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升级,其调整与提升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广州高职教育面临区域转型和产业提升的新机遇,其发展中心噬待转向“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并重,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探讨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关键词】广州市 高职教育 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39-01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结构的变动正相关,教育结构的合理配置又反作用于经济结构,高职教育是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它的生命力体现在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标相切合上。随着广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广州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区域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暴露出设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广州市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
截止2013年底,广东共有79所高职院校,其中11所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广州地区共有高职高专院校46所,占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总数的57%。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36所,专科学校3所,公办的有28所、民办的有11所。截至2012年,广州普通高职高专学校在校人数为51235人。
(二)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现状
广州高等职业教育投入迅速增加,多主体投入办学的格局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和行业、民间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比例增大,但是,据2011-2012年广州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按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构成例来看分别为3.05,2.98,在各级各类教育所占份额小,又有下降趋势。截至2012年,广州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普通高职高专只占2.5%,广州市普通本科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16465.84元,普通高职高专学校为10776.85元,可见广州高等教育偏重本科支出。广州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只占普通本科高校的65.45%。以2012年广州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10776.85元作比较,同年该指标广东省为11093.86元,广州普通高职高专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低于广东平均水平。
二、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广州作为目前中国的三大城市之一,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核心。2012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551.2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1.58%,34.84%,63.58%,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0.5%,30.2%,69.3%,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分别为0.1%,3.2%,7.2%。根据2013年广州统计年鉴,2012年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8. 62%,37.50%,53.88%。第一产业人员比例维持在10%以下,但产值比重只有不到2%, 其人员的贡献率只为0.5%。说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换过慢,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短缺与闲置现象并存,而且影响产业转换的正常发展。到2011年底,广州市现有从业人员743.1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57.2万人,占总比例不到10%,“十一五”末期,广州市技能需求总量为190万,现有的技能人才数量为136万,缺口54万之多。广州产业正面临着从以“制造工业” 为主向“服务产业” 为主的产业转型,广州不缺乏劳动力而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一半以上分布在传统行业,而新兴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三、与广州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改革方向
(一)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步
广州出于珠三角地区,是珠三角经济的重心,主要发展航运业、海洋业、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物流邮政业、服务等行业。应以广州为辐射中心带动粤北粤东粤西等地区,成为区域技术推广、辐射和示范的中心。这离不开高职教育为之输送与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保障。目前高职教育虽然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专业设置却陈旧与市场脱节,让高职学生面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建设必须势在必行。广东应向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的思路办学。广东省共有68所高职院校在经济发达珠三角地区办学,11所在粤东西北地区办学,区域布局不平衡也势必影响到国家的双转移政策。
(二)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举办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不论从我国高职教育内部发展来看,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要求,高职教育现在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阶段,但由于传统的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上,从人才选择标准和经费分配上,都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然而广州高职教育具备实用性和技术性和职业定向性三方面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投入建设实验室、实训室,而高昂的投入和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时时存在。除了依靠政府和学费,广州高职教育应向更高层次延伸,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这样以来高职教育糅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师资、经费等硬实力,又可以走出“国家重视,社会轻视”的怪圈。例如: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成为广州航海学院(本科院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三)深化校企实践和文化合作之路,拓展国际办学新领域
高职高专和普通高校培养特色差异不明显。根据麦可思调查数据,在2012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41%的学生认为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是“学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目前仍有25%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相对本科(18%)仍有上升空间,广东省社团活动项目中“社会实践及公益类”参与度百分比名列第一,要实现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高职院校不可以“闭门造车”,必须听到学生们的迫切呼声,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增加对院校自创收入,实行针对性的“产业学校”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把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产学研结合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动力, 更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霞.从广州产业转型看高职教育的发展[J].高等教育,2009 , (6).
[2]赵元笃.广州高职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关联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 2010,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