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砚蒇
环艺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叶砚蒇
在社会对职业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对大学教育的职业化和技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作为环艺专业中的基础与基石,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率先进行。基础设计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对空间、材料、颜色、形态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课程中了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与人文社会发展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本文阐述了环艺专业基础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基础设计课程现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课程板块的教学改革思路。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多年来,大学的环艺专业教学一直遵循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但以往大学的教育都偏向于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体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对环艺相关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专业化与技能化,对实际的操作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今我们的环艺专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急需我们对人才培养方式做出改变与调整,以适应今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大学的四年专业学习中,专业基础设计课程是学生了解环艺专业的一个窗口,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起点。对学生而言,什么是环艺,从环艺毕业后应该掌握怎样的知识与能力,都是从设计理论课程起步的。所以说环艺专业的设计理论课程是专业入门的基础与重点。
1.基础设计课程分类
现在环艺专业基础设计课程主要包括《光影分析》《设计基础》《小型建筑设计》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设计观和设计概念,告知学生怎样看懂设计,怎样从生活与设计中获取灵感。完成从普通美术生向设计专业学生的转变。
2.课程的共性问题
在以往的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这些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但多数课程在其后的专业方向课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和深入。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与其衔接的后续专业课程在技能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应用不够。造成学生学过却没有实际应用机会,或是等到需要运用的时候已经对相关知识技能疏离的结果。
怎样将基础设计课程里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专业方向课程中贯穿始终,并能更好地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这是基础设计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针对两大板块的不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些探讨与建议。
3.课程现状与问题
《光影分析》课程是衔接三大传统构成课的后续课程,也是引申出环艺专业《设计基础》的前置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基础绘画课程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逐渐过渡到对空间及环境的思维模式中去。将绘画中所涉及的色彩中的明暗、冷暖关系逐步引向环境、光线与建筑空间中去。
但由于课程对教学目的的反馈深度不足,导致在课程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也不能明确地了解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与难点。这就需要对现行的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
《光影分析》课程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教学制度的限制,不能完全反应课程的教学目的。如课程中需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去持续地观察一个建筑在环境光线下的变化与特点。再将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寻找出规律与特点并进行必要的科学分析。这可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对同一个建筑进行不间断地观察与分析,整个课程可能需要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做调查与分析。但在现在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制度的限制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因为这样也直接地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今后在社会上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让学生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前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在专业中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但就是这门应该让学生产生对专业学习兴趣的课程却往往让学生学得望而生畏,乏味无奇。究其原因还是课程的安排与设置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只是在一味的灌输式教学。
虽然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都非常明确,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些许问题。需要针对这些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改变与创新。
1.巩固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单就《光影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而言,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加强外出采景的频率和时间,毕竟光影的分析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给予时间,到环境中到生活中去观察才能实现。同时,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分析成果进行点评与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明确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再就是结合环艺专业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课程的其中一个部分可以结合模型制作展开。《光影分析》课程将建筑模型的制作引入到其中来,可以让学生动手分析每个建筑本来的空间特性,增强对空间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以使用灯光对不同光线下的建筑体块进行模拟分析。模型制作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锻炼和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方式也应更加的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入各种动手制作中去。例如通过一个阶段的认知学习后,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专业中的各个设计大师和代表作品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他自己最喜欢的设计师作品,并用简短的文字说明自己对这位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的理解与思考,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2.培养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统计能力
在《光影分析》课程中的任务设置上,课题的分析结果除了图片与文字的形式之外,还要增加图表类型的分析模式和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计能力,使学生懂得使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思考。让学生除了抽象思维以外,还要更多地培养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
3.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
对于《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教授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变,除了本来应有的理论知识及PPT,我们还可以引入视频赏析、外出采风和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
在视频赏析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知名设计师的传记访谈,再配合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说明。还可以推荐一些关于设计类的纪录片,通过对纪录片的观看,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本来面目,了解一个伟大的设计作品是怎样一步步诞生出来的。对于观看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在观影完毕后进行互动与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之。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讲解。
外出采风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在课余也可以在课程中体现。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外出去做一次建筑与设计的探秘。让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存在于城市之中的美丽空间与建筑,并探寻它的设计与历史,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设计中的美与故事,最终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制作成为一次自己亲历探寻建筑的小小短片。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探寻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带着目的性的去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拍下在途中遇到的美丽设计,从中去感受设计带来的美与快乐。通过这些采风的方式让他们真正地喜欢上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被动去接受。
4.多种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的作业上也不用一味地为了考核知识点而考核。要让考核融入到探索中、互动中与对话中。让学生明白理论课程其实也可以学得很轻松。让以往刻板的考核模式变得活泼起来。
在《光影分析》与《设计基础》课上,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去发挥创造,让他们去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增加对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文国玮.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O'regon J.Rossi A.Selected Writings and Projects.London:Great Britain,1983.
[4][日]土木协会.道路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8.018