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为例*

2016-03-18 09:03:46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机制

陈 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以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为例*

陈强

(山东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路程。当今形势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均十分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培育。以辅导员协会为保障,通过理论研究和探讨、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等路径不断强化辅导员职业能力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路径;机制;辅导员协会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是一条非常漫长的路程。综合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通过建立辅导员协会并以此为依托和平台,组织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职业能力,并以此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方法。所谓辅导员协会就是“为了逐步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功用,不断强化辅导员群体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以高等学校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一线辅导员为主要成员,在自愿和个人兴趣的基础上集结成的专门团体。”[1]

十年前,复旦大学领全国风气之先,成立了复旦大学辅导员协会,随后,上海及全国其他一些省市的高校相继成立了类似的辅导员组织或者机构。2015年4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在充分借鉴省外兄弟高校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山东省高校第一家辅导员协会。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协会对于学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

(一)组织辅导员积极开展理论问题研究和工作经验提炼

有学者呼吁:“广大辅导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力度,认真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真而努力的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才能使辅导员职业能力逐步提升水平。”[2]党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争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汲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给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教授型辅导员靠拢。以此为目标,辅导员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以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扩大自身的涉猎范围,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并及时提炼,逐步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研究方向和范围,这样才能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加明确的指导。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通过多方征集意见和建议,在辅导员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和学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共划分了8个理论研究专题:一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引领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二是大学生学业指导(含学风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三是学生事务管理和党团、班级建设;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七是网络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八是公寓社区建设及育人作用发挥。有的专题下还分设了理论研究方向:比如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引领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专题下就分设了三个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优秀传统文化方向以及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专题下设了两个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向和创业教育方向。每个研究方向都会设立几项研究课题,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以在大学生中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载体为课题进行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方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体系的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发展及趋势等为研究课题……同时,每个研究方向均成立自己的研究团队,每个团队都明确了负责人,全校的辅导员均包含在其中的一个研究团队之中,每个研究团队定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针对团队的研究课题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申报高层次课题实现突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1项,其他省级以上课题4项,发表学生工作论文80篇,其中核心期刊近20篇,另有多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的表彰。

(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帮助辅导员调整积极的状态

所谓“职业倦怠( Occupation burnout) 又称‘职业枯竭’,它是一种由职业工作本身所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个体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包含肉体的疲倦劳累以及心理上的疲乏倦怠。”[3]

由于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牵涉到学生安全、重大事件等敏感问题和时间时更加明显)、工作时间不固定(很多辅导员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内容较为芜杂(很多辅导员因此成为一名“事务主义者”)、角色定位不明确(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尚未明确自己到底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等原因,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陆续出现工作效率逐步降低、工作动力逐步下降、工作目标逐步偏移、工作自信逐步低下等问题和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种不良倾向,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给高等教育带来沉重的负面压力。

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方吸取经验,制定和实施了多项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全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帮助辅导员恢复到工作的“满血”状态。首先,从源头入手,全力帮助新进辅导员养成良好的职业认同,从而形成一种职业使命。2015年9月,针对今年新引进的辅导员全面实行“导师制”,即从全校范围内选聘有经验的曾经做过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与新入职的辅导员一对一展开帮扶行动,新进辅导员定期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感想,导师针对新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逐步增加新辅导员对于这个岗位和角色的认同度,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项工作是学校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一次有益探索,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其次,针对工作多年的辅导员群体,科学设置考评机制和考核细则,大力宣传并公开表彰成绩突出的辅导员。比如设置了“十佳辅导员”的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积极推荐优秀的辅导员参加省级以上的培训和评选,迄今为止先后有2名辅导员被评为省“十佳辅导员”,14名辅导员被评为省“百优辅导员”。再次,不断完善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机制,逐步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平台,针对辅导员开展了多期培训班和专家讲座。这些培训班和专家讲座主要从如何管理自身情绪、如何提高谈话技巧、如何与特殊群体学生沟通等方面进行。同时,针对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倦怠还开展了心理健康团体游戏、情绪宣泄、沙盘游戏等活动,使广大辅导员能够释放自身压力,调整积极的心态,从而达到一种最佳的工作状态。

(三)着力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充分展现辅导员的个人风采

这里所指的素质拓展是指“利用自然地域与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又称拓展训练或外展训练。”[4]1

辅导员通过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展现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是不断提升其职业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参加素质拓展活动,能够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释压水平,适应日益复杂化和精益化的工作内容,积淀经验和能力,提升其职业能力。

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协会根据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素质拓展内容和形式,创新活动载体,以素质拓展训练提升职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科学规划辅导员素质拓展计划和内容,分层次、按步骤的开展各项素质拓展活动,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比如我们设置了多项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的比赛:学生工作论文评比、优秀工作案例评比、优秀博文评比、优秀主题班会课件评比等,以此来促进和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其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野外素质拓展活动。2015年5月,协会组织全体辅导员在鲁山森林公园开展了登山活动,登山活动以团队竞赛的方式进行,辅导员被随机分成4队,抽签决定各队行动计划。各队依据登山路线图和各自任务书规划登山方案,途中要到达不同的3个任务目标点,寻找下一步行动任务书,并根据要求完成相应任务。这项工作要求队员们全情投入,积极为团队出谋划策,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协力完成团队任务。活动寓登山、寻宝、猜谜、速度竞技于一体,促进了辅导员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再次,举办了辅导员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协会先后组织了辅导员排球赛、辅导员篮球赛、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新年联欢会等系列活动,帮助辅导员既放松了心情,又愉悦了身心,拓展了辅导员的视野,增强了辅导员的团队凝聚力。最后,开展了辅导员工作沙龙活动。辅导员沙龙活动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辅导员聚拢到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共同分享成功经验,解放了思想,更新了方法,成为全校辅导员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辅导员沙龙的举办,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切实提高了辅导员的执行力,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建设”。[5]山东理工大学辅导员沙龙活动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近80期,每期都有一个固定主题,内容蕴含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之间的关系

加强辅导员理论研究和探讨、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三大路径之间并不是割裂和分开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加强辅导员理论研究能力是核心。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思路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作为一线辅导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结合自身工作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索,逐步从事务工作向研究工作转变。因此,在辅导员协会这个平台之上,做好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是三大路径之中的核心。

第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关键。辅导员能够顺利、高效的开展工作,缓解自身的职业倦怠尤其关键。协会将所有辅导员聚集到一个团体之中,协调好辅导员之间的关系,尊重会员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以辅导员为本的协会理念,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给予辅导员以真诚的关心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从而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打消辅导员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把辅导员这个岗位当作一种可以长期坚持和从事的事业。因此,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是三大路径之中的关键。

第三,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是基础。辅导员个人素质的提升决定这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所以,协会在科学规划、提升活动层次等方面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素质拓展的范围十分广泛,其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在协会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专业指导、技能培训、权利维护等方面的拓展,在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只有做好了辅导员的素质拓展工作,才能逐步建立起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因此,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是三大路径中的基础。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保障和运行机制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需要辅导员个人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作为辅导员协会以及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也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保证其顺利的运转。

山东理工大学历来十分重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制定了多项措施作为重要保障,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了多项活动,帮助辅导员协会更好的运行。第一,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辅导员既是教师身份又是管理人员身份,“两条腿走路”,打通了辅导员的晋升通道:辅导员既可以晋升职务,也可以晋升职称。同时,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在职称晋升时单独列支计划,并制定了详尽的符合实际的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了有效激励。第二,在经费上对辅导员、辅导员协会及其开展的活动进行大力支持。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专门单列计划,专门扶持学生工作开展活动。学生工作处还专门列支出经费支持辅导员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每年确定2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项课题给予2000元的研究经费;每年确定15个左右的主题班会课件设计项目,每项给予500元的建设经费。同时,针对辅导员协会开展的活动,学校在有限的经费中也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协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第三,积极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为辅导员做辅导报告和辅导讲座并展开交流活动。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讲座可以获取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谱系,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转变自己的工作思路,从而为职业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协会先后邀请了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平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新教授、山东省高校工委宣教处处长刘欣堂等专家来校与全体辅导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四,组织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国家针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设置的一项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大型竞赛活动,活动的参赛人员必须为一线辅导员,活动考察的内容涵盖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重大时政以及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山东理工大学自2014年开始举办此项活动,并以此项活动作为省赛和国赛的选拔赛。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沉下心来认真仔细的研究和探讨。以辅导员协会为保障,通过理论研究和探讨、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等路径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同时学校给予充分的机制保障,应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娄钰华.努力构建创新型高校辅导员协会[J].大学时代,2006,(11)

[2]李孝灯.略论高校辅导员协会工作的创新和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3]王永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15,(9)

[4]李金芬,等.拓展训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5]邱杰, 等.以辅导员沙龙为载体提升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的实践探索[J].学术论坛,2010,(8)

(责任编辑:乐程)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o Boost College Advisors' Vocational Ability

Chen Qiang

(Colleg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Abstract:Improving college advisors' vocational ability requires time and effort. Great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it by the leading bodies and competent authorities at all level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enhance advisors' occupational ability,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reduce the advisors' job burnout throug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them to expand their qualities with the support of advisors' association.

Key words:advisors' vocational ability; way; mechanism; advisors' association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2.011

作者简介:陈强(1981- ),男,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2-0048-04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当代贵州(2018年21期)2018-08-29 00:47:20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8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