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研究综述
陈晓艺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区别开来的显著标志之一。目前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现实启示意义上,但是对于历史过程梳理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这一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一个文本梳理。
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所谓批,即分析;评,即评判。批评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某种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分析评判的对象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以他人为对象即批评,以自己为对象即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两者相辅相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克服和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加强和巩固自身建设的锐利武器。但在建党初期,由于没有认识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极端重要性,也没有找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确方法,党内曾数次出现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给党的建设和所领导的革命斗争造成了巨大损失。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党内存在的严重意见分歧,恢复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职务。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开始了对党的全面领导,同时也正式开启了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建设。延安时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日趋成熟,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所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批评和自我批评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并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得到全党的赞同和自觉遵守。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建设,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取得了新的胜利。但在成功面前,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地位,使得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开始骄傲自满起来,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不断滋长,自以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开始被人们淡忘,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导致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了错误,走了弯路。
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特别是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世情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地不断扩大,西方意识形态侵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开始扰乱人们的思想,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巨大冲击。从国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牢牢把握、毫不动摇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面对市场巨大的物质利益诱惑,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金钱至上,不择手段逐利现象大量出现,这些无疑也对党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形成极大冲击。
中国共产党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发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认真梳理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的历史进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于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学者们研究得比较深入和充分,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代背景研究;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研究;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方法、途径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意义与作用研究等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正是在面对艰巨的条件与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推动党的进步与发展。董遂强,王哲在《批评、自我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辨析》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自己的早期奋斗进程中,由于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和对于中国实际状况的了解不够,犯了严重的右倾和长期的“左”倾错误。一句话当时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表现在党的部分领导人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正确地看待所犯的错误,不肯接受正确的批评意见,更不愿自我批评和纠正错误,其结果是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灾难。因此,开展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公开承认错误,揭露和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是在延安时期由毛泽东倡导,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完成的。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依据,学者们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引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叶长德认为,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为哲学基础,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为思想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文化基础。
王向清、谢红则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依据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引导。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理念的熏陶。三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要求。四是克服党内因利益偏差导致的思想和作风不纯的需要。
庄文在《中国共产党自我纯洁永葆活力的宝贵武器---从政党文化视角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指出:从源泉上看,政党危机问题,反映了政党文化危机的问题。其中是否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则是关键因素之一。
陆剑杰则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首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与革命建设的后发性。其次是中国国情的复杂性与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艰难性。最后,历史包袱的沉重性与反对消极文化影响的重要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极其深厚的文化积存,这里有优点,也有缺点。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果不讲方法或者没有科学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或者有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相反,还有可能造成新的矛盾。
王玉雪从个体发展角度出发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为:实事求是的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灵活多样的原则以及长期性原则。杨冬丽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坚持具体分析、合乎分寸的原则,坚持向前看,不向后看的原则。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之必需》中马琳将其总结为:勇于接受,闻过则喜。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在《延安整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历史启示》这篇文章中,潘望喜认为: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事无巨细地乱批一气,乱斗一通,而是必须着重原则问题。必须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作保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反对敷衍的妥协办法,要立场坚决,旗帜鲜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敢作敢为,既不搞虚伪的庸俗批评,也不搞不负责任的自我批评。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犯错误的同志的处理,规定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对犯错误的同志作结论的时候,应采取宽大的方针,慎而又慎的态度,区别对待。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途径。张书林认为: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确立形成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指导方针,并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运用到整风的全过程。蔡世忠、王亚妮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有力武器。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卓有成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运动。全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学习马克思主义,克服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影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李瑞芳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及其启示》中认为:整风运动就是大张旗鼓的党的作风建设。党中央规定的整风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求党员干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大胆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发动广大的劳动群众来进行批评和监督,允许提不同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比较丰富。
在《批评、自我批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辨析》一文中,董遂强、王哲指出:自我批评是改善工作的最有效的武器。它可以提高同志们的政治警觉性,可以在错误中教育干部,可以使党内生气勃发,自我批评不是表示党的衰弱,正是党的有力量的标记。
谢忠平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交流和沟通的功能;教育和团结的功能;监督和纠错的功能。批评与自我批评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方式与沟通渠道,帮助同志相互之间增进理解、化解矛盾,从而促进党内和谐。
在《毛泽东对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培育—以延安整风前后的情况为例》一文中,全华指出: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宗旨,为培育这一优良作风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指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空前地提升了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水平和质量。
张书林认为,遵义会议、延安整风、“七千人大会”等都是经过严肃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丰硕成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凭借,是党修正错误、拨乱反正、不断从曲折走向胜利的重要工具,是党员干部改造自我、纯洁思想、净化灵魂、优化工作的重要武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王玉雪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个体自我提升的有力武器,是个体人格品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体达到内心和谐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通过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体作用,促进个人思想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界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熟时期即延安时期,而对大革命时期以及其初创时期即井冈山时期的研究则很少。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的原则、方法、作用、取得的成绩研究较多,而对其间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注重事实描述,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多,挖掘事实背后的深厚历史因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少。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毛泽东.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5]刘云山.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几点认识[J].党建,2013(10).
[6]薛琳.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时代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2).
[7]王向清,谢红.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8]王新宏.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实际运用[J].人民论坛,2014(7).
[9]张书林.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2014(1).
[10]侯磊.努力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J].领导感悟,2014(8).
[11]杨冬丽.浅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J].新西部,2014(21).
[12]王晓荣.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探源[J].理论学刊,2014(01).
[13]王玉雪.浅析个体发展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J].东方企业文化,2013(6).
[14]庄文.中国共产党自我纯洁永葆活力的宝贵武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13(15).
[15]董平,阎治才.延安整风与党的思想路线探析[J].理论探讨,2012(01).
[16]陈兰芝.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思想武器[J].理论导刊,2013(11).
[17]王新宏.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方法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运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8]杨雪冬.执政条件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J].决策,2013(11).
[19]彭江龙,李志民,刘雄飞.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J].理论研究,2013(3).
[20]谢忠平.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J].唯实,2007(8).
[21]吴阳松,岳彬.现阶段党内批评的境遇变化与实践取向[J].理论视野,2013(5).
[22]黄梦其.浅谈“批评”弱化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
[23]赵安民,董秀玲.社会转型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2011(8).
[24]周丽芳.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当下的遭际与重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2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RW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