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娜
文化馆组织文化的建设
——对加强文化馆内部管理的思考
李杏娜
本文总结分析了文化馆的定位和存在问题,明确了建设文化馆组织文化的方向是“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文化馆管理;组织文化;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我国文化馆发展几经周折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目标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而文化馆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应更多地从文化自身及文化馆内部查找突破口,增强自身实力,即建设文化馆内部的组织文化,培育文化馆的组织价值观、精神和服务理念,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风貌,激励职工追求工作成就。
组织文化是文化馆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文化馆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文化馆职工的价值观、使命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文化馆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时空。其核心内容是文化馆价值观、精神、服务理念的培育和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
第一,组织文化能激发职工的使命感。使命感是全体职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文化馆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之源。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职工能更清晰自己的岗位和定位,更有利于发挥职工的正能量。
第二,组织文化能加强职工的责任感。通过大量资料和文件宣传责任感的重要性,向管理人员灌输责任和团队意识,让文化馆全体职工有共同的归属感。
第三,组织文化能增强职工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文化馆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把文化馆每个职工工作和行为看成是实现文化馆目标的组成部分,使每一个成员对文化馆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文化馆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为实现文化馆目标去奋斗,自觉克服与实现文化馆目标不一致行为。
第四,组织文化能赋予职工归属感。组织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文化馆既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第五,组织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文化馆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尊严和荣誉,文化馆繁荣了,职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进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成就感。
建设组织文化对文化馆内部管理是软性而有效的方式,组织文化建设,能使文化馆人文素质得以优化,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文化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相比,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文化馆自身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等的研究都显得薄弱,而文化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国外没有相同机构,也就没有直接以文化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1.从文化馆的定位出发,建设组织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文化馆是“为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设立的机构,是群众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文化部2003年起草的《文化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我国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单位。”巫志南在《免费开放背景中文化馆功能定位思考》中指出,公共文化馆体系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主渠道,具有组织指导、传承创新、基层培训、创造指导、系统管理、综合平台功能。可见,文化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又是公众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基于此定位,文化馆适合建设富含中国古典哲学的组织文化,即个人与组织互有长期承诺,个人对组织有认同感,组织成员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意识,强调集体而非个体的首创性,组织的上层应有示范教育作用。
2.针对文化馆存在的问题,建设组织文化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传播者,应履行好文化艺术教育职能,发挥好群众文化主阵地优势。
彭泽明在《中国文化馆(站)发展之路》中指出,文化馆目前主要矛盾为:新发展理念有待提升、全面履行职能有待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队伍整体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文化馆应建设注重规划和标准的组织文化,特点是面向外部,追求革新,有明确目标,责任心强,内部沟通良好。应在明确定位和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建设既富含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又运用西式标准的组织文化,以更有效且良性地实现文化馆内部管理,激发文化馆人才队伍积极性,使职工自觉以文化馆既定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馆建设的组织文化应融合中国人性化管理和西方理性化管理,即“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理念上富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标准上则以西方标准为准。
1.和而不同,和则多力
和而不同,就是既讲原则又讲团结,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也是求同存异。以上下级为例,就是对上下级不同看法进行协调。上级说可行的,其中有不可行之处,下级指出来以使想法更完备。上级说不可行的,其中有合理之处,下级就应看到其合理之处,这样才能达到平稳和谐状况。
和则多力,《荀子·王制》有云:“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大意是和衷共济就能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可增强力量,使组织强盛,战胜万物。现代美国管理哲学家芙丽特指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支配控制、妥协退让和融合统一。支配控制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从长远看并不成功。妥协退让,是双方各退一步,但事实上都并非出自真心,因为毕竟意味着放弃某些东西。而融合统一的方法可使双方愿望都得以实现,没有一方被迫做出牺牲。而文化馆建设组织文化的目的之一正是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和目标一致。
2.权变创新
《孙子兵法》强调:“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意思是要想无往不胜,只有运用奇正相生,即常则和变则交互使用的办法。“不创新,则灭亡”,领导组织方法有多种,不同过程、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差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明确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方向,然而技术、理念随着时间发展,文化馆也必须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才能履行好文化艺术教育职能,发挥好群众文化主阵地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得到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可。
3.沟通和激励
《孙子兵法》要求将帅对士兵的领导方法包含情感沟通和赏功罚过两方面。孙子认为,要让士卒英勇善战,将帅就必须关心士卒,让士卒亲近服从,赏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他主张赏罚要及时,可使受惩罚的下属严格执行制度,也可给绩效突出的下属破格奖赏,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文化馆组织文化建设上,要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力和作用,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的任务和目标。
4.组织和制度
文化馆要遵循制度的组织文化,就是培育职工的价值观、使命理念和行为规范,使文化馆人文素质得以优化。
建设组织文化的本质是管理,而管理的实施,需要制度的保证和各级组织的贯彻配合。文化馆职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固然重要,但如果不遵守制度,肯定会混乱不堪,更不用谈对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按组织分级原则,上下级之间的职权线划分越清楚,制度越完善,组织内部的沟通就越有效。因此,建设制度文化,有利于提高文化馆的工作效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5.教育以进化
当今的管理实践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就是从单纯的竞争模式向合作共赢模式转变,充分体现共同进化的原理。文化馆的上层建筑要创造环境并带领普通职工共同进化,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才能真正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共同进化最主要的途径是建立教育型组织文化,持之以恒地对职工进行教育。主要通过会议和系统化培训,将共同理念灌输在职工身上,让职工自觉克服与实现文化馆目标不一致行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而努力。
建设“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的组织文化,既符合文化馆是事业单位的性质,又能使文化馆绝大部分职工接受中国哲学思维熏陶,学习西方工作理论,有利于文化馆在群文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发挥群众文化宣传主阵地优势。
提倡建设文化馆内部组织文化的目的是加强文化馆的内部管理,其根本是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理念,西方标准”,从文化馆自身出发,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1]白雪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概述[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王珊珊.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概述[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毛少莹,袁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发展趋势[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4]李国新.日本的公民馆及其基本制度[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杨庆红.北美公益性文化设施及服务考察报告[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任珺,李奇.发达国家公共文化部门绩效评估经验及发展趋势[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7]彭泽明.中国文化馆(站)发展之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8]段淳林,程宇宏,晁罡.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9]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文化馆)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