓异优秀之处就在于他并非只是用小说来影射个别人或个别政府的政权,他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他们的黑暗与堕落。他的小说《动物农场》和《1984》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而他的另一著作,张汉熙先生编著的供国内许多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教程《高级英语》一书更是收录了奥威尔的随笔散文《马拉喀什》。在奥威尔看来作家的写作有四大动机:(1)自我表现的欲望;(2)唯美的思想与热情;(3)历史方面的冲动(他希望能还事物以原来面目,找出事实的真相并且把它们记录起来以供后代的使用);(4)政治上所作的努力(希望可以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能够帮助别人。他提出没有一本书是没有丝毫的政治倾向的)[2]。

1938年9月到1939年3月间乔治·奥威尔在摩洛哥的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马拉喀什养病。他的散文《马拉喀什》就是他在这所非洲小城见闻的真实写照[3]。奥威尔笔下马拉喀什的人民在殖民帝国的统治与压榨下生活得异常艰辛。而文章关注的是,在这种压榨下得生活更为艰辛的马拉喀什女性,并从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和女性自我维权意识三个角度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宗教文化角度

“The little crowd of mourners——all men and boys,no women。”[4]一支人数不多的出殡队伍,老少皆为男性,没有一个女性的身影。马拉喀什地区的居民以柏柏尔人为主,他们信奉的宗教多为伊斯兰教。但在伊斯兰教的教义里,他们的葬礼文化则要求速葬与薄葬,而且还强调区别性特征。这是否可以说明从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根本教义上女性的地位就已低于男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送葬的队伍里没有女性的身影。奥威尔所生活的英国,大部分人信奉的主要是基督教,而基督教的女性观却与伊斯兰教的大相径庭。而所谓的基督教的女性观,就是指基督教教义对女性所持有的态度[5]。以《圣经》新旧约中有关女性叙述的章节为索引文献,具体阐释了耶稣本人的女性观的文章《论耶稣的女性观》提到无论是在两性婚姻抑或是说救赎方面均体现了耶稣有关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5]。而在考察了女性在基督教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作用时《上帝与女性——传统基督教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6]一文还指出女性是基督教变迁过程中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这一问题说明从基督教的教义上承认了男女是平等的关系。

在马拉喀什地区妇女们一切活儿全靠一双手完成,她们徒手拔去带刺的野草,每天都要去背比自己还重的柴火。而最令人心疼的是,到马拉喀什的人她们谁都会同情一头磨伤背脊,不堪重负的驴子,但是却往往要出于什么特别偶然的因素,人们才会看到被压在巨大的柴火下面的老妪[7]。与其他很多父权社会一样,马拉喀什地区的穆斯林妇女处于主流社会之外。在社会生产与发展中女性本应是不容忽视的人力资源,但是她们却始终难以摆脱男性主导地位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她们都只是作为“配角”而出现,她们的一切辛勤劳作通常都不会被社会所注意和重视。伊斯兰教宗教文化里对女性的忽视,无疑是马拉喀什地区女性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政治经济角度

“Everything is done by hand.Long lines of women,bentdouble like inverted capital Ls,work their way slowly across the fields,tearing up the prickly weeds with their hands.”[4]她们所有的活都得只有依靠双手来完成,妇女们排成一条长线,弓着的身子就像一个个倒过来的大写字母L,她们一边慢慢地挪动身体,一边徒手去拔带刺的野草。每天下午上了年纪的妇女都会背着一捆捆柴火回家,但是由于年迈日晒,她们一个个枯瘦如柴,身材矮小,身体萎缩得如孩童般大小。

马拉喀什只是摩洛哥西南部的一个历史小城,虽然当时的摩洛哥已经独立,但是包括马拉喀什在内的百分之八十的摩洛哥领土仍为法国的殖民地。所以从政治上来说,马拉喀什并未独立,她们仍处于法国帝国主义的殖民虐夺政策下,她们仍是被奴役的。在这里,乔治·奥威尔一针见血,言简意赅的揭示了殖民者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眼里白人拥有天生的优越感,他们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财富,他们享受这里美丽的风光,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白人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里建造属于自己的豪华的别墅和城堡,他们能轻松地拥有自己的幽静的小园林,他们可以随时来到这里旅游,度假,但他们却对周围这些殖民地人民的痛苦生活熟视无睹[9]。毫无疑问,此时马拉喀什的农业经营是十分落后的,生产也严重萎缩,经济严重衰退。尽人皆知,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的政治稳定,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惬意。即使在1939年英国卷入了二战,它的生产水平与经济仍然大大超过摩洛哥,此时的英国的大多数农场都已使用拖拉机耕种,相比之下,马拉喀什却还是原始的农耕文化。

长期以来,法国殖民政府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举措来改善马拉喀什的生产条件,殖民者对马拉喀什的贫穷与落后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也使得马拉喀什的农业生产依旧是停留在那种最原始的刀耕火种时代,不仅严重束缚马拉喀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也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不言而喻,这种对殖民地人民的压榨与忽视导致马拉喀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地位低下的妇女的生活更是困顿不堪。所以马拉喀什女性地位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殖民者残暴统治下当地的政治经济落后导致的。

四、女性自我维权意识角度

"I stopped her and put a five-sou piece into her hand. She answered with a shrill wail,almost a scream,which was partly gratitude but mainly surprise.I suppose that from her point if view,by taking any notice of her,I seemed almost to be violating a law of nature.She accepted her status as an old woman,that it to say,as a beast of burden."[4]在老妇人看来有人注意到她这似乎违反了自然法则。她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年迈的女人,一头负重的牲畜。在马拉喀什,你可以看到当一家人出门时,一个老太婆则背着重重的行囊步履蹒跚地跟在一头驴的后面,而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和成年的儿子却可以轻松舒适骑着驴走在前边。她们居然会认为自己就是一头负重的牲畜,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她们地位不只是低于男性,甚至可以说是还没有一头牲畜的地位高。而她们却默默忍受着这一切痛苦,很多时候她们选择顺从、胆怯与认命。她们从未想过要反抗,从未想过争取属于自己的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而此时的英国女性则显得不同,她们的思维似乎显得更先进、更开明,英国是女权产生和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女权主义(feminism,又叫女性主义,总的来说指的就是“妇女要求她自身身为人类应有的完整的权利。”[11]妇女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遭到了太多的压迫与剥削,于是当她们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享有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和平等时,她们开始积极反抗所有造成女人无自主性、附属性和屈居次要地位的权利结构,法律和习俗,她们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为了改变自己的境遇而努力斗争,这就产生了女权主义。英国女性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且早在1928年英国女性就通过努力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批英国的妇女就参加了生产或军队服务,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改善。其实从奥威尔以往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绝非一个女权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从来都是男性的附属品,被男性鄙视和奴役。纵观奥威尔的其他作品,我们暂且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析奥威尔本人以及他的作品,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奥威尔有比较严重的厌女情绪,而他的作品传达的也主要都是男权中心论[13]。

但是在奥威尔《马拉喀什》一文中我们却看出来奥威尔对马拉喀什老妇人的描写充满了同情,他在为老妇人鸣不平。她们的辛苦劳作没有回报,甚至没有人会给她们一点关心与重视。连奥威尔都为她们的遭遇与她们低下的地位感到不公与愤懑,但马拉喀什的女性却认为这理所应当,她们早已从心理接受了这种不公的待遇。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她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她们就这样“甘之如饴”地过着这种苦不堪言,卑卑不足道的日子。

五、结束语

奥威尔笔下的马拉喀什人民,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生活得很卑微,而马拉喀什的女性却成了更大的受害者,她们的生活显得更微不足道。可是没有人关注到她们,甚至没有人将他们当作人来对待。宗教文化的弊端,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她们自身维权意识的薄弱,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痛心的一幅幅悲惨画卷,我们甚至也为还有人如此非人般地活着而羞愧不已,而马拉喀什女性所遭受的严重性别歧视更是让我们无法内心平静。

[1]段怀清.一代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的思想遗产[J].社会科学论坛,2006(5):29-41.

[2]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第一版)[M].刘沁秋,赵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雷茜.矛盾,思索,愤怒——解读乔治.奥威尔的《马拉喀什》[J].山东文学.2009(5):123-124.

[4]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刘文娜.近30年来有关中国女性与基督教研究评述[D].中国人民大学.2016.

[6]刘文明.上帝与女性——传统基督教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许爱军.高级英语学习指南(第三版)(第二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8]周幼华.析《马拉喀什》的内容和语言特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127-130.

[9]袁斯琳.殖民统治酿造的悲剧——析《马拉喀什》[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6)87-88.

[10]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J].学海,2003(3):92-95.

In George Orwell's Marrakech,women are pathetic and have a tragic lif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rakech women and the cause of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igious culture,political economy and female ego consciousness and makes a comparison with the women at the same period of Britain to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exual discrimination.

Marrakech;George Orwell;Women's Status;England

I106

A

2096-000X(2016)21-0257-02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英语演讲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编号:CJF14020)与2013年川北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高级英语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2013-12-44)阶段性成果。

陈建平(1974-),男,四川仪陇人,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跨文化交际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马拉喀什奥威尔英国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的实施路径研究——兼论图书馆实施之策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马拉喀什条约》对图书馆无障碍服务的影响与立法建议*——兼析《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无障碍服务条款
马拉喀什记忆
英国圣诞节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