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 徐秀红 王伟明(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机理与对策研究*
张龙徐秀红王伟明
(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个人可以平凡,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托尔斯泰也曾这样讲:“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由此可见责任的重要性。但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学校教育的偏颇以及家庭教育的缺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履行责任能力差。因而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努力实现远大理想和抱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单一,脱离实际
传统的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容单一,过于理论化,缺乏感染力和新意,并与大学生实际脱离,忽视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发挥,无法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未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内容陈旧,更新缓慢。这种内容脱离实际,单调乏味、僵硬刻板的“一刀切”式的责任教育,使学生对责任教育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共鸣,无法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对责任教育失去兴趣,甚至反感,更难以将其中的先进思想转化为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形式重理论,轻实践
责任教育应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引导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参与,实现责任教育的内化及自化。然而传统的责任教育常采用以说教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地说教,不敢创新,疲于改革,学生迫于无奈于考试前死记硬背,使得责任教育内容缩水为枯燥无味的道德教,责任教育课堂沦落为应试教育的练兵场,大学生责任教育课程沦为可有可无的“副课”。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缺乏一种合力
受教育者的社会性、多样性及主体性决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一项庞杂的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配合及良性互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尚未形成合力。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缺乏实效,社会支持和社会舆论导向尚未跟上,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效果甚微。
社会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行为,是否具备责任行为则由责任意识决定,责任情感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在责任行为中产生,责任意识归根结底包括社会责任实践(行为)、社会责任情感、社会责任意识。三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以下三种教育机理。
第一,理论教育。通过传统理论教育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意识指导行为过程,进一步产生社会责任行为。单纯理论教育形式单一、激发的意识不深刻,如果教育方式采取不当,很容易沦为理论说教。然而目前,社会责任教育普遍采取这种方式,令人深思。
第二,实践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实施责任行为,使其感悟社会责任,激发责任情感,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责任自觉,进而形成自觉责任行为,达到教育目的。此过程把握意识源于实践的原理,社会责任教育是通过具体责任行为形成责任意识,是一个“无意识行为”到“有意识行为”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实践将责任行为内化于心,增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实践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三,理论与实践统一教育。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即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一方面引导学生实施责任行为,在此过程启发责任意识,同时结合理论教育,促使责任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学生的责任行为变得更加自觉。行为前无意识者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启发双重作用产生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行为前有意识者可以通过实践启发和理论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此种工作机理较前两种机理更灵活,更有针对性,更全面,更有效,更适合于当前社会多元,学生多样的现实情况。
(一)优化教育内容,提高责任教育针对性
学校德育课程是开展责任教育的主要载体,进行社会责任基本理论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完善社会责任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一是优化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现行的课程教材比较突出政治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讲授过程中加以组织,如调整、增补、删减等,加入社会责任理论知识内容。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总结整理,并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也需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合理组织,大力支持构建系统完善的学校责任教育内容体系。二是推进本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加强责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开发和实施以责任为核心的本校的课程,也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高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责任理论为指导,编写具有针对性的责任教育读本,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和培养。三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对具体责任知识的传授也要按层次进行。即根据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成熟程度,按年级划分每个阶段的责任目标与要求,在每个阶段都使学生做到明确自己的角色所应承担的各项义务。如大一年级时侧重自我教育,主要有生命责任意识、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大二侧重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教育。三四年级时,侧重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教育,切不可实行一刀切式教育。
(二)丰富教育方法,提高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要走出瓶颈,行之有效、实现新时期的培养目标,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社会责任教育方法要多样化,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全面地、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首先是活动法。活动法是强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责任,教学生学会负责。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合作与交往,是不能真正产生责任意识,也不会发自内心地履行责任行为。活动法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最独特而又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次是角色承担法。角色承担法主要是指在特定情境中学生通过扮演社会角色形成心理体验,养成某种习惯,最终改变某种态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强化学生的责任动机,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可能性。三是公正团体法。公正团体法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最本质特征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管理组织,感受民主的道德氛围,在此过程中,形成学生的集体价值意识,通过集体的教育力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治,学会对集体负责。以上三种方法不应该单独运用,有效的责任教育应将以上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切忌简单拼凑。为此,学校社会责任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
(三)教育过程实践化,促进责任行为自觉性
学校是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集中地,学校社会责任教育切勿忽视个体的责任实践。责任主体对某一具体的责任行为的践行不是偶然发生的,而要靠不断的、长期的社会责任实践。通过反复的责任实践,积极地把外在的责任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心的自觉需求,形成自觉责任意识,促使社会责任行为的自觉性。我们的社会责任教育应该将知识学习、社会责任判断能力培养及社会责任实践行为训练结合起来。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让学生参与活动设计,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从中体会自身的价值和责任。使学生能够自觉把权力和义务集合起来,自觉抵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并以自己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以便互相启发、互感互动,在学校形成文明之风。
(四)拓展教育路径,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空间。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学生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接收信息,同时也经受着社会的洗礼和网络的冲击。因此,社会责任教育不应该仅由教育工作者承担,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应该共同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首先家庭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基础环节,家庭正确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十分重要。应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责任素质;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其次学校是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主阵地,是促使大学生形成责任行为的关键环节。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改变教育方法,把重灌输变为重实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责任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社会是多种社会责任教育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综合性渠道。因此,社会关系及社会风气的好坏,对人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人格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影响。第四大学生自己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只有自己不断加强修养和锻炼,并加强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就会为社会责任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责任行为和能力关乎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关乎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关乎到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透过现象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努力探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更离不开大学生自身努力。相信在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定会培养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夏德全.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吴宇.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3]张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4]张建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
[5]丁文敏.大学生责任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6]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7]高矗辉.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缺失及其原因与对策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8]李遂武,韦贡.责任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选择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和机理为切入点,分析其内在的逻辑与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强化实践活动”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群体;机理;对策
*基金项目院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渊Y201225405冤遥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 key 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aper choos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its inherent logic and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ward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such as "optimizing educational content, enriching educational forms, and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group; mechanisim; measures
作者简介:张龙(1981-),男,汉族,浙江临安人,丽水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