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琦薪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肖琦薪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突出人的能动作用。廉政文化素质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重要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治理主体在国家治理中能动性的发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廉政文化建设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探求廉政文化建设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廉政文化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廉政建设历来是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不同时期,廉政建设的侧重点不同。现阶段,习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立起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文化保障,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廉洁的政治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在于突出人的能动作用,能动性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人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廉政文化素质。廉政文化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1.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性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演化的结果。”①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廉政文化建设必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导向,以时代发展新要求为目标,建立起能满足我国现代政治、经济、生态等治理新需要的现代廉政文化体系,从而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性。
2.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即全民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多向互动,注重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引进先进理念,有利于实现“管理”向“治理”转变。“管理”是单一管理主体的独立行为,而“治理”则是党、政府、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共治的联合行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治理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在建设理念上不断去旧革新,在建设环境中不断清明的趋势下,国家治理结构也会得到不断优化。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将更具科学性。
3.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效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明了党执政观念和执政方式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治理”较“管理”而言更注重突显人民的主体作用,要求人民主动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廉政文化建设强调提高建设主体的廉政文化素质,建设主体廉政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在制定国家治理政策时较好地兼顾到国家与人民的双方利益,为政策的实行减少阻碍,从而增强政策的实效性。即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设,客观上增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保证了治理中的相关政策得以顺利落实,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
现阶段,廉政建设是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廉政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廉政建设的成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廉政文化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廉政文化素质培养、廉政文化制度建设和建设主体参与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以致廉政文化建设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
1.建设主体自身廉政文化素质偏低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廉政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制约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关键之一在于自身廉政文化素质的高低。廉政文化素质包括廉政文化意识与廉政文化能力。就廉政文化意识而言,廉政建设主体深受“官本位”和“人治”等封建治理文化思想影响,导致建设主体政绩观、权力观以及世界观扭曲。且廉政建设过程中,建设主体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进行自身廉政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的步伐不快。就廉政文化能力而言,廉政文化能力是指人对廉政文化的运用能力,包括廉政文化创新能力、廉政文化宣传能力等。就如今现状看,建设主体自身正确廉政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够,对已有的廉政文化进行深入宣传不力,或不具备在现有文化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我国建设主体自身的廉政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2.缺乏系统的制度体系与法律保障
任何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与基础,是具有一套系统的制度体系来为之服务。但我国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虽然提出与制定过一些廉政文化制度,但并没有注重将这些零散的廉政文化制度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体系,我国廉政文化制度的执行力较低。主要表现为效率低与针对性不强,比如,对官员的廉政监管力度不足,或是任人唯亲现象的存在,以及党的纪检机关和政府系统的监察部门没有独立、专门、系统的廉政文化制度体系,都会导致廉政文化制度的执行力低下。除此之外,廉政文化建设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离开法律保障的廉政文化建设难以被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规定与政策也难以被遵从和执行,以致廉政文化建设最终沦为空谈。
3.建设主体单一及参与渠道不畅通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与建设的主体。廉政文化建设属于国家治理与建设的一部分,其主体理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但是,由于受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廉政文化仅仅是一种从政文化,与民无关。廉政文化建设也是专门针对手中拥有权力的政府职员或领导干部而言的,人民群众不敢也不愿深入其中,始终对廉政文化建设持观望态度,缺乏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人民群众参与意识的缺乏,使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呈现单一化、片面化,甚至唯一化的趋势,难以形成全民共建模式。同时,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参与渠道不畅通、保障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渠道极少,参与程序繁琐,缺乏保障群众参与权的相关规定。此类种种因素都制约和阻碍了群众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针对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对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1.提高建设主体的廉政文化素质
(1)廉政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传统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的原则。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应对传统国家治理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不能有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当然,继承的同时更要注重将之与时代相结合,不断为建设主体的廉政文化素质注入新的时代生命力,逐步形成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廉政文化意识。
(2)廉政文化建设中,对待外来廉政文化应坚持借鉴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廉政文化建设主体要学会在借鉴外来廉政文化基础上,将之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譬如,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的先进廉政思想,在公务员队伍中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让公民具有主人意识、权利意识和监督意识②。坚持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创新,是力求中西廉政文化相承接,培养在借鉴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最终促使建设主体的廉政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2.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与法律保障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权力监管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从源头上把好关,对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标准、路径等进行深刻改革。如在选拔过程中,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原则,彻底改变任人唯亲的恶习,实现人事选拔制度的优化,建立起一套系统、规范的人事制度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强主体。领导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他们手中握有实权,不完善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体系,就很有可能滋生腐败,损害党、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唯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廉政文化制度的建设作为基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独立的廉政文化制度,力求形成一套相对系统和规范的廉政文化制度体系。
(2)建立与完善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③,表明法治思想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与建设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法律保障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起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引起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视,保障廉政文化建设政策的顺利实行,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影响力,最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向前发展。
3.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1)重视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这一核心内涵,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进行全民协同建设,不仅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也有利于使廉政文化建设得到社会民众的支持与认同,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只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意识到廉政文化是一种大众性质的生活文化,才能真正达到其建设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与社会风气。
(2)重视现代化网络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便利性与广泛的传播性,成为社会大众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廉政文化建设中,要使人民群众能享有畅通的参与渠道,有效发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就要善于将现代化科技应用到廉政文化建设中,使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沟通社会大众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桥梁与纽带。譬如,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身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与意见,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对破坏廉政文化建设的行为进行直接举报。现代化网络技术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权与监督权的实现,促进了良好廉政文化氛围的形成。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对之高度重视,要善于在建设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结合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探求新的路径,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形成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引文注释
①本书编写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3.
②何少林.我国廉政文化建设论略[J].科学社会主义,2007(1):97.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1]本书编写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3.
[2]何少林.我国廉政文化建设论略[J].科学社会主义,2007(1):97.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82.
[7]胡鞍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3):6.
[8]许海清.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10.
[9]黄义英,秦馨.廉政、廉政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J].前言,2010(9).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