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坤
从两地书看瞿秋白深爱杨之华的浪漫情怀
李金坤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瞿秋白既有献身革命的高尚情操,又有钟情爱妻的缠绵柔怀。他在给夫人杨之华的信中,每每喜用“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的昵称与“吻你万遍”等醉人心怀的温馨词语,感人至深。在信里,集中体现了他对爱妻杨之华刻骨铭心相思切、体贴入微关爱深、心心相印抚慰诚的纯正挚情,彰显了人性的至美境界,给人以坦诚而真实的温情脉脉与可亲可爱的形象,这与毛泽东、马克思等伟大人物的深厚的爱妻情结是一脉相通的,对当代社会的爱情、婚姻、家庭皆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瞿秋白;杨之华;万般恩爱;浪漫情怀;社会启迪
浏览我国悠悠数千载的文学长廊,自汉魏迄今,表达嘴唇相亲(主要指男女)的词历经了“呜”、“呜唼”、“噷”、“呜咂”、“呜嘬”、“亲”、“吻”、“亲吻”、“亲嘴”、“吻嘴”、“接吻”、“深吻”、“热吻”、“激吻”、“狂吻”等演变过程。然而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人们浓情蜜意的自然呈现与真实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亲吻,是颇为常见的表达人与人尤其是男女之间亲情与爱情的一种最为直接的示爱方式。在现代西方文化中,如此表达爱意的象征性肢体语言,其运用则更为普遍而广泛。在恋人与情侣之间,亲吻之行为则自然更为鲜明而突出。即使分居两地、天涯一方,男女在书写信件或发送电子短信的结尾,一般都免不了写有“吻你,我的宝贝”、“亲亲我的宝贝”、“轻轻吻我亲爱的”等火辣而甜美之语。所以,无论是两性之间双唇紧贴之“接吻”,抑或“此时相望不相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句)之“飞吻”,恐怕再也没有比如此之“吻”更能畅快地表达男女间深挚婉约、温馨妩媚而令人陶醉、翩然欲仙的美好爱意了。真可谓:一吻深情万斤重,四唇缠绵一身轻。
亲吻是甜美的、幸福的、神圣的、崇高的、伟大的,它不但能激发活力、丰富情感,而且还能增强信心、体现崇高,甚至还能避免灾难、拯救生命,别具神奇的爱力与魅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写崔莺莺与张生相亲相爱时,俩人“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似个状元及第”。这“脸儿相偎”,就是写俩人赤裸裸地贴脸亲嘴的亲昵动作。正因为崔、张有此浓情蜜意的滋养与支撑,张生最终金榜题名,抱美而归。如此一吻,相托终身。美国有一位青年出生时就有一块很吓人的胎记,他聪明的父亲为了消除儿子的自卑感,故意编造了一个“你的胎记是上帝吻过的痕迹”的善意谎言故事,而且常常给他讲此故事。因此,对于这块胎记,这位青年从小从来就不以之为耻,反以为荣,充满自豪,努力奋斗,最终使他成为天才的演说家。可见上帝这子虚乌有的一“吻”,其激励作用是何等巨大!如此一吻,奋发有为。还有,2008年4月,一支由10位美国人组成的探险团进入“死亡之海”的撒哈拉沙漠腹地。然而不久,他们就遭遇了流沙和风暴的袭击,危在旦夕。当救援队赶到时,8位探险者已丧命沙海,唯有一对恋人一息尚存。乔伊斯·怀特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而她的恋人马汀·哈里斯也不是身体最强壮的队员,为何他们能侥幸逃过死神的魔爪呢?其原因竟然是他们在濒危时刻凭借那极尽缠绵的长长一吻。他们用各自呼出的热气保持了有限的水分,相濡以沫,加之无比强大的爱力作用,最终赢得了救援的时间,从而保全了生命。如此一吻,性命交关。此外,2007年8月5日傍晚,俄罗斯北部小镇上的沙波瓦洛夫与妻子来到河边散步。突然天空雷声隆隆,吓得妻子一下子躲进丈夫的怀中。他一边紧紧搂住妻子,一边不忘俯身亲吻妻子安抚她,她也紧紧抱着丈夫亲吻着。刹那间,一道闪电伴着惊雷划破天际直击沙波瓦洛夫的太阳穴,同时也击中了妻子,顿时,俩人满脸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然而,最终俩人却幸运地活了下来。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唯一的科学解释是,当他们夫妇生死之吻的那一刻,妻子平分了丈夫身上雷电的威力,减少了死亡的威胁程度。如此一吻,神奇无比。再就是《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由于忘恩绝情,最后处以死刑。德拉莫尔小姐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热吻于连的头颅并埋葬之。至于德莱纳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笫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如此一吻,情动于天。更震撼心灵的是,在泰坦尼克号遇难之际,美国“梅西百货公司”创始人、世界第二首富斯特劳斯,无论他用什么办法劝说太太罗莎莉上八号救生艇,她就是拒绝,并坚定地说:“多少年来,你去哪我去哪,我现在去你去的地方”。这位伟大的女性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了她的女佣,把毛皮大衣脱下来甩给女佣,说:“我用不到它了。”最后67岁的斯特劳斯挽着63岁罗莎莉的手臂,一对老夫妇蹒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等待着最后的时刻。在被海水吞没的那一刻,这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妇紧紧抱在一起接吻。如此一吻,是何等的崇高、悲壮与伟大,生动揭示了人类爱之永恒的真谛,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纽约市布朗区,至今矗立著1912年为斯特劳斯夫妇修建的纪念碑,上面刻著这样的文字:“Many waters cannot quench love,neither can the floods drown it.”(再多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没的爱)6000多人出席了当年在曼哈顿“卡耐基音乐厅”举行的纪念斯特劳斯晚会。一吻至爱,深入人心;情撼山河,盛况空前。
情侣一吻的举动是美丽感人的,而情侣一吻的摄影艺术则更是温馨恒远的。1950年,罗伯特杜诺瓦在巴黎拍摄的《市政厅之吻》,名符其实地传达了世界浪漫之都的气象与魅力;1945年,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摄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则更是超越了爱情的神圣意义,突出“二战”胜利并彰显出永恒的爱与和平的信息及豪情。至于近年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天人合一亭”所拍摄的难以计数的毕业生情侣们的一张张《静静一吻》的靓丽之影,则体现了树茂天蓝、湖水宁静、人物倒影、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世界的温情脉脉与清新雅致,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一吻定格,百世流芳。
在上述古今中外可歌可泣的深吻至爱感人故事的神圣画廊之中,毫无疑问,当有瞿秋白那种领袖的革命情愫与书生柔怀兼而双美的“吻你万遍”的表达深爱书写方式(即瞿秋白1924年1月12日致王剑虹信中所说的“‘社会的生命’和‘恋爱的生命’相调和”)的一席之地。①它石破天惊,世所罕见,别具一格,意味深长。
众所周知,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深于情、重于情、专于情、痴于情的好丈夫。最近,笔者有幸读到常州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主办的第26期《江南一燕》,该期转载了《新文学史料》(2015年第2期)发表的《瞿秋白书信一束》。其中有1929年瞿秋白于俄罗斯养病期间写给爱人杨之华的4封信。不必说信中真切深挚大胆赤裸表达爱意的火热情语,也不必说字里行间渴望相见、插翅欲飞的迫切心情,更不必说谈情说爱语言的柔情蜜意与诗意画情,但就一如既往的信中“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的亲昵称呼与结尾“吻你,吻你万遍。你的阿哥”的深情落款,就足以让人感动万分、感慨不已了。一般人给自己深爱的妻子写信,开头至多称“亲爱的”,结尾说“吻你”,那已经算是够浪漫的了。可比起瞿秋白的浪漫情怀来,却还是不足以道也。可见,他对夫人的情爱是至深无比的,浪漫情怀是超凡脱俗的。为了更好地体会瞿秋白信中对夫人杨之华感人肺腑的浓情蜜意,我们不妨摘录4封信中的相关内容,略加阐析,以窥其至爱动天、深情撼地的“吻你万遍”的瞿氏示爱方式魅力之一斑。
就瞿秋白4封信观之,他深爱夫人杨之华的情感世界,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试加简论之。
(一)刻骨铭心相思切
1924年,作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与已为人母的学生杨之华结为秦晋之好,如此一对师生恋,可谓惊世骇俗、万众瞩目。他们突破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为了人生的真爱、纯爱与大爱而毅然走到了一起。在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中,他们因觉悟而革命,因革命而相爱,因相爱而勇敢,因勇敢而从容,因从容而幸福。在那动荡的革命岁月里,他们注定是聚少离多,但他们的爱情之火却越燃越烈,爱情之蜜却越酿越甜。从1929年瞿秋白写给杨之华的4封信中,足以可感他们之间灼热的情感。结婚虽已5年,仍然似新婚那样的缠缠绵绵,恩恩爱爱,卿卿我我,朝朝暮暮。2月28日晚致杨之华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俩的爱实是充满着无限的诗意。从半淞园以来,我俩的生活日渐的融化成一片……稍稍休息几天之后,这种有力的爱,这整个的爱的生命,立刻又开始灌溉他自己,开始萌着新春的花朵。我俩的心弦之上,现在又继续的奏着神妙的仙曲。我只有想着你,拥抱你的,吻你……的时候,觉着宇宙的空虚是不可限量的渺小,觉得天地间的一切动静都是非常的微细。
从“诗意”、“生命”、“花朵”、“仙曲”等一系列美好的词眼观之,作者完全沉浸在甜美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回忆中,并以天地宇宙之渺小来反衬出人间真爱的伟大,充满着对神圣之爱的崇尚与向往之情。尤其是“吻你……的时候”中间的省略号,却隐含着比“吻”更为热烈愉悦、更为心旷神怡的挚爱元素,狡黠中透露出作者幽默而欢乐的情愫,爱旨遥深,意味醇厚。3月13日致杨之华的信中是这样表达作者渴望探亲之心情的,他说:
你快可以看见我了,至少比以前是胖些了。你高兴么?好爱爱,我要泡菜吃……天气仍旧是如此,仍旧是满天的雪影,心里只是觉得空洞寂寞和无聊,恨不得飞回到你的身边。好爱爱,我是如此的想你……亲爱爱,我吻你,吻你,要紧要回莫(斯科)见着你,抱着你!!!
养病期间饮食的差异、天气的恶劣以及孤寂无聊的心境等因素,使得作者产生了与爱妻团聚的强烈愿望,情真意切,至为感人。3月17日致杨之华的信中又写道:
亲爱的,这次的离别特别的觉得长久,不知怎样,每时每刻无不想着你……好爱爱,我要紧要紧回家,回家看见你,抱你……好爱爱,我再过五天就一定能看见你了!!吻你,吻你万遍。
此日之信中急切回家团聚的心情较之前封信来,则更为强烈而迫切。从前面的“要紧要”一词到此信的“要紧要紧”,一字之差,迫不及待之心情油然而生,思念之切,恩爱之深,溢于言表。
(二)体贴入微关爱深
瞿秋白自己虽然在俄罗斯治疗养病,但他时刻关注着身体欠佳的爱妻杨之华,由己及人,体贴入微,关爱有加。3月13日致杨之华的信中说:“这次养病比上次在南俄固然成绩好些,但是,始终不觉着的愉快,我俩还是要经常的注意身体,方是有效的办法。养病的办法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又说:“我想,我只是想着回莫(斯科)之后,怎样和你两人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怎样养成健全的身体和精神。”瞿秋白讲的“经常的注意身体”,主要是指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营养、调整心态等养生办法,认为只有这样“方是有效的办法”。这些在3月17日致杨之华的信中说得甚为明确:“至于身体,据医生和许多人说,最好是日常的有规律的自己保护,运动,比一切药都好。如果一则能高兴,二则能运动和呼吸新鲜空气,三则有相当的医药,那就自然会好起来。”强调治本的重要性,具有养生之辩证哲理。3月15日致杨之华的信中对于爱妻如何养生说得更为细致而切实可行,他说:
好爱爱,你何以如此的消瘦呢?何以这样的愁闷,说死说活呢……不好这样的。我读着你那句话,险些没有掉下泪来。你的身体要好起来的。我早已告诉你,不要太用功了。读书不容易读熟的。当初我也是这样,自己读的写的常常会忘掉的。只要不自勉强,不管忘不忘,不管已读未读,只要常常有兴会的读着用着,过后自然会纯熟而应用。觉得疲乏的时候,决心睡一两天,闲一二天,在花园里散散心。睡足了便觉得好些的。
杨之华在读书方面可能因为过分刻苦,或者由于读得较多而一时难以消化并很好加以应用,情绪上出现焦虑的现象,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瞿秋白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细心开导爱妻,注意读书方法,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读书效率,又能强身健体,收到一举两得的理想效果。瞿秋白如此“阿哥”般的关爱体贴,真是爱到了实处,爱到了深处,爱到了极致。瞿秋白之所以如此关心爱妻的身体,再三要求她多加保重,其根本原因在3月15日的信中已说得很清楚:“亲爱爱,你准备着自己的才力,要在世界革命及中国革命之中尽我俩的力量,要保重你的身体。”很显然,他们夫妇共同注重保健身体,目的不只在于他们爱情生命的蓬勃浪漫而青春不败,更在于他们要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尽情奉献自己的力量。这般超越“小我”而为人类奉献才华的精神境界,委实是崇高而伟大的。而如此境界,又完全是建立在夫妻恩爱、体贴入微的美好基础之上的,值得仰慕而钦敬。
(三)心心相印抚慰诚
由上可知,瞿秋白与杨之华真是世间难能可贵的知己伴侣、恩爱夫妻。之所以如此,关键是瞿秋白总是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爱妻着想,痛苦着她的痛苦,快乐着她的快乐。3月17日致杨之华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的信里说着你高兴的时候,我是整天的欢喜;你的信里露着悲观的语气,我就整天的、两三天的愁闷。好爱爱!最近为什么你又悲观呢……你要高兴,要快乐。人生在世,要尽着快乐。你小时候作算学题做不出的时候,烦恼的要死——至今我的性情还是如此——那时我母亲告诉我:“你去玩一下再来,高兴高兴,自然就算得出!”我总记得这句话,总记得,总不能完全实行。我俩一定实行这样的办法。好爱爱,你还要想着,我俩的爱是如何的世上稀有的爱,这就值得高兴了……好爱爱,亲爱爱,我就如此的想:我的爱爱是世界上唯一的理想的爱人,她是如此的爱,爱着我,我心上就高兴,我要跳起来!
作者以爱妻小时候因算学题算不出而烦恼的事为引子,并以妈妈叫他用轻松玩一下的方式来顺利解题的诀窍,来巧妙劝说爱妻要学会放松自己,从而使自己高兴起来,快乐起来。真乃高山流水、难得知音也。瞿秋白与爱妻真的是两人一心,两脑同想,你恩我爱,水乳交融,桴鼓相应,忧乐共感,简直就是一个人。瞿秋白与爱妻彼此相融、难舍难分的相知深情,在3月15日致杨之华的信中表述的尤为真切感人:
我俩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贪多嚼不烂是一无益处的!好爱爱,亲爱爱,我俩的生活是融和在一起的,我俩的工作也要融和在一起。亲爱爱,你千万不好灰心,不好悲伤。
瞿秋白总是这样,以一支深情灵动之笔,一遍遍在白纸上满怀疼爱之心地尽情抒写着对爱妻的无微不至的知音之爱。真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啊!
瞿秋白在信的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吻你万遍”的种种深情厚意,绝非心血来潮、一时激情,而是由来已久、一以贯之的。他与杨之华既是历经艰难的患难夫妻,又是志同道合的难得知己,其思想修养与感情基础都是十分深厚而坚固的。他们结婚时间虽然只有10年,但那种坚毅、执著而浓郁的挚爱程度,则比山高,似海深。秋白在临行前所写的《多余的话》中曾如此深沉地写道:“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是的,我不能没有依傍。不但在政治生活里,我其实从没有做过一切斗争的先锋,每次总要先找着某种依傍。不但如此,就是在私生活里,我也没有‘生存竞争’的勇气,我不会组织自己的生活,我不会做极简单极平常的琐事。我一直是依傍着……因为我许多次对不起我这个亲人,尤其是我的精神上的懦怯,使我对于她也终究没有彻底的坦白,但愿她从此厌恶我,忘记我,使我心安罢。”[1]26作者以一种无比自责的背面敷粉的特殊表现方式,从反面来衬托出他对爱妻的深爱之情。比起直接表达爱意来,则艺术效果更鲜明、更突出,感染力也更大。
具有浓厚书生本色与诗人气质的瞿秋白,在经营两人爱情世界方面考虑问题非常细心,表达感情甚为细腻,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例如有一次瞿秋白刻图章,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后来他们的女儿瞿独伊深情地回忆说:“为了纪念他们的结合,父亲在一枚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7个字,送给母亲。这一爱情信物,后来伴随母亲度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曾有人问过杨之华,为何瞿秋白牺牲后不再婚嫁?她十分自信而坚定地回答:“再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杨之华如此自信而绝对的回答,是对瞿秋白生前称她是“世界上唯一的理想的爱人”至高赞誉的最好呼应。正是由于这一对恩爱夫妇彼此之间无法替代的“唯一”的挚爱深情,因此秋白才会在致杨之华的信中每每出现“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等格外亲昵的称呼与“吻你万遍”的浪漫情词,也才会出现杨之华为寻找最爱丈夫瞿秋白的骸骨而风风雨雨、寻寻觅觅20年而无怨无悔,最终于福建长汀找到并及时运回北京,隆重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瞿秋白之墓”的碑铭。杨之华的心终于得到了安慰。她一生深深怀念、牢牢铭记着瞿秋白,直至生命终了。这种对爱情的忠诚,对婚姻的珍重,一切都源自于杨之华对瞿秋白赤诚之爱的崇仰与回报。瞿秋白与杨之华二人,十年如一日,总是这么如胶似漆、情深似海地爱着对方。这在1935年初夏瞿秋白集唐人诗句而作的《忆内》诗中得到了再次实实在在的印证:
夜思千重恋旧游,他生未卜此身休。
行人莫问当年事,海燕飞时独倚楼。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于狱中深切怀念妻子的代表作,诗人以《忆内》为题,集中表达对爱妻杨之华的深深思念之情,其中又蕴含着悲悯同情、无奈叹息的心灵密码。透过文字之表,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诗人对无情毁灭“秋之白华”恩爱婚姻之罪魁祸首的暗怨与隐恨之情,真乃“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者也。
悠悠万事,唯情为重。“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张先《木兰花》)、“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邱词》)、“万事看如水,一情生作春”(法式善寄赠袁枚诗句)、“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孙中山题赠爱妻宋庆龄语),这些都是自古迄今先贤们热烈赞美爱情至上的伟大诗句的典型代表,倘若将他们集中起来共同歌颂瞿秋白对杨之华“吻你万遍”的青春浪漫的生死之情,也是十分恰切而精当的。秋白与杨之华的十载恩爱深情,时虽短而价更高,感天动地,意义重大。
由瞿秋白对杨之华“吻你万遍”的浪漫情怀,笔者想到了法国诗人普列维尔的著名诗篇《公园里》。诗云:“一千年一万年/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苏利公园/公园在巴黎/巴黎是地球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颗星”。诗人选取的只是清晨公园男女亲吻司空见惯的一个寻常镜头,但却能小中见大,从中深刻体悟到人类爱情的亘古永恒与崇高伟大。全诗仅用朴素无华的64字,以“你吻了我/我吻了你”男女互为热吻的情形为爱力之核心源泉,通过“一千年一万年”与“瞬间”之吻的由古及今、由大到小的强烈时间对比及“公园”、“巴黎”、“一座城”、“地球”、“一颗星”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的空间转换的迅速剧变,将小小一吻置于久远而寥廓的时空之中,放情高歌,不遗余力,淋漓尽致地彰显了男女一吻那渺小而伟大、一瞬而永恒的情撼天地的不朽意义。特别是诗人像摄影师那般由近及远、由下而上的不断摇转空间变换之镜头,仿佛使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男女亲吻之际那种陶醉忘我、心旷神怡而飘然若仙飞升星空的浪漫境界,将原本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欢愉之情与爱之魅力十分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引人入胜,如临其境,诗情画意,回味无穷,诗人真不愧是歌颂男女吻情的空前绝后之巨擘。其实,无独有偶,比普列维尔大一岁的瞿秋白,在他2月28日致杨之华信中所说的“我只有想着你,拥抱你的,吻你……的时候,觉着宇宙的空虚是不可限量的渺小,觉得天地间的一切动静都是非常的微细”的一段话,与普列维尔《公园里》的文体、语言及艺术表现手法等虽然有别,但瞿秋白对于吻情之舒心、畅神、忘我、高尚与伟大的竭诚赞美与慷慨讴歌,与《公园里》吻情高远博大之精神境界,却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爱情是人类永恒主题的话,那么,亲吻便是爱情的神圣行为与甜美表现;如果说在普列维尔眼里的男女互吻是与天地同庚、日月生辉的话,那么瞿秋白对杨之华“吻你万遍”的浪漫表达,则更是夫妇至爱、人性醇美的赤诚展示。其爱心之纯,爱意之切,爱力之大,达到了振聋发聩、惊天动地的空前精神境界。从瞿秋白给杨之华信中“亲爱爱”、“好爱爱”、“乖爱爱”等格外亲昵的称呼、“吻你万遍”的激情抒怀以及对杨之华刻骨相思、体贴关爱、心心相印的细致描写,活生生刻画出作为革命领袖人物对于爱的渴望、追求、珍惜与捍卫之真实情怀。这份真情的开诚布公,委实是难能可贵的,它与瞿秋白一以贯之的襟怀坦白、为人正直的优秀品质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
由瞿秋白“吻你万遍”的浪漫之爱,笔者油然想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马克思对爱情的执着、热烈与竭诚奉献的可贵精神。毛泽东对于杨开慧之爱,无论是“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贺新郎》)的真诚表白,还是“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深切思念,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肺腑之言与纯真之情。而被誉为“千年情爱家”的马克思,他与燕妮的爱情世界更是自始至终充满着浓郁的诗情和浪漫的火焰。他在燕妮民歌集卷首写有这样诗意十足、海誓山盟的表白词:“我永生不能将你遗忘,咱俩永远对对双双。你在我的心中,就像玫瑰长在枝上。”当燕妮沉浸于热恋尽情享受幸福而又担忧难以长久时,马克思便以“活着我们同呼吸,死后咱俩合安葬”钢铁般的誓言安慰她。事实证明,不管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有多么艰难困苦,马克思对燕妮总是一往情深,犹如陈酒,历久弥香。在他们结婚16年之后,一次,燕妮带着孩子从伦敦回到老家特利尔城看望母亲,才小别几天,马克思就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般的难以忍受了。他在信中幽默而深情地写道:“我的亲爱的,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你的照片纵然照得不高明,但对我却极有用,现在我才懂得,为什么‘阴郁的圣母’,最丑恶的圣母像,能有狂热的崇拜者……无论如何,这些阴郁的圣母像没有一张象你这张照片那样被吻过这么多次,被这样深情地看过并受到这样的崇拜。”[2]512-515在另一封信中,他又如此发自肺腑地真情告白:“我的无限悲痛,我无可挽回的损失,我都能从你的可爱的容颜中看出,而当我遍吻你那亲爱的面庞的时候,我也就能克制住这种悲痛。”[2]522马克思如此超凡脱俗的吻而忘悲的浪漫之吻,较之于东方的革命领袖瞿秋白来,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者矣。
由瞿秋白的“吻你万遍”到毛泽东的“人间知己”再到马克思的“吻可克悲”的浪漫夫妻之爱的轨迹可知,爱是相互的、专一的、甜美的、幸福的、诗意的、浪漫的、崇高的、伟大的、至上的、无边的、永恒的。总之,爱情之美,伐尽南山之竹为笔,吸干东海之水制墨,搜遍蓝天之云当纸,集全五洲之才作文,也难以足够赞颂爱情之美的全部。一言以蔽之,爱重于山,情深于水。有情就有一切,无情就无一切。然而,爱情毕竟是男女双方的事,在爱的万紫千红、四季芬芳的花园里,男女双方只有不断除草、松土、浇水、施肥、治虫、剪枝,彼此尽情付出,不存丝毫私念,那么,爱情花木自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五彩缤纷、春光满园,从而尽情享受“夫妻恩爱苦亦甜”(《天仙配》唱词)的美好婚姻之至高境界。举世罕见的恩爱夫妻马克思与燕妮便是如此。马克思对燕妮的爱是无时不在的、全心全意的、毫不保留的。而燕妮也同样如此,你来我往,呼应极佳。在巴黎时,燕妮·马克思致卡尔·马克思的信中是这样表达炽热爱意的:“我心爱的,亲爱的,你尽快回信吧。当我看见你的笔迹时,我是多么幸福。你是我亲爱的,可爱的小野猪,我的小宝宝的好爸爸。再见,我亲爱的。”[2]6122你恩我爱,如胶似漆。对此,马克思深有体会地说:“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使对方产生相应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2]247-248这充分证明了若要爱情真美、大美与恒美,就必须具有彼此竭诚投入、无私奉献的相爱之道,这才是美好爱情的不二法门。
瞿秋白之所以对杨之华如此热衷传达“吻你万遍”的炽热情怀,其奥秘之处正在于此,而其启迪意义也正在于此。本文通过瞿秋白对杨之华“吻你万遍”浪漫之情的简要梳理与论析,使人们在明了瞿秋白是一位爱国、敬业、纯真、坦诚的革命领袖之形象外,还知晓瞿秋白是一位懂爱、纯爱、珍爱、恒爱的恩爱夫妻之楷模。有爱处处春花,无爱时时冬雪;有情就有一切,无情就无所有。愿我们人人都献一分爱,个个皆怀满腔情,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会更美丽,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幸福,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我们的世界就会更文明。这自然也是撰写本文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注释:
①本文所引瞿秋白给杨之华的书信内容,皆出自常州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主办的第26期《江南一燕》“纪念专辑”(2015年7月20日)第2版《瞿秋白书信一束》。
[1]瞿秋白.多余的话[C]∥中国二十世纪散文精品.西安:秋白卷太白文艺出版社,1996:26.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The Charm of Emotion between Qu Qiubai and Yang Zhihua based on the Letters of Two Places
LI Jin-kun
(Faculty of Law and Humanities,Zhenjiang,Jiangsu212013,China)
Qu Qiubai,the early leader of communist party in China,not only had the high morals for dedicating to revolution,but also had the deep love for his wife.In the letters for his wife,Yang Zhihua,he preferred greetings such as“dear,my beloved,my adorable and the warm words like kissing you a million times,which moved readers deeply.In the letters,his love for his wife was deep,sweet,considerate,and mutual understanding.All of these warm emotions symbolize the beautiful virtues of humanities,and his gentle and frank image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wife-loving complex held by Mao Zedong and Marx,which can give insight to the love,marriage,family of current society.
Qu Qiubai;Yang Zhihua;Deep Love;Romantic Feeling;Insight into the Society
I206
A
2096-0239(2016)03-0079-07
(责编:谭本龙责校:明茂修)
2016-04-30
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2014年度课题“个性体悟·家国情怀·文化理想——瞿秋白文学篇系列研究”,项目编号:2014jsqy-01。
李金坤(1953- ),男,江苏金坛人,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