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粤剧在传统与现代中继续前行
——观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剧目展演有感

2016-03-18 12:11李秋萍
歌海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陵君粤剧剧目

●李秋萍



让粤剧在传统与现代中继续前行
——观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剧目展演有感

●李秋萍

2015年12月9日至15日,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剧目展演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和江南大剧院陆续上演。看完几出粤剧,笔者不禁感叹:粤剧也能这样演!此次孵化展演的五部剧目,或者从主题,或者从形式,抑或从表演手法等,总有一些区别于传统粤剧的地方,而这恰恰正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代的审美情趣。孵化计划的剧目打破了我们对粤剧的固有印象,粤剧不再是拖沓无趣的剧情,看不懂的表演程式……它也可以很“现代”。展演的当晚,广州正寒流来袭,然而这些剧目却在这凄清的冬夜给我们带来丝丝温暖与希望——关于粤剧未来的希望,关于传统的希望。

一、主题中的“传统”与“现代”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主题。戏剧作品通过戏剧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等手段表达作者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孵化剧目的主题多数是传统的,但是其中又包含和体现了作者在现代生活中的体验和思考。

《如姬与信陵君》应该是孵化剧目中较为传统的一出戏。它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弘扬“守信”和“感恩”。这两种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是千百年来一直倡导和传承的价值观,这是主题的传统性。但是在这个传统的主题中我们还看到了与传统审美有所不同的地方——如姬的担当与大爱。这出戏把重点放在如姬这个弱女子身上,因为“感激信陵君的恩德”,如姬答应“窃符”,成全信陵君与“四君子”的诺言。她从开始的懦弱渐而勇敢,以一弱女子之身承担起“窃符”之重担。《如姬与信陵君》的现代性更多的表现在传统主题框架内赋予女性力量与担当。传统的中国女性形象一向是温顺谦恭、三从四德,在这个意义上,如姬“窃符”的举动是有悖于传统女性审美的。然而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悖于传统”却与现代社会的女性评价标准相符。当代女性的评价标准与传统相比早已不同,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家庭,她们与男性一样要肩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社会要求女性坚强、独立、勇敢、有所担当,她们撑起的决不仅仅是“半边天”!这与《如姬与信陵君》中如姬所肩负的重任在某种意义上可谓相通。该剧尊重女性的付出,正视女性的价值,这正是现代的意识。

如果说《如姬与信陵君》是雍容华贵的牡丹,《鹅潭映月》就是出尘不染的荷花。与《如姬与信陵君》那大气磅礴的历史背景不同,《鹅潭映月》着墨于南国珠江的儿女情长。《如姬与信陵君》通过人们熟悉的“窃符救赵”这一厚重的历史事件表现“守信”“感恩”的主题,《鹅潭映月》则以珠江河上小人物的爱恨情仇让人感知人世间之“真、善、美”。先贤孔子“仁、知、美”的学说中对人性有过探讨,而“真、善、美”则是现代人格观中的三大要素。孔子的“仁、知、美”当然与今天的“真、善、美”有所不同,但我们应当看到孔子在以他的方式和标准来构建一种“真、善、美”统一的人格。剧中的女主角秀珠是一个有着高贵人格的女性。她“真”——以赤诚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她“善”——为救婴儿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她“美”——有着美丽的外表与珠江水般清澈的心灵。在《鹅潭映月》中我们看到了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寻的“真、善、美”!

二、现代审美意识的渗透

孵化计划的剧目,虽然以古代时空为背景,演员都穿着古装,但观众看来却并不觉得亘古久远,这大概是因为那些渗透其中的现代审美意识。

《歇马秀才》以现代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戏剧套路,让传统焕“新颜”。就主题而言,《歇马秀才》非常“传统”,它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没有深刻的主题,就是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富贵小姐要嫁穷秀才被棒打鸳鸯的故事。这样的内容基本是传统戏剧的套路。但是在这样的“传统”中,它又以非传统的情节设置和语言表达让该剧有了现代气息。编者在穷秀才历尽艰辛、最终抱得美人归的传统戏码中笔锋一转,让剧情曲折发展。先是穷秀才名落孙山,在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下,大胆揭了武状元比试的皇榜,一心要与马儿拼个你死我活,却因与马儿身世相近,遂感怀身世,对马儿生出怜悯之心,马儿竟也通人性地与他惺惺相惜。于是穷秀才摘得武状元桂冠,其后他又大胆抗旨拒做驸马。剧情总是出人意料地发展,该剧结局是尚书女儿被封公主,穷秀才成为驸马,老尚书得到应有惩罚,这又不失为传统的大团圆结局。纵观全剧,既是传统的戏剧套路,又有现代思维的“曲折”情节贯穿其中,颇有现代观感。语言也是《歇马秀才》一大特色。既有充满岭南特色的广东谚语,又有优美的唱词唱段,还有诙谐活泼的现代语言。巧妙的情节,诙谐的语言,构成了这一出寓庄于谐的喜剧。这一出戏表明,即使是很传统的戏曲套路,通过加入一些现代思维,对传统的情节加入现代的思考,合理地加入现代语言,传统也可以很“现代”。

《胡贵妃》讲述的是落难王妃流落民间,逐渐被淳朴的村民感动,最后牺牲自己保全村民的故事。作者把原来带有悲剧色彩的胡贵妃的故事改成了悲喜剧。虽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在整出戏中加入了喜剧的元素,尤其是反派“刘二”的表演,让剧情和气氛活泼不少,这种轻喜剧的表达,对于背负着各种沉重压力的“现代人”来说会是一种更为容易接受的形式。情节设计方面,地位尊贵的王妃与普通百姓产生感情,本身就是打破传统,与《歇马秀才》男主角抗旨不做驸马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生》是孵化剧目中最具创新意识的一出戏,从意识到表现形式都与传统粤剧不同。首先要说说它的题材。穿越题材近几年在电视电影领域异军突起,很多这一类的影视作品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类题材给创作者较大的时空创作空间,各种元素可运用和调度的空间较大。《三生》中手机和扇子的运用就是一例。手机是毫无疑问的当代产物,扇子虽然今天仍有人用,但人们拿起扇子时,阵阵古风古味扑面而来。剧中扇子和手机同时出现,观众即使身处古装戏的舞台氛围也知道这是意识新颖的穿越剧。穿越是该剧最大的创新,吸引了很多年青观众的目光。围绕穿越,剧中的舞台设计、人物对话等也相应地加入了现代的元素,整出戏看下来,虽是古装戏却给人以浓郁的现代气息,甚至是前卫的科幻信息。这样的题材尤其符合90后和00后的审美。虽然《三生》的意识很前卫,但它想表现和弘扬的却是古老的“中华文化”。作者表面上写一个叫“华夏”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对未来的迷茫,实际上把华夏传统和民族大义寓于其中。《三生》或许可以看作粤剧改革和创新的大胆尝试,虽然它并不完善,但却可以看到粤剧创新、改革的决心。只有与时代共进,与观众的审美共同成长,粤剧才不致于越来越老。

三、戏剧结构的现代性

传统戏剧的惯常结构是以时间为序,逐步展开剧情,或者是以剧情发展为依托,推进时空发展,但是孵化计划中却出现了与此不同的戏剧结构,比如《鹅潭映月》。

该剧以顺序和倒序结合的方式展开剧情,这样的叙事方式不仅戏剧用得少,即便电影电视也不多见。倒叙的方式用在戏剧中其弊端是:观众知晓了结果,还会对故事感兴趣吗?且倒叙的方式容易让剧情松散。主创们显然知道这样弊端,所以他们的倒叙并没有把最终的结果早早呈现,而是先让观众知道张老爷与疍家女秀珠交往惹来不少非议,秀珠更是把张老爷送的镜子视若珍宝。这不禁让人有所疑惑,一位是受人尊敬的权贵,一位是世人眼中低贱的阶层,他们是如何结缘呢?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是带着疑问来看戏的,这最直接的结果是更容易入戏,也更容易与戏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安排非但没有让戏显得松散,反倒让观众为情节所吸引,进入作者的“圈套”。

再看《三生》。该剧描述了女主角“华夏”在各个朝代的不同境遇,把一个个不同朝代发生的故事串联起来。除了“华夏”外,每个朝代的人物、故事都完全不同。这一个个的故事看似独立,其实层层递进地表达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主题。通过这一统摄全剧的主旨又把各种灵活多变的时空元素联系起来。这样的结构形式类似于电影电视的蒙太奇手法,视觉和故事发展呈现跳跃的效果,但总有一个主题贯穿其中。这在传统的戏剧结构中较为少见。

四、舞台表现从传统中升华

舞台是戏剧表演的空间,舞台设计左右着戏剧的最终呈现,也直接地影响到观众对整出戏的观感。孵化计划中的舞台设计同样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最突出的是《胡贵妃》。它的舞台很简洁,但是在简洁中又有意趣。诗歌之美在于其言之不尽,处处留白。这个戏的舞台设计就是这样的诗意,给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传统戏剧的特点是写意和空灵,然而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已经不可能满足于照搬传统的“一桌两椅”,唯有改进和升华才能让舞台具有现代观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胡贵妃》的舞台设计唯美大气,写意空灵,这既是传统戏剧的延续,又加入了新的时代风格,使传统的写意空灵得到升华,具有时代感。

《鹅潭映月》抒情性与画面感的糅合可认为是粤剧舞美现代意识的一种体现。珠江水面风情画的展示是其一大特点,背景中的大月亮和木船可以说为抒情和珠江风情画画龙点睛。看完戏后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皎洁如雪的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珠江上,男女主角伴着悠悠粤曲,轻摇船桨的情景,如此一幅唯美画卷不禁引人遐想……

《三生》中时空变化较多,在表示穿越的时候,主创们通过烟雾和背景的变幻表现出朝代的变换,与传统粤剧表示朝代时惯常地挂个旗帜不同,是更为现代的表达方式。

五、勇于实践,唯“变”才是“不变”

孵化计划的主创们大胆地把现代的意识和元素加入到传统粤剧中,我们总能找到一些沿袭传统又异于传统的地方。正是这或多或少的新气息使孵化剧目整体呈现出新的粤剧风格,展现出现代气息。

孵化计划多多少少有试验田的意味,既是编剧的试验田,检验自己作品的水平,又是年轻观众的试验田,检验年轻观众对新派粤剧的接受程度,同时还是传统戏迷的试验田,检验习惯了传统粤剧的老观众对新派粤剧的接受程度。新人的加入,打破了粤剧的思维定势,给传统粤剧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元素。事实上,粤剧一直以来最大的传统就是“变”。粤剧从来都是通过不断吸收和接纳新鲜事物而不断充实和发展的。

粤剧大师薛觉先很早就提出“今日的戏剧艺术,应随着时代同行并进,才不致落伍泯灭”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六柱制”,整顿台风,废弃“提纲戏”,融合京剧的武功、身段、舞蹈的技艺,开创了“北派”的武打场面,更在美术、灯光、布景、服饰、化装、道具、场幕等方面,作出了较大的改进。薛觉先这些举措体现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学习。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也在发展,粤剧也应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发展。

戏曲需要传承,戏曲中很多东西都是传统的,然而这所有的“传统”都来源于当时的生活。我们今日之传统不就是昨日之生活吗?而今天的创新,也将会是明日的传统!想起一句老掉牙的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当代的元素,提炼当今之生活,使之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传统才能走得更远,才不会成为“历史”!而在求变的路上,必定会有失败与挫折,然而重要的是勇于实践!

作者简介:李秋萍,女,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研究人员。

猜你喜欢
信陵君粤剧剧目
舞台剧目
SINGING THE CHANGES
鸡鸣与狗盗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优秀剧目进校园
信陵君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