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荣(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分析与启示
陈德荣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撑。探索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模式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外现有的实践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国外高职教育;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持与配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依托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有效的结合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和经验都比较丰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很多可借鉴的模式。其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校企合作,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一类是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单位的联盟,比如澳大利亚TAFE、日本模式的双元制和英国的现代学徒制。
1.1 德国双元制
德国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上实行“双元制”。其以培养现代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具体实施上,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两地交替进行学习和培训。企业直接参与从招生到培训就业的整个过程,甚至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培训计划和培训设备都由企业控制。企业和职业学校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职业学校教授基本理论和文化知识,企业传授技能和职业经验。教师分别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承担。考试包括学校考核和企业技能考核两部分。课程设置倾向于职业性。
1.2 澳大利亚(TAFE)模式和新学徒制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融入了行业、企业与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是由州政府、地方政府主办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学院。一般情况下,TAFE学院拥有相关专家、行业人员和学校人员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培训包中所要求的能力标准和技术资格,制定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实施前要通过州教育与培训质量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州教育主管部门会以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来判定是否购买其课程。因此可见,政府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支持是通过市场的方式完成的。
新学徒制是一种交替式的学习和培训。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堂学习以及技能的模拟训练,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和实习。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报酬,其监督和管理问题可以通过法律合同实施。
培训方式采用“灵活教学”和“用户选择”两种方式。“用户选择”就是指培训企业或雇主和学徒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技术和技能培训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培训教师、培训等级等。政府会给予相应的培训资助费,直接划拨到给学徒工培训的学校和企业。学徒工可以在就业前参加培训也可以在上岗后参加培训。一般情况下,培训时间是三到四年。该方式对参培人员学历和年龄限制少,只要求完成义务教育就可以参加。
1.3 日本官产学结合的双元制
日本官产学结合的双元制,指为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职业人,通过“在学习中工作”和“在工作中学习”的形式,实施企业的实践学习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理论学习双元并重的新型职业教育制度。该双元制是日本厚生劳动、文部科技等4大臣共同提出的《年轻人自立和挑战计划》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有301亿日元的政府援助。这也是此模式实施的关键,即政府的推动与援助。
培训形式有三种:1)每周3天在学校学习理论,2天在企业培训技能;2)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理论和技能;3)每1-2个月在学校和企业进行交替轮换学习。学习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学校主要负责理论部分,企业主要负责学生实习和技能学习部分。
运行模式有“教育机构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第一种为学校招生后联系企业,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完成教学。第二种为企业招人后联系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实施培训。
学生完成学习后要通过考核,一般为“职业技能或证书”与“实际技能操作”两部分。考核合格可以进入实习企业或其他同类企业工作。
根据合作主导者不同,可将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
2.1 政府主导型
当职业院校有合作意愿,而行业、企业合作意愿较低,自愿联盟无法形成的时候,需要由政府出面,促成各实体之间建立联盟,其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时间。
2.2 院校主导型
学院一般来说要具有相当的实力,是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形成的结合模式。比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或技术人才,但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实力;德国的网络化技术转移体系由校企联合建立,成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联系紧密,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并借助学校的资源和能力,为中小型企业服务,以适应经济的激烈竞争局面。
2.3 企业主导型
该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德国的职业学院为代表。该职业学院是1972年由巴登符腾堡州的三家大型企业与斯图加特行政与经济学院共同创建。这三家企业分别是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洛伦茨标准电气设备股份公司和戴米勒—奔驰股份公司。该校企合作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在技术和社会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型、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这类人才要具有宽而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团队意识。另一种是以提高品牌影响力为目的,以美国阿波罗教育集团为代表。该集团成立于1973年,是一所盈利性教育集团,致力于成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依靠市场进行高质量办学,集团拥有办学的完全决定权。在合作模式上,是一种“学校—企业”的模式。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学校积极和大公司合作,对培训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该模式是一种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由企业创办,是集团资产的一部分。企业在人、财、物和技术上都积极支持,管理和运行方面也比较顺畅。校企之间关系是联盟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
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以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联盟关系最为紧密,如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以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的联盟最松散,包括大部分政府主导型和院校主导型模式;而以资产和契约混合联结为纽带的,居于中间。
3.1 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主体形成集团模式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地很紧密,形成了由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体系。政府、企业和学校在政策和制度的保证下,相互合作,有序分工,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和责任,实现各方之间的多赢关系。
在这些模式中普遍表现出政府参与度很高。政府通过政策制定、提供资金等方式,真正发挥了引导、规范、协调和支持的作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中,政府参与度很低,实践中政府在发挥的作用上,管理大于调控;在采取的手段上,以单一的行政指令为主;在使用的方法上,缺乏区别对待,分别支持、激励和保障的方法。在企业和学校利益维护和长期稳定关系建立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规范、协调和支持的作用。政府的缺位使校企合作模式只能建立在契约、感情和信任的合作基础上,关系很难长期稳定的维持,比如,在当前整体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有企业单方面随意取消“订单班”,不接纳订单班毕业生。学生情绪很大,造成不良影响,但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的制约,只能学校和企业进行协调商议解决。反观我国的集团化模式,因为企业、学校、政府和科研单位多主体参与,相比其他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的结合更紧密。但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3.2 完备的制度、法律保障和成熟的体制机制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已经比较成熟,在制度上和法律保障方面比较完备,形成了成熟的体制机制和自己的特有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上,有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证。美国针对职业教育的法案多达150部。澳大利亚有《拨款(技术与继续教育资助)法》,德国和德国联邦有《职业教育法》等。在体制机制上,他们在财政经费、税收政策、激励机制、质量监管等方面有卓有成效。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比较欠缺,学校与企业的权利、义务和具体的合作因为缺乏约束,容易出现违约现象。虽然他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区别,但他们与企业结合的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3.3 职业教育内部建立立体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只能培养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提供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我们提供不了可以编程开发软件的高级人才,不能提供可以设计开发机械的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人才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涯也因为职业教育体系终止在大专阶段。而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立体式的职业教育体系。从横向上,政府、企业和学校形成合作关系;纵向上,从小学,高中、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的教育层级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上升通道,并在上升过程中可以有选择。这一方面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和学生的再深造问题,也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无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问题,使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更好的服务企业,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科研和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我国2014年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在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建立了桥梁,满足了学生升学和继续深造的愿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4 深化与企业的联系,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开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典型的模式有美国的“从学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简称STC)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和日本的官产学双元制等。我国有自己的国情,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国情的模式,并推而广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规范和支持的作用,依托完整的体制机制,把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5 产权式模式和市场驱动带来办学的高质量
以产权为纽带的合作关系最紧密,而以契约为纽带合作关系最为松散。同时,实现了根据市场需求办教育的阿波罗教育集团和德国的职业学院等模式,因为市场化的引入,为更有利于竞争,促使他们更注重办学质量,使办学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洪雪莲.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及功能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2):41-42.
[2]罗名誉.美、德、澳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79-82.
[3]梁阿莉.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90-92.
[4]尹文秋.湖南地方性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1):70-71.
Analysis and Revel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EN Derong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the complementary, mutual promotion relationship.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he suppo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a real problem for u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while the foreign experience can provide us with a good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foreig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inding pattern
作者简介:陈德荣(1976-),女,安徽宿州人,硕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为管理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唐山高职教育服务京津冀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JXH2015-227),主持人陈德荣。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