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默默
高职会展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姚默默
会展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是会展设计教学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实施的有效与否决定着会展设计教学是否能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和会展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本文通过梳理会展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行业新发展对会展教学的影响,对《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及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践方法做了思考和探索。
课程设计;会展设计;设计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以20%的年均速度发展着。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发起撰写的《2015-2020年中国会展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潜力研究报告》,2014年我国会展行业所直接产生的产值已高达4200亿元,有力带动着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给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一系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伴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扩大,自2002年我国最初举办会展专业以来,高职院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也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会展人才培养方向。由于会展行业的活动涉及多个领域,是一个集全局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系统,会展行业的人才培养也呈现一种多结构,多层次的面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主要在管理与营销,策划与服务,展示设计与搭建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 高职院校会展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三大培养方向当中,展示设计与搭建的教学由于其专业性和操作性的要求较高,培养时强调学生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特殊性,与另外两大方面在教学实践和专业走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特殊与差异实际上使得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在设计方面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教学形式存在许多与专业的内在需求不相符的地方,导致了学生培养效果的偏差。
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分析,会展设计方面的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由于高职院校会展专业学生生源基本上是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即来自普通职中或高中)。这些学生不仅从未从事会展设计的相关工作或学习,而且几乎没有对应的美术基础。相比起报考本科院校会展专业或是高职专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参加艺术类高考的考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高职会展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在美术设计方面是零基础的。第二,目前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更偏重设计类软件的学习应用,没有做到专业基础和实务操作并重。学生的软件实操能力很多时候缺乏起码的美学设计理论和美术基本功的支撑,应用能力实际上被架空。第三,目前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与搭建方面的课程设置以CAD,3DMax等软件操作课和《会展设计》《广告设计》等综合设计课两个大方向为主,很多时候欠缺设计基础这种理论实践基础类课程的铺垫,或在开设这一类型课程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地模仿美术类专业或其他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没能很好的适应会展专业学生的内在属性和需求,造成了整个教学体系的不流畅和不完善。
(二)会展行业发展新貌对高职院校会展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挑战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保持与社会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一致性。就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来看,展示设计与搭建这一教学领域主要旨在为会展主办方、参展企业准备好会场空间规划与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人才。这一教学目标本就内涵了对于学生美术基础及设计基础的能力要求,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会展行业的蓬勃发展,会展行业对于人才的审美设计能力要求,又有了新的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在2015年4月一篇名为“新常态下展览业如何转型”的时事评论文章中指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展览业不再停留于过去以线下为主的传统模式上。有调查显示,以2014年为例,我国超过90%的展览会都拥有了线上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传统展览业正向新型展览业转型升级。”可见,会展行业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正在经历展览模式从线下到线上的变革。
在这一新形势下,高职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就逐步凸现出来。相比起传统的线下展览,线上展览业对于视觉图形图像的依赖程度更高,过去实体展厅的设计以及展台的现场搭建被线上虚拟的平面图及三维效果图所取代。能否在电子屏幕上充分营造良好的观展体验,较为逼真地还原产品展示,完整地展现企业形象变得尤为关键。对于会展设计从业人员的设计水平的要求因此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意味着会展设计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平面和三维设计软件,更需具备较高的美术知识和审美品位。而作为为行业社会储备人才的学校教育,只有提高学生们的美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展览设计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设计基础》课程是会展设计教学基础中的基础,针对会展专业的学生情况对它进行完善建设,将为学生之后会展设计的学习铺垫好应有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填补他们美术基本知识的匮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得到根本的提升,这种个人审美素养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塑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设计实践和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帮助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设计基础》课程贯穿着整个会展设计,乃至整个会展专业课程的学习。从专业建设及教学思路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设计基础》课程设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构成整个展示设计与搭建这一教学大块的各个具体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是否合理顺畅的问题。一方面,《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所提供的基础设计理论、原则和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形体和色彩的构造,使得设计软件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设计基础》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水平,教师在进行《会展设计》《广告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时,能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辅助他们出色完成设计项目。
3.《设计基础》有效保证了会展设计教学的整体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型的会展设计人才夯实了基础。随着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于会展设计人才的需求有了质与量两方面的飞跃,学校培养学生时只有顺应行业形势,才能形成与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如上文所述,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设计基础》课程的标准不一,课程的内容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的新需求。作为专业当中展示设计与搭建这一教学大块中的核心课程,《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亟需合理的改革与建设。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对《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作了以下几点研究和思考。
(一) 根据行业职业要求确立《设计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整理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指导性建设规范》中指出,通过会展设计基础课程的教育,学生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达到以下几项行业专业能力目标:(1)能利用造型能力为展会设计合理形象;(2)能判断展会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3)能对展会设计提出合理化方案; (4)能具备较高的展会审美能力;(5)能具备从优秀会展设计中吸收借鉴能力;(6)能根据创意手绘出创意草案;(7)能设计出有形式感的会展平面作品;(8)能对展会设计作品有较好的审美能力;(9)能在展会设计中综合运用文字图形色彩;(10)能对形式感、视觉元素有正确的认识。
据此,会展《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能利用美术基础能力复制再现造型;(2)能具备基本色彩运用能力;(3)能判断美术作品(设计作品)艺术价值层次;(4)能具备基本的艺术造型能力;(5)能有较好的艺术提升空间;(6)能用构成学知识设计作品;(7)能提高形式感判断能力;(8)能利用形式感认知评价设计;(9)能具备设计作品判断能力;(10)能在设计中综合利用构成学知识。
(二)对艺术类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借鉴与改造
《设计基础》是艺术院校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不同的院校专业对于《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和实施方法略有不同,但大部分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设计的概念和构成的概念两个大的模块,其中设计的概念包括视觉传达理论和简约的设计史这两个内容,而构成的概念则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个大块。
对于会展专业的学生而言,视觉传达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即信息传播和视觉语言的符号特性适应了会展设计专业学习的内在需求,应当是《设计基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了解设计的发展,对于他们设计素养的培养也是颇有益处的。不过鉴于课程课时有限,如果按照一般设计专业将设计史铺陈开来分析讲授,一是课时安排上不允许,二则于会展专业的针对性不高。因此,这部分的内容需要根据专业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缺乏美术基础的会展专业学生而言,不过即使如此,面向会展专业的学生教授三大构成的内容时,也不能照搬传统《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方式,而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满足于学生对于构成范例的单纯模仿,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形表现力。
再者,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由于面对大多数为拥有手绘基础的美术生,因此没有额外针对手绘训练的内容,但这恰恰是会展专业的学生所缺乏的。因此,会展专业在开设《设计基础》课时,应当补充与设计相关的手绘内容。
(三)《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策略
在《设计基础》的开始部分,学生将会学习有关设计的概念,包括设计的基本内涵、设计的起源和设计的功能等。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为感性和直观的认识,教学时应当以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辅助,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概念和理论的内容。
在学生大致对设计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应当为学生梳理设计的简史,给出设计史当中重要人物、作品和事件的骨骼脉络。有了大致的脉络后,学生应当侧重学习会展设计史的发展,熟悉会展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优秀的会展设计作品,对会展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讲授设计史的过程当中,笔者将融入视觉传达理论的内容,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程序,其在会展设计当中的应用范围等。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理论是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设计,会展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通过有目的地利用视觉传达理论,提高工作的效果和影响。
《设计基础》的后半部分教学内容将集中在三大构成和手绘操作上。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指的是艺术设计当中的平面造型,重点是造型要素当中点、线、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和法则。色彩构成指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原理,学生主要掌握色彩的属性;色彩当中明度、色相和纯度三大要素;色彩的构成和表现的方法原理等。立体构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形态、空间、肌理等立体设计要素的基本知识;线立体、面立体和块立体的构成设计训练;立体设计的形式要素的知识等。在学习三大构成原理的同时,笔者将带领学生通过临摹、写生和默写等方法,熟悉设计手绘的基本操作,教授给学生手绘当中点线面如何
构成平面视觉形象,色彩的调和运用以及一点透视、多点透视的立体构成方法。这样,学生能够将意识层面的理论知识有效落实到图形媒介上,帮助他提升发现美、捕捉美的审美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同时也方便学生快速修改设计图纸,为后期电脑效果图绘制的学习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目前《设计基础》课程的不完善设置导致了会展设计教学的缺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展行业人才的有效供给。作为会展专业设计教学的基础核心,其课程改革建设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设计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建构实施应紧跟会展行业的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前景。只有对基础课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坚持既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又在理念和实践上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才能形成最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为会展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中国行业研究网.《2015-2020年中国会展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潜力研究报告》[R].
[2]高职高专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指导性建设规范, 2010.
[3]邱勇.不同专业方向的设计基础教学研究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7).
[4]孙芳.高职非艺术专业设计基础授课方法探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8).
责任编辑 朱守锂
2016-01-11
姚默默(1987-),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广东 佛山/528300)
G710
A
1005-1422(2016)02-0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