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
(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110003)
辽宁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与分析
韩冬
(辽宁省水文局,辽宁沈阳110003)
[摘 要]辽宁省作为全国首批进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的省份之一,在全省山洪灾害防治55县(市、区)确定7县进行调查评价示范,同时选择抚顺市清原县海阳河小流域进行了全面试点,探索和总结项目工作的组织方式、工作流程、技术实现等方面的经验,剖析了存在问题。
[关键词]山洪灾害;海阳河;调查评价;辽宁省
1.1内业调查
项目承担单位利用1 d的时间进行了专题培训,详细讲解了内业调查的内容以及各项表格的填写方法,并确定了居民住房类型调查分类标准。内业调查主要以县级防办技术人员为主,乡镇水利站技术人员参与,省水科院提供技术支持,根据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软件中内业调查的内容,调查、统计并填写14项内业调查成果表。对于可内业完成的外业调查任务,直接填写相关信息,如“企事业单位调查”、“塘(堰)坝工程调查表”等,无法填写的通过外业调查补充完善。
1.2外业调查
结合内业调查的成果,乡镇水利站技术人员通过基层填报、实地访问等方法获取调查数据,填写12项外业调查表,水文部门通过前期已确定的危险区,测量危险区内的沿河村落(城、集镇)等防灾对象的沟道断面(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并同时确定防灾对象的成灾水位及历史最高洪水位,填写2项断面(横、纵)成果表。
1.3成果汇总
把所有调查成果录入模版,导入现场数据采集终端软件,使用软件进行成果汇总,得到调查成果汇总表,并对调查成果进行抽查,与已有成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软件自动校审,成果达到要求后统一上报。
2.1分析评价
以海阳河小流域为单元,沿河村落为节点,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对沿河村落进行分析评价。包括现状防洪能力分析、危险区等级划分以及预警指标分析等。
首先,分析评价沿河村落的洪水特征,沿河村落的设计暴雨采用小流域设计暴雨成果,采用推理公式法对沿河村落以上流域进行设计洪水分析;其次,采用频率法划分危险区等级,分为极高、高、危险三级;然后分析现状防洪能力,根据成灾水位对应的流量的频率,运用特征水位比较法,结合调查成果的人口和房屋的高程分布,绘制防洪现状评价图;最后,采用暴雨临界曲线法和水位流量反推法,计算沿河村落的临界雨量,综合确定预警指标。
2.2成果整理
整理汇总设计暴雨洪水计算,分析评价等成果,编写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初稿,编制成果图表,并组织专家对报告初稿进行审查,审查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等,最终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辽宁省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报告的模板。
1)县级防办人员少,任务较重。
2)任务时间紧,且与汛期重合。
3)测量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不高。
4)分析评价缺乏软件支撑。
1)地方水利部门大力配合是关键。在清原县试点期间,得到了清原县防办,南口前镇、清原镇
水利站和各村有关干部的大力支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调查成果的质量。
2)内、外业调查和测量相结合是重点。内业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调查和统计部门的成果资料,外业调查是对内业没有的信息的补充,两者相结合才能做到调查信息的完整性;辽宁省山洪灾害调查和断面测量工作由两家单位承担,需要把断面测量和沿河村落居民户调查相结合(特别是涉及到高程的部分),避免在分析评价阶段出现不合理现象。
3)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是支撑。此次调查评价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水利工程资料、水利普查资料和其它有关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不仅减轻了工作量,有的还能作为成果检查的参考资料。
4)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保障。辽宁省省级CORS正在建设中,目前还无法使用,针对断面测量效率较低的情况,积极联系已建行业CORS的相关单位,达成租用行业CORS实时网络RTK服务的协议,并购置了高精度的RTK测量设备,在后续的调查工作中将得到应用,这将大大地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624(2016)05-0063-01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