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学报提升影响力路径研究

2016-03-17 20:22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影响力学报

杨 帆

(新疆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全媒体时代学报提升影响力路径研究

杨帆

(新疆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对学报影响力的提升提出很多挑战。全媒体时代阅读要满足随时随地等要求,单一的纸介质传播形式已经不能适应读者阅读的需要,即使电子版也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学报需要开发多种媒体出版形式,比如手机阅读版、微信和微博版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读者作为信息中心的力量,让每个读者成为学报的传播者。此外,学报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提供的资源,比如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信息量让我们发现新的学术热点,提高策划水平。最后,作为信息加工中心环节的学报编辑,要自觉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促进学报提升影响力。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学报;影响力;路径

随着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之间出现融合,促使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对出版业造成很大的冲击,我们遇到了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将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的关键在于如何迎接挑战。

一、 全媒体时代的内涵

全媒体时代全媒体(omnimedia)的说法,最早见于美国 1999 年成立的马萨·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这实际上是一家家政公司,通过旗下管理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书籍、网站等多种媒体组成的“全媒体”推广本公司的家政服务和产品。2000 年美国弗罗里达州的坦帕传媒集团成立坦帕新闻中心,将旗下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集中在一栋大楼里办公,实行综合管理,对新闻编采、使用实行统一调度,开启了多媒体内容融合实验[1]。2006 年,英国 BBC 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改进了受众端,让受众端变得便于携带、可以移动、受众可以互动参与、个性化服务[2]。国外并未给全媒体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通过梳理国内文献发现,我国对全媒体的内涵定义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认为全媒体指多种媒体形式的整合。南方广电集团的张惠建认为,“全媒体”从传播载体形态上,可以简单概括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的总和;从传播内容形式上,则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信息传输渠道上来看,包括了传统的纸质、频率、局域网(如有线电视网、数字电视、IPTV、地铁电视等)、国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Wi Fi 等等[3]。第二层含义认为全媒体是多种媒体间得融合产生新的媒介形态。

二、 全媒体时代对学报提出的挑战

(一) 读者阅读方式“碎片化”

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噐等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同时,生活方式的加快、浅阅读越来越流行,普遍出现阅读“碎片化”现象。所谓“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终端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另一方面是指读者阅读的是短小的片断式内容也即随时可中断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阅读内容[4]。有研究表明:科研人员在多数情况下是针对研究或工作要求有选择地部分阅读,这种阅读形式比较近于“碎片化”阅读。学术论文、论著并不排斥“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因此,在出版学术论文、论著的电子版本及图书出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合理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碎片化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5]。高校学报要适应这种阅读方式的转变,在传统传播方式上增加新的传播方式,将信息和知识碎片化,让读者随时随地可以获得学报最新、最权威的研究结果以引发读者思考,产生新的研究点、从而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二) 学报不再是信息的垄断者

传统媒介下,学报是信息的传递者,位于金字塔的最上端,对信息具有垄断地位,学报掌握着话语权。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将信息传递出去,这样学报就从信息传播链条的顶端被拉了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递的中心,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学报不再对信息传递拥有垄断权。那么,学报要认识到一些变化,转化自己的角色,与读者平等对话,将每个读者和作者变成传递学报信息的中心,扩大学报学术信息的传递范围和速度。

(三) 大数据与媒介融合

全媒体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媒体时代需要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也促使了多媒体之间的融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说:“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要用大数据思维去发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世界上许多事情看起来互不相关,其实背后都有其相关性。有个美国人通过收集某段时间美国人收看的电视节目是喜剧偏多还是悲剧偏多来推测国人在某段时间是否整体心情偏好还是偏差,并以此来决定做空还是做多股票,结果赚了大钱。”正如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大数据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信息背后的相关性。学报的传统工作环节是策划、约稿、审稿、校稿、印刷出版。在全媒体时代,学报要利用大数据中的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找到研究热点,提前组约热点话题的文章,同时也利用大数据发现新的作者群,约到更高质量的文章。多媒体的融合使得“全媒体出版实现了作品和媒体的‘一次创作、多样展现’,对作品所形成的信息的‘结构化加工和数据库存储’,突破了以往传播方式的局限,作品被分解、再组合,以个性化的方式为不同的受众所接受,构建了信息社会的传播新形态。”[6]传统的纸介质印刷出版,周期长、传播范围受局限,在数字出版时代,纸质学报传播方式受到很大的挑战。

三、 全媒体时代学报提升影响力路径分析

(一) 学报要充分借力打造全媒体传播路径

全媒体时代,学报需要借力发力,充分利用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现在学报的电子出版基本依靠数据库,数据库的开放存取功能确实方便了读者获得学术信息。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数据库就会为读者呈现所收录的最全的文章信息。不过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学报将电子版和网络版授权万方、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这种形式,虽然方便了读者、提升了学报的影响力,但主要还是提升了这些数据库的影响力,却没有很好的满足全媒体时代读者阅读碎片化的需求以及读者也是信息传播者的功能。因此学报的显示度并没有因此得到最大的提升。我们可以借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经验,其出版的图书基本上都与电子版、四大网络( 医学考试网、医学学术网、医学教育网和大众健康网) 配套互动,形成了书、报、刊、网、影视良性互动的循环,近年还在探索手机出版业务[7]。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博、期刊移动app阅读器和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推送每期学报中的优秀文章,满足读者阅读碎片化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提供全文链接方式方便读者深阅读。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率先利用微信公众号向读者推介每期的优秀文章,每篇文章附有作者照片、简介、刊期和全文链接,并把文章推送给作者让他放在自己的微信圈中,作者的微信圈有很多都是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作者的推送有益于将专业文章第一时间送到专业圈中传播,从而提升了学报的显示度。这种双赢策略值得借鉴。

(二) 学报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面对全媒体时代,不仅要打造新的传播途径还要打破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给我们的资源,创建新的工作模式。首先,选题策划方面,传统的选题策划过程编辑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栏目主持人和编委的建议来策划选题。在全媒体时代,编辑可以利用大数据发现学术热点。彭远红[8]认为,“大数据时代可以将碎片化视角纳入选题策划,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分析和挖掘方面完全能够实现对文章热点、难点及创新点的分析。核心思想是运用分类、聚类、预测、关联分析、孤立点分析等常用技术和典型算法分领域按照一定规则对海量文章进行碎片化,比对已有的行业热点和预期的创新点形成创新库。”其次,审稿方面,传统的审稿采取三审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不管是编辑还是专家和主编都是根据经验进行审稿,很难判断出文章有没有抄袭、有多少学术创新。全媒体时代,编辑可以利用知网、万方和搜索引擎对文章进行查重,了解文章的创新程度。再次,编校环节,编辑可以利用电子采编系统,对稿件进行初加工,减少编辑的工作量。编辑还可以利用在线投稿系统与作者沟通,告诉作者学报的用稿要求,及时反馈作者稿件的最新进展。最后,在出版方面,学报需要打破以前单一的纸质期刊出版的局面,要以最快速度同时出版电子版、微信版和手机阅读版等不同的出版形式,这样极大地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方式,从而提升学报的影响力。

(三) 学报要提高编辑的信息素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传统社会中编辑是信息发布的中心,对信息具有垄断地位,而在全媒体时代,编辑的传统角色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编辑不再对信息具有垄断地位,正如美国媒介理论学家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 提出的新的受众观类型:生产性受众,强调受众的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9]。也就是说全媒体时代的受众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中心。编辑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提高编辑的信息素养,适应新的要求。所谓信息素养是指编辑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编辑是学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人员,编辑需要策划、约稿、审稿和编校,在这些过程中编辑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报在全媒体时代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能否适应全媒体时代对学报的要求。编辑要意识到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学报的质量更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因此,编辑要转变传统角色、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总之,作为学术信息的发布平台和传播者,学报要随时根据时代的要求调整自己的传播路径。在全媒体时代,学报要分析自己所处环境发生的变化,要认识到阅读碎片化、浅阅读的流行,学报不再是信息发布的唯一中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等传播环境的变化,需要学报积极调整传播路径。只有适应这些变化,才能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媒介融合案例[EB/OL]. http://3y.uu456.com/bp-af970b2aed 630b1c59eeb586-2.html.[2016-03-01].

[2] BBC全媒体战略_新闻频道_中华网.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boaoforum/11152777/20140401/18426202.html.[2016-02-10].

[3] 张惠建.迎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的态势与路向[J].南方电视学刊,2009(2):89-91.

[4] 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95-103.

[5] 段志兵.巧对碎片化阅读需求,优化科技图书设计[J].中囯编辑,2012(5):29-31.

[6] 陈媛.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信息素养的提升[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8-80.

[7] 胡国臣,周永进.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同步策划[J]. 中国编辑,2011(1):152-154.

[8] 彭远红.简论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J].科技与出版,2004(3):85-87.

[9] 贺一鹏. 微博时代,生产性受众的能动与被动 [J].新闻世界,2012(6)126-127.

(责任编辑黎尚健)

A Research on the Paths to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Journals in All Media Era

YAN Fang

(Department of Journal Editorial,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P.R.China)

Abstract: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all media, which puts forward a lot of challenges to enhance the impact of the journal. In all media era, single paper media forms of communic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readers for reading to meet the conditions for anytime, anywhere. Even electronic version cannot completely meet the readers′ needs either. The journal should develop a variety of media publishing forms such as mobile phone reading version, micro channel and micro edition, and other different forms. These forms can give full play to each reader as the power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so that each reader becomes a communicator of the journal. In addition, the journal should change the original mode of oper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s provided by all media era, such as big data that lets us find new academic focus, and improve the planning level. Finally, a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 editors should consciously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of the all media and promote the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Key words:all media era; journal; influence; path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简介:杨帆,女,新疆奎屯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6)02-0094-03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影响力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